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癞皮病(癞皮病)  拼音:lài pí bìng
病名。病菌寄生在皮肤表面,搔痒难当,抓扒后,每至溃破,汁水淋漓,病情反覆不易痊瘉。
《国语辞典》:水蜡虫(水蜡虫)  拼音:shuǐ là chóng
动物名。介壳虫类。多寄生水蜡树上,分泌白蜡甚多。川湘等省皆饲养之。
《国语辞典》:睡病虫(睡病虫)  拼音:shuì bìng chóng
动物名。原生动物。多寄生于非洲土人血中,会使人产生发烧、倦怠、深沉昏睡等症状。
《漢語大詞典》:枫树菌(楓樹菌)
寄生于枫树的菌类植物。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四明 温 台 间山谷多产菌,然种类不一,食之间有中毒,往往有杀人者,盖蛇虺毒气所薰蒸也。有僧教掘地以冷水搅之令浊,少顷取饮,皆得全活。此方自见《本草》, 陶隐居 注:谓之地浆。亦治枫树菌食之笑不止,俗言笑菌者。”
《漢語大詞典》:钩虫病
俗称“懒黄病”、“黄肿病”。由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有上腹隐痛、打呃、腹胀、怪癖食欲(喜食生米、泥土、破布等)、头昏、心悸、乏力、浮肿、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发育障碍和心力衰竭。
《漢語大詞典》:豆猪
体内有囊虫寄生的猪。因囊虫为黄豆大小的囊泡,所以叫豆猪。
《漢語大詞典》:肚里蛔虫
蚘虫,蛔虫。因寄生于人肠胃中,故用以喻能猜到别人的心思。
《國語辭典》:黄癣(黃癬)  拼音:huáng xiǎn
病名。一种由黄癣菌所引起的皮肤病。常见于毛发部位,呈圆形斑点状,会发出恶臭,并引起毛发掉落,久之则成秃头。不易治疗,而且会传染。也称为「秃疮」。
《國語辭典》:槲寄生  拼音:hú jì shēng
植物名。桑寄生科槲寄生属,常绿小灌木。通常寄生于麻栎属、蘋果属、白杨属、赤杨属各树木,有害于宿主。茎柔韧,绿色;叶倒披针形、革质、淡绿色。早春,叶间分出聚伞花序,花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果实半透明,黄绿色;果肉有黏质物。茎和叶子可入药。
《漢語大詞典》:寄生生活
寄生物的行为或惯例
寄生者(寄生虫)的行为;比喻自己不努力而靠白吃别人的东西来维持生活
《國語辭典》:蛔虫(蛔蟲)  拼音:huí chóng
1.动物名。圆形动物门。成虫长约四至八寸,形状像蚯蚓,呈白色或米黄色。寄生于人的肠壁上及猫、狗等家畜体内,常随粪便排出。蛔虫在人体内会造成营养不良、精神不振、腹痛等症状,并且会引起肠阻塞、阑尾炎、肠穿孔等疾病。
2.比喻瞭解详情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他又不是这位姑娘肚子里的蛔虫,如何能体贴得这么周到呢?」
《國語辭典》:病原虫(病原蟲)  拼音:bìng yuán chóng
寄生于人体,引发病症的原生物。如疟原虫等。如:「疟疾源自一种寄生病原虫,经由蚊子叮咬,进入人的血液里,在肝里潜伏增生,再回到血液中。」
《国语辞典》:阿米巴痢疾  拼音:ā mǐ bā lì jí
病名。为阿米巴原虫在消化肠道中寄生而引起的痢疾。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黏液。
《漢語大詞典》:避堇
亦作“ 避厪 ”。 特指蓼虫喜寄生于味辛之蓼草,避开其味甘美之堇菜。 清 蒲松龄 《为邑侯张石年上巩昌府知府书》:“学飞之鼯鼠,原自无长;避堇之蓼虫,但能习苦。” 清 蒲松龄 《题时明府馀山旧意书屋》:“卫根葵叶,意实切於倾阳;习苦蓼虫,性已安於避厪。”
分類:寄生
《國語辭典》:大肠杆菌(大腸桿菌)  拼音:dà cháng gǎn jùn
一种微生物。寄居于人或其他脊椎动物肠内。参见「大肠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