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相容不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玄门之一。(参见:玄门)下。
【佛学常见辞汇】
十玄门之一。(参见:十玄门)
【三藏法数】
谓一佛土与十方一切佛土,互相容纳而不坏一多之相,名为不同。经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馀。是也。
(术语)十玄门之一。(参见:玄门)下。
【佛学常见辞汇】
十玄门之一。(参见:十玄门)
【三藏法数】
谓一佛土与十方一切佛土,互相容纳而不坏一多之相,名为不同。经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馀。是也。
周遍含容观十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遍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门,是与第八法法即理门同。三、事含理事门,谓诸事法与理无异。故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共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界,由刹等诸法,既不离法界,故俱在一尘中而现,如一尘一切法,亦尔。四、通局无碍门,事与理非一即非异。故令此事法不离一处即全遍十方一切尘内,由非异即非一故,全遍十方而不动一位,即近即远即住无障无碍。五、广狭无碍门,非一即非异,故不坏一尘而能容十方刹海。由非异即非一故,广容十方法界而微尘不大,是则一尘之事,即广即狭,即大即小,无障无碍。六、遍容无碍门,此一尘望于一切,由普遍即广容,故遍,在一切中即复摄一切诸法全住自中。又由广容即是普遍,故令此一尘还即遍在自内一切差别法中,是故此尘自遍他时,即他遍自,能容能入,无障无碍。七、摄入无碍门,彼一切望于一法,以入他即是摄他,故一切全入一中之时,即令彼一还复在自一切之中,同时无碍,又由摄他即是入他,故一法全在一切中时,还使一切恒在一内,同时无碍。八、交涉无碍门,一法望一切,有摄有入,通有四句,谓一摄一切,一入一切,一切摄一,一切入一,一摄一,一入一,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同时交参无碍。九、相在无碍门,一切望一,亦有四句,谓摄一入一,摄一切入一,摄一入一切,摄一切入一切,交参无碍。十、普融无碍门,一切及一,皆同时更互相望,一一具前两重四句,普融无碍。前九门之文,以不顿显,故此摄同使一刹那,既总别同时,则重重无尽也。出注法界观。
(名数)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遍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门,是与第八法法即理门同。三、事含理事门,谓诸事法与理无异。故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共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界,由刹等诸法,既不离法界,故俱在一尘中而现,如一尘一切法,亦尔。四、通局无碍门,事与理非一即非异。故令此事法不离一处即全遍十方一切尘内,由非异即非一故,全遍十方而不动一位,即近即远即住无障无碍。五、广狭无碍门,非一即非异,故不坏一尘而能容十方刹海。由非异即非一故,广容十方法界而微尘不大,是则一尘之事,即广即狭,即大即小,无障无碍。六、遍容无碍门,此一尘望于一切,由普遍即广容,故遍,在一切中即复摄一切诸法全住自中。又由广容即是普遍,故令此一尘还即遍在自内一切差别法中,是故此尘自遍他时,即他遍自,能容能入,无障无碍。七、摄入无碍门,彼一切望于一法,以入他即是摄他,故一切全入一中之时,即令彼一还复在自一切之中,同时无碍,又由摄他即是入他,故一法全在一切中时,还使一切恒在一内,同时无碍。八、交涉无碍门,一法望一切,有摄有入,通有四句,谓一摄一切,一入一切,一切摄一,一切入一,一摄一,一入一,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同时交参无碍。九、相在无碍门,一切望一,亦有四句,谓摄一入一,摄一切入一,摄一入一切,摄一切入一切,交参无碍。十、普融无碍门,一切及一,皆同时更互相望,一一具前两重四句,普融无碍。前九门之文,以不顿显,故此摄同使一刹那,既总别同时,则重重无尽也。出注法界观。
金容
【佛学大辞典】
(杂名)金色之容貌。佛身也。心地观经一曰:「希有金容如满月。」慈恩寺传五曰:「耳承妙说,目击金容。」
(杂名)金色之容貌。佛身也。心地观经一曰:「希有金容如满月。」慈恩寺传五曰:「耳承妙说,目击金容。」
周遍含容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三藏法数】
谓无所不在曰周遍,无法不摄曰含容。故观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可见;全理之事,随理而一一可融。是则一多无碍,大小相含,互摄互容,重重无尽,隐显自在,神用不测,真可谓入华严无尽法界之境,故名周遍含容观。
(术语)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参见:三观)
【三藏法数】
谓无所不在曰周遍,无法不摄曰含容。故观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可见;全理之事,随理而一一可融。是则一多无碍,大小相含,互摄互容,重重无尽,隐显自在,神用不测,真可谓入华严无尽法界之境,故名周遍含容观。
容有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经论,于正义外容认之傍义,谓为容有之说,亦云容有之释。
(术语)释经论,于正义外容认之傍义,谓为容有之说,亦云容有之释。
从容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元万松老人行秀提唱天龙觉和尚之颂古百则者。从容者,老人所住燕京报恩寺内之庵号。
(书名)六卷,元万松老人行秀提唱天龙觉和尚之颂古百则者。从容者,老人所住燕京报恩寺内之庵号。
尊容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菩萨等尊贵之容貌也。往生要集上本曰:「跪七宝阶,瞻万德之尊容。」
(杂语)佛菩萨等尊贵之容貌也。往生要集上本曰:「跪七宝阶,瞻万德之尊容。」
微细相容安立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玄门)附录。
【三藏法数】
谓一能含多,名曰相容。一多不杂,乃称安立。然所含微细,如琉璃瓶盛多芥子,炳然齐现,不相妨碍。经云:于一尘中,一切国土,旷然安住。是也。
(术语)(参见:玄门)附录。
【三藏法数】
谓一能含多,名曰相容。一多不杂,乃称安立。然所含微细,如琉璃瓶盛多芥子,炳然齐现,不相妨碍。经云:于一尘中,一切国土,旷然安住。是也。
阎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
【俗语佛源】
中国民间多把死和地狱、阎王联系在一起。原来,中国古代便有死入黄泉、阴间的说法。泰山、酆都都是民间熟悉的阴曹地府,东岳大帝为百鬼之主,酆都大帝为幽冥之王。佛经传入后,关于地狱的详尽描绘大大丰富了「鬼世界」的内容。通过俗讲(变文)、壁画(变相)和通俗小说等的传播,地狱、阎王等深入人间,并和中国原有的传说糅合在一起。其实,按佛教「六道轮回」的说法,人死了未必都入地狱,只有犯「五逆十恶」的人才会入地狱。俗语「阎王判你三更死,定不容人到四更」,反映了中国民间旧时「死生有命」的观点,谓人的寿数是命中注定的,「大限」一到,非死不可。民间还传说,阎罗王掌管生死簿。如《警世通言》卷二八:「(许宣)折身便回来长桥堍下,自言自语道:『时衰鬼弄人,我要性命何用?』看著一湖清水,却待要跳。正是:阎王判你三更死,定不容人到四更。」此俗语的变式很多,再举两例:如《济公全传》第二八回:「昨天要死没死了,是还有两天罪没受完呢。这真是阎王注定三更死,那敢留人到五更。」又如刘行《太行风云》二:「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阎王叫你五更去,不能鸡叫到天明。今日黑暗睡下,明早穿不穿鞋,谁知道?这都是命里定的。」(李明权)
中国民间多把死和地狱、阎王联系在一起。原来,中国古代便有死入黄泉、阴间的说法。泰山、酆都都是民间熟悉的阴曹地府,东岳大帝为百鬼之主,酆都大帝为幽冥之王。佛经传入后,关于地狱的详尽描绘大大丰富了「鬼世界」的内容。通过俗讲(变文)、壁画(变相)和通俗小说等的传播,地狱、阎王等深入人间,并和中国原有的传说糅合在一起。其实,按佛教「六道轮回」的说法,人死了未必都入地狱,只有犯「五逆十恶」的人才会入地狱。俗语「阎王判你三更死,定不容人到四更」,反映了中国民间旧时「死生有命」的观点,谓人的寿数是命中注定的,「大限」一到,非死不可。民间还传说,阎罗王掌管生死簿。如《警世通言》卷二八:「(许宣)折身便回来长桥堍下,自言自语道:『时衰鬼弄人,我要性命何用?』看著一湖清水,却待要跳。正是:阎王判你三更死,定不容人到四更。」此俗语的变式很多,再举两例:如《济公全传》第二八回:「昨天要死没死了,是还有两天罪没受完呢。这真是阎王注定三更死,那敢留人到五更。」又如刘行《太行风云》二:「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阎王叫你五更去,不能鸡叫到天明。今日黑暗睡下,明早穿不穿鞋,谁知道?这都是命里定的。」(李明权)
普能容受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佛所说之法,虽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悉能一心受持,无有遗失。譬如大地,天降洪雨,无量无边,悉能容受也。
谓菩萨于诸佛所说之法,虽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悉能一心受持,无有遗失。譬如大地,天降洪雨,无量无边,悉能容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