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畏强凌弱(畏强凌弱)  拼音:wèi qiáng líng ruò
害怕强权,欺凌弱小。《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国语辞典》:怔忡不安  拼音:zhēng chōng bù ān
心里惶恐、害怕、不安的样子。如:「第一次在这种荒野露营,大伙儿都怔忡不安。」
《国语辞典》:吓怕(吓怕)  拼音:xià pà
因恐吓而内心害怕。《文明小史》第五三回:「饶鸿生是吓怕的了,慌得一团糟。」
《国语辞典》:吓阻(吓阻)  拼音:hè zǔ
利用手段使人害怕而停止某种行为或言语。如:「公权力不张,即使是再多的刑罚,也无法吓阻犯罪。」
《国语辞典》:麻森  拼音:má sēn
形容害怕、惊吓。如:「每次爷爷讲的鬼故事,总是把人麻森死了。」
分类:害怕惊吓
《国语辞典》:栗慄  拼音:lì lì
因惊恐害怕而起鸡皮疙瘩。《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妾今日视之,肌犹栗慄。」也作「慄慄」。
《国语辞典》:諕人  拼音:xià rén
吓人,使人害怕。《西游记》第二四回:「这道士说大话諕人。」
分类:吓人害怕
《国语辞典》:不敢吭声(不敢吭声)  拼音:bù gǎn kēng shēng
受到极大的压力,害怕或心虚得不敢发出声音。如:「小华看到自己惹出这么大的祸事,吓得躲在一边,不敢吭声。」
《国语辞典》:装兔子(装兔子)  拼音:zhuāng tù zi
表现胆小、害怕的样子。如:「大敌当前,谁敢装兔子、不拚命的,就准备接受惩罚吧!」
分类:胆小害怕
《国语辞典》:胆颤心寒(胆颤心寒)  拼音:dǎn zhàn xīn hán
形容十分害怕。《封神演义》第九六回:「半空一声霹雳,只震得三妖胆颤心寒。」也作「胆战心寒」。
分类:害怕
《国语辞典》:胆丧心惊(胆丧心惊)  拼音:dǎn sàng xīn jīng
形容非常害怕。《三国演义》第三一回:「袁绍父子胆丧心惊,奔入旧寨,令三军造饭。」
分类:害怕
《国语辞典》:东躲西逃(东躲西逃)  拼音:dōng duǒ xī táo
四处逃跑、躲避。形容害怕至极,避之唯恐不及。也作「东躲西跑」。
《国语辞典》:草木惊心(草木惊心)  拼音:cǎo mù jīng xīn
形容心里疑惧、害怕。如:「自从经历了强台那场浩劫后,整日惶惶不安,草木惊心。」
《国语辞典》:冒冷汗  拼音:mào lěng hàn
因紧张、害怕或身体不适引起全身冷汗直流的现象。如:「在上台报告前,他总是紧张的直冒冷汗。」
《国语辞典》:怕人子  拼音:pà rén zi
子,语尾助词,无义。怕人子指令人害怕。《西游记》第五三回:「怕人子,一时冒了风,弄做个产后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