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宫保鸡丁(宫保鸡丁)  拼音:gōng bǎo jī dīng
以鸡胸肉、乾辣椒、葱姜等调味料做成的一道菜。将鸡胸肉切丁,稍加太白粉、下锅过油捞起,再以油锅爆乾辣椒、葱、姜、蒜,加入鸡丁、调味料等,炒匀即可。
《国语辞典》:宫本武藏(宫本武藏)  拼音:gōng běn wǔ zàng
人名。(西元1584~1645)名政名,号二天、播磨人。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武士。自小爱好武艺,研究双刀刀法,为二天流之祖。
《国语辞典》:宫墙外望(宫墙外望)  拼音:gōng qiáng wài wàng
宫墙,比喻师门。参见「宫墙」条。宫墙外望,比喻未能得师门真传,不能领略师学之美。《幼学琼林。卷二。师生类》:「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国语辞典》:宫中太监(宫中太监)  拼音:gōng zhōng tài jiàn
(歇后语)大势已去。如:「这场球赛,我看我们已如宫中太监──大势已去。」
分类:歇后语
《国语辞典》:景阳宫井(景阳宫井)  拼音:jǐng yáng gōng jǐng
位于南京玄武湖畔景阳宫中的井。隋灭陈时,陈后主投此井自杀。也称为「胭脂井」。
《国语辞典》:澎湖天后宫(澎湖天后宫)  拼音:péng hú tiān hòu gōng
位于澎湖马公市长安里。创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或明朝初年,是年代最久远的妈祖庙,原名娘妈宫。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派靖海将军施琅攻打台湾,击败郑克塽军队于澎湖,传说此役妈祖曾显灵助战,因而得胜,所以翌年将宋以来的妈祖天妃封号晋封为天后,庙名也改称为「天后宫」。建筑特色包含一面具有防风及避邪作用的照壁、屋顶为绿色琉璃瓦、柱子没有雕上龙纹、大殿前的门扇雕工精美细致。现属台闽地区一级古迹。
《国语辞典》: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  拼音:zǐ gōng nèi mò yán
病名。一种女性常见的癌症。病因多是因使用动情素,或体质特殊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症等,而发生不正常出血、腹痛、贫血、稀而有异味的阴道分泌物等症状。常见于五十至六十岁的妇女。
《国语辞典》:白宫幕僚长(白宫幕僚长)  拼音:bái gōng mù liáo zhǎng
负责指挥、协调白宫幕僚群所有作业的首席幕僚。
《国语辞典》:大甲镇澜宫(大甲镇澜宫)  拼音:dà jiǎ zhèn lán gōng
位于台中市大甲区。是台湾供祀妈祖的重要寺庙之一。
《国语辞典》:子宫颈癌(子宫颈癌)  拼音:zǐ gōng jǐng yán
病名。为目前台湾最常见的妇女癌症。它与乳突状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的症状为异常出血。定期子宫颈抹片检查为最佳的预防方法。
《国语辞典》:子宫颈炎(子宫颈炎)  拼音:zǐ gōng jǐng yán
病名。因性交、手术、生产或过度灌洗,使子宫颈受伤,内膜受感染而发炎。患病时子宫颈组织有积血和水肿的现象,并且会伴有浓稠的白色分泌物。可以子宫颈烧灼术、电凝固法或冷冻疗法加以治疗。
《国语辞典》:子宫外孕(子宫外孕)  拼音:zǐ gōng wài yùn
病名。受精卵在子宫腔外著床,称为「子宫外孕」。因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蠕动异常而使受精卵错误著床。常发生在输卵管,因而使其破裂、出血,导致下腹部疼痛,甚至休克,以急性腹痛来表现,需以紧急手术加以处理。
《国语辞典》: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  拼音:huáng dào shí èr gōng
黄道上以春分点为起点,每30度为一宫划分的12个天区。借黄道星座之名为各区的名称。
《国语辞典》:子宫颈抹片检查(子宫颈抹片检查)  拼音:zǐ gōng jǐng mǒ piàn jiǎn chá
利用抹片检样子宫颈表面细胞,以判定有否罹患子宫颈癌的检查技术。其检验技术简单方便,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成功率极高。凡年满二十岁或有性行为的妇女,皆应定期检查。
《国语辞典》: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  拼音:zǐ gōng nèi mò yì wèi zhèng
病名。因子宫的内膜组织长在子宫腔外,受动情激素感应而引起周期性的出血,其周围并生成肿块。患病时有不孕、经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