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40,分123页显示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页
温室经
开室
敦煌石室
场室
跋陀罗室利
慈悲室
罗什别室
精室
维摩丈室
浴室安贤护菩萨像
摩利室罗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
摩竭掩室
佛类词典(续上)
温室洗浴众僧经温室经
开室
敦煌石室
场室
跋陀罗室利
慈悲室
罗什别室
精室
维摩丈室
浴室安贤护菩萨像
摩利室罗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
摩竭掩室
温室洗浴众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洗浴之功德。
(经名)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洗浴之功德。
温室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之略称。
(经名)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之略称。
开室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于入室。开室使众入参也。见象器笺十一。
(杂语)同于入室。开室使众入参也。见象器笺十一。
敦煌石室
【佛学大辞典】
(杂名)甘肃敦煌县东南有鸣沙山,其麓有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旧名莫高窟,俗名千佛洞,以四壁皆佛像也。清光绪庚子,有道士扫除积沙,于复壁破处,见一室,内藏书甚富,发之。皆唐及五代人所手写,并有雕本,佛经尤多,盖西夏兵革时,保存于此也。英人史泰英,法人伯希和,先后至其地,皆择完好者捆载而去,陈于彼国博物院中。至我国政府更往搜求,精好者已不可得。近人据伯希和所得本印行者,有敦煌石室遗书,鸣沙石室古佚书二种,皆前所未见之秘笈也。
(杂名)甘肃敦煌县东南有鸣沙山,其麓有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旧名莫高窟,俗名千佛洞,以四壁皆佛像也。清光绪庚子,有道士扫除积沙,于复壁破处,见一室,内藏书甚富,发之。皆唐及五代人所手写,并有雕本,佛经尤多,盖西夏兵革时,保存于此也。英人史泰英,法人伯希和,先后至其地,皆择完好者捆载而去,陈于彼国博物院中。至我国政府更往搜求,精好者已不可得。近人据伯希和所得本印行者,有敦煌石室遗书,鸣沙石室古佚书二种,皆前所未见之秘笈也。
场室
【佛学大辞典】
(杂名)行灌顶之坛场也。
(杂名)行灌顶之坛场也。
跋陀罗室利
【佛学大辞典】
(人名)Bhadras/ri,又作跋捺罗室利,贤首菩萨之梵名。华严探玄记四曰:「跋陀罗,此云贤。室利,此云吉祥,或云德,或云胜。是故非初首之首,亦非上首之首。此等梵语皆有别名故,此但为显吉祥胜德超绝为首。当体至顺调柔曰贤,贤约体性,首约德用,是持业释也。」
(人名)Bhadras/ri,又作跋捺罗室利,贤首菩萨之梵名。华严探玄记四曰:「跋陀罗,此云贤。室利,此云吉祥,或云德,或云胜。是故非初首之首,亦非上首之首。此等梵语皆有别名故,此但为显吉祥胜德超绝为首。当体至顺调柔曰贤,贤约体性,首约德用,是持业释也。」
慈悲室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三轨中譬慈悲为如来之室。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来之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也。」
【三藏法数】
谓弘经之人,当须具大慈悲,覆护一切众生。以大慈故,则能与众生之乐;以大悲故,则能拔众生之苦。慈悲覆物,喻之如室。故经云:大慈悲为室也。
(譬喻)法华三轨中譬慈悲为如来之室。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来之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也。」
【三藏法数】
谓弘经之人,当须具大慈悲,覆护一切众生。以大慈故,则能与众生之乐;以大悲故,则能拔众生之苦。慈悲覆物,喻之如室。故经云:大慈悲为室也。
罗什别室
【佛学大辞典】
(故事)出三藏记十四(罗什传)曰:「性率达,不砺小检。修行者颇非之。什自得于心,未尝介心。(中略)姚主尝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已来,不住僧房,别立廨舍。供给丰盈,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如臭泥中生莲华,但采莲华,勿取臭泥也。」佛祖通载八曰:「什亦自谓,每讲有二小儿,登吾肩,欲障也。自是不住僧房,别立廨舍。诸僧有效之者,什聚针盈钵。谓曰:若相效能食之者,乃可畜室耳。举已进针,如常膳,诸僧愧止。」
(故事)出三藏记十四(罗什传)曰:「性率达,不砺小检。修行者颇非之。什自得于心,未尝介心。(中略)姚主尝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已来,不住僧房,别立廨舍。供给丰盈,每至讲说,常先自说。譬如臭泥中生莲华,但采莲华,勿取臭泥也。」佛祖通载八曰:「什亦自谓,每讲有二小儿,登吾肩,欲障也。自是不住僧房,别立廨舍。诸僧有效之者,什聚针盈钵。谓曰:若相效能食之者,乃可畜室耳。举已进针,如常膳,诸僧愧止。」
精室
【佛学大辞典】
(杂名)修法之道场也。精妙之坛场也。又为精练者之室宅,故曰精室。三摩地法曰:「建立精室布轮坛。」准提仪轨曰:「将像于精室秘密供养。」
(杂名)修法之道场也。精妙之坛场也。又为精练者之室宅,故曰精室。三摩地法曰:「建立精室布轮坛。」准提仪轨曰:「将像于精室秘密供养。」
维摩丈室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方丈)
(杂名)(参见:方丈)
方丈
【佛学大辞典】
(堂塔)禅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于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于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处也。于大唐显庆年中敕使长吏王玄策,因向印度过净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也。」传灯录禅门规式曰:「长老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案方丈之名,先唐王玄策已有其说。王简栖头陀寺碑文曰:「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注,高诱曰:「堵长一丈,高一丈,面环一堵,为方丈。铣曰:宋孝武皇帝时也,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家也。」则方丈唯言僧坊之狭小而已,必非由于维摩也。昙鸾之往生论注上曰:「如维摩方丈,苞容有馀,何必国号无赀,乃称广大?」
【佛学常见辞汇】
寺庙的住持和尚。相传维摩居士所住的石室,长宽祇有一丈,方丈之名,即是由此而来。
【俗语佛源】
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禅寺比附此说,故名。至唐代,怀海(720-814)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六载怀海所制《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即维摩诘译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西游记》第四四回:「打扫干净方丈,安寝一宿。」以后道教全真派亦采用此名,指道院的主持人和他居住的静室。(常正)
(堂塔)禅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于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于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处也。于大唐显庆年中敕使长吏王玄策,因向印度过净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也。」传灯录禅门规式曰:「长老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案方丈之名,先唐王玄策已有其说。王简栖头陀寺碑文曰:「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注,高诱曰:「堵长一丈,高一丈,面环一堵,为方丈。铣曰:宋孝武皇帝时也,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家也。」则方丈唯言僧坊之狭小而已,必非由于维摩也。昙鸾之往生论注上曰:「如维摩方丈,苞容有馀,何必国号无赀,乃称广大?」
【佛学常见辞汇】
寺庙的住持和尚。相传维摩居士所住的石室,长宽祇有一丈,方丈之名,即是由此而来。
【俗语佛源】
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禅寺比附此说,故名。至唐代,怀海(720-814)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六载怀海所制《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即维摩诘译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西游记》第四四回:「打扫干净方丈,安寝一宿。」以后道教全真派亦采用此名,指道院的主持人和他居住的静室。(常正)
浴室安贤护菩萨像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院浴室安跋陀婆罗像者,据以水因證圆通之故事。楞严经五曰:「跋罗婆罗,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得,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僧堂清规曰:「九日,浴主于浴室鸣钟集众,于贤护大士讽经,于心经消灾等回向。」
(杂语)禅院浴室安跋陀婆罗像者,据以水因證圆通之故事。楞严经五曰:「跋罗婆罗,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得,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僧堂清规曰:「九日,浴主于浴室鸣钟集众,于贤护大士讽经,于心经消灾等回向。」
摩利室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Ma%lyas/ri,译曰胜鬘。舍卫城主波斯匿王之女。(参见:胜鬘夫人)
(人名)Ma%lyas/ri,译曰胜鬘。舍卫城主波斯匿王之女。(参见:胜鬘夫人)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
【佛学大辞典】
(天名)Maha%vais/ravan!a-deva-ra%ja,摩诃为大,吠室啰末那野旧所谓毗沙门,提婆为天,喝啰阇为王,即大毗沙门天王也。
(天名)Maha%vais/ravan!a-deva-ra%ja,摩诃为大,吠室啰末那野旧所谓毗沙门,提婆为天,喝啰阇为王,即大毗沙门天王也。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般若斫羯罗译。毗沙门天王之供养仪轨也。
(经名)一卷,唐般若斫羯罗译。毗沙门天王之供养仪轨也。
摩竭掩室
【佛学大辞典】
(故事)摩竭为摩竭提,或摩竭陀之略。国名。肇论曰:「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同新疏下曰:「摩竭国名,法华说,如来成佛三七日中而不说法。智度论七云:佛得道五十七日不说等,义言掩室也。」祖庭事苑一曰:「掩室,言世尊禅定普光法堂也。西域记云:昔如来于摩竭陀国初成正道,梵王建七宝堂,帝释建七宝座。佛坐其上,于七日中思惟是事。义同掩室也。」案诸佛要集经上,佛在摩竭陀国说法,以是时众生不肯听闻奉行,于因沙旧室(帝树译曰石室)坐夏九旬,不使一切人天入室,此间佛以神力变形诣东方普光国天王如来所,讲说诸佛之要集法。摩竭掩室殆指之乎。经曰:「佛告阿难:如来当入因沙旧室燕坐三月,诸天龙神,(中略)人与非人,若有来者解喻其意勿令入室。(中略)既有所闻不听不入不思奉行,以故诸佛善权方便而坐燕室,更化变形诣普光界天王佛所,讲说分别诸佛要集。」
(故事)摩竭为摩竭提,或摩竭陀之略。国名。肇论曰:「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同新疏下曰:「摩竭国名,法华说,如来成佛三七日中而不说法。智度论七云:佛得道五十七日不说等,义言掩室也。」祖庭事苑一曰:「掩室,言世尊禅定普光法堂也。西域记云:昔如来于摩竭陀国初成正道,梵王建七宝堂,帝释建七宝座。佛坐其上,于七日中思惟是事。义同掩室也。」案诸佛要集经上,佛在摩竭陀国说法,以是时众生不肯听闻奉行,于因沙旧室(帝树译曰石室)坐夏九旬,不使一切人天入室,此间佛以神力变形诣东方普光国天王如来所,讲说诸佛之要集法。摩竭掩室殆指之乎。经曰:「佛告阿难:如来当入因沙旧室燕坐三月,诸天龙神,(中略)人与非人,若有来者解喻其意勿令入室。(中略)既有所闻不听不入不思奉行,以故诸佛善权方便而坐燕室,更化变形诣普光界天王佛所,讲说分别诸佛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