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审阅(審閱)  拼音:shěn yuè
审查核阅。如:「主编每次审阅社论后,必会盖上戳印。」
《漢語大詞典》:省览(省覽)
审阅;观览。《汉书·盖宽饶传》:“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裁省览。”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循环省览,用忘饥渴。” 宋 李如篪 东园丛说·学者自出己见:“时世日趋浮薄,学者观书不探本源,传注虽存,而未尝省览,即用己见立説,反谓先儒所不能到,甚可嘆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小学述闻》:“因依引书次第,録为一册,名曰《小学述闻》。其不在此类者,附録於后,盖以便省览、备遗忘耳。”
分類:审阅观览
《漢語大詞典》:详看(詳看)
(1).审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每起一束,送至理刑名处,先行详看。”
(2).细读。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大凡我辈读书,诚不得不详看 朱 注,却不可过信 朱 注。”
分類:审阅
《漢語大詞典》:察览(察覽)
(1).考察;观察。云笈七籤卷一○四:“﹝ 太元真人 ﹞高祖父讳 濛 ,字 初成 ,深识玄远,察览兴亡,知 周 之衰,不仕诸侯,乃师於北郭北阿 鬼谷先生 ,遂隐遁 华山 。”
(2).审阅。 清 林则徐 《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引 澳门 同知呈文:“復据 义律 呈递説帖,求为转禀,谨将原帖禀送察览,伏乞核示。”
《漢語大詞典》:覆阅(覆閱)
审阅;再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方发写人誊正,誊完,并原书送覆閲,方用图章,封实。”
分類:审阅
《漢語大詞典》:眦省(眥省)
审阅。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瞢瞢莫眥省,默默但寝饭。” 清 黄宗羲 《泰垣靳公传》:“公澄润明澈,案无留牘。侍郎尝考课:诸司多堆积,未经眥省;视公止有数件,则日内所署也。侍郎以此奇之。”
分類:审阅
《漢語大詞典》:察阅(察閲)
审阅。 清 林则徐 《批新安大鹏营为英国三板在大屿洋面被盗禀》:“惟察閲夷帖情节,失事之夷商等,何以俱无姓名?”
分類:审阅
《漢語大詞典》:看详(看詳)
审阅研究。 宋 曾巩 《请给中书舍人印及合与不合通签中书外省事》:“臣今看详,上件印合係散骑常侍收掌。”宋史·孝宗纪三:“命检正都司看详羣臣封事,有可行者以闻。”《水浒传》第八五回:“ 宋江 取出 罗真人 那八句法语,递与 吴用 看详,不晓其意。”
分類:审阅
《國語辭典》:审定(審定)  拼音:shěn dìng
审查并加以核定。《史记。卷七○。张仪传》:「臣闻之,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
《國語辭典》:宸鉴(宸鑒)  拼音:chén jiàn
皇帝亲自审阅、辨明。《梁书。卷五。元帝本纪》:「日者,百司岳牧,祈仰宸鉴。」《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陛下诚能断自宸鉴,焕发德音,引咎降名,深示刻责,惟谦与顺,一举而二美从之。」
《國語辭典》:审覈(審覈)  拼音:shěn hé
审查考核。如:「公司机关在甄选人才时,通常会对个人资料加以审覈。」也作「审核」。
《漢語大詞典》:省审(省審)
仔细审阅。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駮正之。”新唐书·卢钧传:“迁给事中,有大詔令,必反覆省审,驳奏无私。”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自 熙寧 中分三省职事,故命令所出,必自中书……门下但掌省审封駮,尚书奉行而已。”
分類:仔细审阅
《漢語大詞典》:详处(詳處)
审阅处理。新唐书·张嘉贞传:“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 嘉贞 为详处,不閲旬,廷无稽牒。”
分類:审阅
《國語辭典》:审核(審核)  拼音:shěn hé
审查考核。《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书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其审核之,务准古法。」也作「审覈」。
《國語辭典》:校阅(校閱)  拼音:jiào yuè
1.检阅军队。唐。李濯内人马伎赋〉:「侔三边之挑战,壮六军之校阅。」
2.审订书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