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征实(征實)
指田赋征收实物。 毛泽东 《三个月总结》:“同时,国民党恢复征兵征实,引起人民不满。”原注:“指田赋征收实物(粮食)。”
《漢語大詞典》:奉户
宋 初承 五代 旧制,州县官俸均给实物,并指定由所属民户出钱易回。这些被指定的民户称为“奉户”。每本官所受物,凡一千,分与两户,一户输钱五百。如物价不足以抵官俸原数,即由奉户补足,官府则免除其夏秋两税以外的其他赋役。此制起于 后汉 乾祐 中,至 宋 太平兴国 元年始废。见宋史·职官志十一
《國語辭典》:底片  拼音:dǐ piàn
照相时用来映入影像的底板,照相馆通常用玻璃质做的乾片,普通摄影机则用赛璐珞做的软片。
《国语辞典》:木模  拼音:mù mó
用木材来做模仿实物的原形或缩小的模型。《清史稿。卷一三六。兵志七》:「其能力须谙图理,明算术,仿木模制土模,及鼓铸之时,辨明火候,研考铜铁原质。」
《漢語大詞典》:折征(折徵)
旧时谓实物赋税折价征收银钱。宋史·食货志上二:“本路蚕桑数少,而金价颇低。今折徵,绢估少而伤民,金估多而伤官。”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旧额漕运 南京 米四百餘万石,俱改折徵每石银二钱五分。”
《漢語大詞典》:折账(折賬)
用实物或劳力、人口抵偿债务。如:他有一块土地和一个女儿都折账给债主了。
《漢語大詞典》:无形进出口
“有形进出口”的对称。指服务及其他非实物的进出口。包括与商品进出口有关费用的收支,如运输、保险、装卸等费用的收支;与商品进出口无关费用的收支,如国际旅游、专利、技术服务等费用的收支,以及国外投资利润、侨民汇款等。
《國語辭典》:演示  拼音:yǎn shì
表演、示范。如:「请你注意看,我只能再演示一遍。」
《國語辭典》:象形文字  拼音:xiàng xíng wén zì
模仿物体形状所造的文字。如「日」、「月」、「山」等。中国的部分文字与埃及的文字等,均含有象形文字。也称为「表形文字」。
《漢語大詞典》:下财礼(下財禮)
旧式聘婚,男方向女方赠送实物及钱财谓之下财礼。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又送官会银鋌,谓之‘下财礼’。”
《漢語大詞典》:写生画(寫生畫)
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所作的画。 碧野 《晓溪晨曲》:“画家从 鄂 西回来,我看见他的几幅山水写生画,其中有急湍的涧流从高山桥洞奔泻而下,浪花在四围青苍的山色中闪闪发光,好象传来了哗哗的水声。” 端木蕻良 《关山月的艺术》:“他在 南洋 的写生画中,已打下了很深的基础。”
《国语辞典》:模型玩具  拼音:mó xíng wán jù
将实物缩小,以塑胶、木头等制成的玩具。如模型火车、模型飞机等。
《国语辞典》:模型飞机(模型飞机)  拼音:mó xíng fēi jī
将实物缩小,用塑胶、木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飞机。如:「你喜欢模型飞机吗?」
《国语辞典》:实物教学(实物教学)  拼音:shí wù jiào xué
一种教学活动中提供实物,使学生获得具体观念或知识的教学方式。
《国语辞典》:计时工资(计时工资)  拼音:jì shí gōng zī
1.按照劳动时间来给付工资的方式,相对于论件计酬的计件工资。
2.工资常见的给付方式是依薪资等级将工作报酬按照计时、计日、计月、计件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给付。其中,以工作时数给付者为计时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