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分类词汇(续上)
剌子
迦沙
猫睛石
猫眼石
摩娑石
《國語辭典》:剌子  拼音:là zi
1.红宝石的别名。参见「红宝石」条。
2.江宁一带称凶狠、暴戾的人为「剌子。」民国。章炳麟《新方言。释言》:「江宁谓人性很戾者为『剌子』。」
3.栅栏。《水浒传》第四回:「跳上台基,把剌子只一拔,却似绝葱般拔开了。」
《漢語大詞典》:迦沙
(1).古代突厥语的音译,意为宝石。 黠戛斯 (即 结骨 )人用以称陨铁。通典·边防十六:“天每雨铁,收而用之,号曰迦沙,以为刀劒,甚銛利。”新唐书·回鹘传下·黠戛斯作“每雨,俗必得铁”,疑误。参阅E.G.pulleyblank,TheNameoftheKirghiz,CentralAsiaticJournal,34,1-2,1990.2.即袈裟。四分律·四波罗夷法:“九月生男,颜貌端正,与世无双,字为 种子 。诸根具足,渐渐长大,剃髮,披迦沙,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象教皮编·梵译·衣服》:“迦罗沙曳,僧衣也。省罗曳字,止称迦沙。 葛洪 撰《字苑》,添衣作袈裟。”参见“ 袈裟 ”。
《國語辭典》:袈裟  拼音:jiā shā
梵语kāṣāya的音译。意为赤褐色。「袈裟」为一长方形的布块,出家人以此布块裹身,此即佛教僧侣的法衣。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袈裟系捡拾布片连缀而成,不可纯白,须染色。因形式宛如水稻田的界画,也称为「水田衣」、「福田衣」、「莲华衣」、「无垢衣」。
《漢語大詞典》:猫睛石(貓睛石)
(1).石英的隐晶质亚种之一。蓝灰色,具丝绢光泽和纤维状细纹。是名贵的工艺雕刻品材料。
(2).一种珍贵的宝石。其幻光性的金绿宝石亚种,表面具有猫儿眼睛中所见的垂直闪光亮带。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猫睛石》:“猫睛石出 细兰国 ,光色一如睛,佳者瞳子随时变换,大如指面,值千金,如钱无价。” 清 洪升 《长生殿·禊游》:“你看眼嵌猫睛石,额雕玛瑙纹。”亦省作“ 猫睛 ”。 明 罗日褧 咸宾录·西夷志二·默德那:“土产:猫睛、祖母緑。” 明 曹昭 格古要论·猫儿眼睛:“猫睛出南蕃,性坚,黄如酒色。睛活者中閒有一道白横搭,转侧分明,与猫儿眼睛一般者为佳,故云。若眼睛散及死而不活者,或青黑色者,皆不为奇,大如指面者尤好,小者价轻,宜镶嵌用。”一本作“ 猫睛 ”。
(3).见“ 猫睛 ”。
《漢語大詞典》:猫睛(貓睛)
亦称“ 猫睛石 ”。 具幻光性的金绿宝石亚种,表面具有猫儿眼睛中所见的垂直闪光亮带。是著名的装饰宝石。 明 曹昭 格古要论·猫睛:“猫睛石出南番,性坚,黄如酒色。睛活者中间有一道白横搭,转折分明。与猫儿眼睛一般者为佳。”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四:“南渡时,捨施珍寳,有日月珠、鬼谷珠、猫睛等,虽大内亦以为罕见。” 清 方以智 通雅·金石:“靺鞨、木难、鸦鶻、猫睛,皆寳石也。”
见“ 猫睛石 ”。
《國語辭典》:猫眼石(貓眼石)  拼音:māo yǎn shí
一种宝石。含纤维状结构的金绿宝石,琢磨成圆球形,可反射出类似蛋白光的游彩,如同猫眼一样。也称为「猫睛石」、「猫儿眼」。
《漢語大詞典》:摩娑石
亦称“ 摩挲石 ”。 宝石名。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 熙寧 中, 闍婆国 使人入贡方物,中有‘摩娑石’二块,大如枣,黄色,微似花蕊。”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婆娑石﹝释名﹞:“ 姚宽 《西溪丛话》云:舶船过产石山下,爱其石,以手捫之,故曰摩挲。不知然否?”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婆娑石﹝集解﹞引 苏颂 曰:“ 胡 人尤珍贵之,以金装饰作指彄带之。每欲食及食罢,輒含吮数次以防毒。今人有得指面许块,则价直百金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婆娑石《庚辛玉册》:“摩挲石,阳石也。出 三佛齐 。”
分類:宝石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