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生得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前世善业之力,自然所得之定地也。为色界四禅天无色界四定之八定地。
刊定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华严刊定记。十六卷。静法寺慧苑释新译之经,见地与贤首异。
必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阿鞞跋致Avaivartika%,译言不退转,又翻必定。不退转大道,必定入于涅槃之位也。大智度论九十三曰:「阿鞞跋致即是必定。」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曰:「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
老少不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老人少年寿命不定也。慧心之观心略要集曰:「世人之愚也,于老少不定之境,成千秋万岁之执。」
共不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之一。因之十四过之第五。六不定之一。即因用于宗同品并宗异品,有全分关系之法之过失也。因明入正理论所谓:「共者,如言声常,所量性故,常无常品皆共此因,是故不定。为如瓶等,所量性故,声是无常。为如空等,所量性故,声是其常」是也。即共为所量性之因,于同宗品及异宗品,共有全分关系故,不能以此因决宗之常无常也。
在心在缘在决定
【佛学大辞典】
(杂语)在于心在于缘在于决定之意也。申言之,即谓自心缘决定三点校量,辨五逆十恶之罪人,仅由临终十念之功而得往生,决不违背业道之理也。按观经等谓若有众生,造五逆十恶等诸不善业者,应堕恶道,多劫间受无量苦,而临命终时,遇善智识教,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是反于业道如秤重者先牵之理,故往生论注上,由在心在缘在决定之三义比较之,示罪业轻念佛功德重之理。在心者,就能造心之虚实,较量其轻重强弱。即彼造恶之人,依止虚妄颠倒之心而造作,此十念者,闻佛之真实功德,发起净信而称名。一实一虚。譬如千岁之闇室,一灯点来,忽然明朗,念佛已为弥陀之大光明故,一念十念,能照破无明之重昏也。在缘者,就所对境之真妄较量之。即彼造罪之人,以烦恼虚妄之众生,为所缘之对境,此十念者,以佛之真实清净无量功德,为所对之境界也。在决定者,就造业时期之缓急论之。即彼造罪之人,造业在于平常,故造恶后,善无记等之心,续起间隔,而此十念者,命迫须臾,修念之善心,最后猛利,他之后心,续起不间隔也。有此三义,故临终十念之力,能灭诸罪而得往生云。
同分异全不定过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似因十四过中,六不定过之一。具云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不定过。谓三支中之因,关系喻中同品之一部分,关系异品之全部也。例如谓:「或人为女子」(宗),「不产子故」(因),此宗之同品总为女子,因之同品,限于其中一部不生子之石女,故可谓因关系同品之一部,但异品之男子,总无生子者,故其关系全部勿论矣。
同品定有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之三相之一。凡为宗因喻三支中之因者,必具宗同品喻体上定有之性,例如立无常之宗,以所作性为因,以瓶为同品之喻,决定于此同品之瓶上应有因之所作性之义。若无之,则断因喻之关系,不能得因体同喻之助力。
有待不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待之身,无常也。
印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印可决定之义。唯识述记六曰:「印境决定。」
自性戒定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戒定慧不离自性也。六祖坛经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色无边处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空处定之一。略云识处定。无色界第二天,识无边处之禅定也。(参见:四空处)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识处定,即无色界第二天识无边处的禅定,为四空处定之一。
决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事定而无动也。无量寿经上曰:「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胜鬘经宝窟上末曰:「决定谓信也。」
决定信
【佛学大辞典】
(术语)决定之信心。不杂疑念之信心。金刚经曰:「生决定信。」往生论注下曰:「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
【佛学常见辞汇】
决定的信心。
决定思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思之一。作事而决定思想也。
【三藏法数】
谓意既决定,乃有所作,是名决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