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火光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火之禅定。西域记三记阿难之入灭曰:「即升虚空,入火光定,身出烟焰,而入寂灭。」
火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身出火之禅定。(参见:火生三昧)
火生三昧
【佛学大辞典】
(修法)为不动尊之三昧,由身出火焰者。底哩三昧耶经上曰:「不动亦自身遍出火焰光,即是本尊,自住火生三昧。」【又】「此真言行人,亦于诸尊若欲作降伏,即须自身作无动尊,住于火轮中,亦名火生三昧也。」义释七曰:「啰字门,是毗卢遮那大忿怒之火,能烧一切世界,使灰烬无馀,今不动尊自此火中生,犹如军荼利尊自执金刚之火中而生。」天神之权化,有自护摩之灰中化生者。见于印度古代之传说。
四空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四无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a%na),十二门禅中之四禅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舍色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定。二识无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舍其虚空缘内识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三无所有处定,行人更厌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应,故名无所有处定。四非想非非想处定,前之识处是有想,无所有处是无想,至此舍前之有想故名非想,舍前之无想,故名非非想。又无粗想,故曰非想,非无细想,故曰非非想。行者于此如痴如醉如眠如暗,无所爱乐,泯然寂绝,清净无为,谓之非想非非想定。见法界次第上,俱舍颂疏世品一。是乃内法之修法也。若于外道则以六行观而修得之。于此四定复加四定为八定,于此加中间定与未至定(有部义),或加欲界定(成实义)为十定。凡禅定有味定净定无漏定三种((参见:禅)),此十种禅定中为非想非非想定之心想微细,故无无漏定,有味定净定也。未至中间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有见道之无漏定(有部),欲界中间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与前相同,有见道之无漏(成实),下三无色有修道无学道之无漏定,味净之二定,通于十定,二宗相同。见俱舍论十八,辅行九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无色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空无边处定是修行人心想出离患难重重的色(色蕴物质)的牢笼,于是舍色想而缘无边的虚空,做到心与空无边相应;识无边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外在的虚空,于是舍虚空而缘内在的识,做到心与识无边相应;无所有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做到心与无所有相应;非想非非想处定是无粗想(非想)又非无细想(非非想),做到无所爱乐与清净无为的境界。
四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色界天之四禅定也。寄归传曰:「敬修四定,善护七篇。」
四定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句之定答也。(参见:四记)
四净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禅四无色八地之定,有味定,净定,无漏定之三种。其中净定有四种之别:一顺退分定,随顺味定将退本定时之位也。二顺住分定,为住于定之当分而不退不进之位也。三顺胜进分定,定力增进,顺于上地之定之位也。四顺决择分定。决择者以无漏智而名,净定之力愈增进,而顺于无漏智起无漏定所依之位也。如已上次第,顺于烦恼,自地,上地,无漏也。八地之净定有此四分,但有顶地之净定除顺决择分定,因彼定昧劣,不生无漏定故也。见俱舍论二十八。
四禅定
【佛学大辞典】
(名数)略云四禅,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禅定生于色界之四禅天也。此四禅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于色界,且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禅。(一)初禅,初禅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禅具八触十功德。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心路泯泯澄净,怗怗安稳,其心在缘,居然不驰散,是名曰粗住。由此心后怗怗胜前,名为细住。其后一两日或两月,豁尔心地作一分开明,我身如云如影爽爽空净,虽空净犹见身心之相,未有定内之功德,是名欲界定(成实立欲界定俱舍不立之摄于未到定中),从是心后泯然一转,不见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铺,犹如虚空是名未到定(成实不立之,俱舍立之名未至定),此时性障犹在,未入初禅也。在此未到定,身心豁虚空寂,内不见身,外不见物,如此或经一日乃至一月一岁定心不坏,则于此定中即觉自心之微微动摇,或感微痒,即发动痒轻重冷煖涩滑,是名八触。此为色界之四大极微与欲界之四大极微转换,而发此触相也,此乃正入初禅之相。此时有十功德,又谓之十眷属。如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是也(是就八触中之动触而论馀七触功德准之)。此八触十功德,唯在初禅,二禅已上则无,是为初禅之特相。就四禅总体言之,则以十八支分别,十八支者初禅五支,二禅四支,三禅五支,四禅四支也。以此等之功德法支持禅,故名为支。初禅五支者觉支(新曰寻支),观支(新曰伺支),喜支(新同名),乐支(新同名),(经部为眼耳身三识之乐受,有部不许定中三识,仅有意识故为轻安乐非乐受也),一心支(新定支也)。(二)二禅。呵弃初禅之觉观而得此禅,于初禅已了色界四大转换。故二禅已上无八触十功德也。二禅之四支者,内净支(俱舍以为五根中之信根,深信受胜实之功德也,净为信相。故曰净,属心故云内),喜支,乐支(轻安乐也,非乐受),一心支(新定支),也。(三)三禅,呵弃第二禅之喜受而得三禅也。此禅具五支,舍支(是行舍非舍受),念支(三禅之乐极胜为不染著故要正念),慧支(同上),乐支(意识之乐),一心支(新曰定支寂然在定是也)。(四)四禅,呵弃三禅之乐受。四支者不苦不乐支(新曰中受支,五受中之舍受也),舍支(舍第三禅之乐受也非忧悔),念支(念下地之过自己之功德长养之),一心支(犹如钟,犹如清水)也。初禅之五支乃至四禅之四支为何?即行体是也,依俱舍之意,初禅之付五支者,以此时二十二心数发于一时(大地十与大善地法十及觉与观也),于中取强者为五支,五支皆定体也,成论明五支前后相次而起,取四支为方便,一心支为实体。天台止观,法界次第之所明,大要据成实论。见止观九之一,法界次第上,俱舍论二十八。智度论十七曰:「若能呵五欲、五盖、行五法,欲、精进、念、功慧、一心,行此五得五支,成就初禅。」(参见:禅)。梵Catur-dhya%na。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修之可以生到色界四禅天的禅定。(参见:四禅天)
四禅八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禅者,色界之四禅也,八定者,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也,对欲界之散而总谓之定,重言之则如言诗书六经也。止观九曰:「四禅八定,毗昙成实明之委细。」同辅行曰:「言四禅八定者:四在八数,重兼列者。若色无色相对则色禅为禅,无色为定。若总以上界望于下欲则上上二界俗名定地,下欲为散。」
【佛学常见辞汇】
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八定是色界的四禅与无色界的四无色定。
未至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未到定。上界八地各有根本定与近分定,断欲界修惑所发之禅定,为初禅之根本定,乃至断无所有处修惑所得之禅定,为非想处之根本定。又伏欲界烦恼,发近似初禅根本定之禅定,为初禅之近分定,乃至伏无所有处烦恼,发近似非想处根本定之禅定,为非想处之近分定,如此八根本定八近分定中,初禅之近分定有与他之近分定相异之点,故立别名,谓之未至定。言未至根本定之义也。近分之义亦同此。
未到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云未至定。旧云未到定。(参见:未至定)
未至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未到定。上界八地各有根本定与近分定,断欲界修惑所发之禅定,为初禅之根本定,乃至断无所有处修惑所得之禅定,为非想处之根本定。又伏欲界烦恼,发近似初禅根本定之禅定,为初禅之近分定,乃至伏无所有处烦恼,发近似非想处根本定之禅定,为非想处之近分定,如此八根本定八近分定中,初禅之近分定有与他之近分定相异之点,故立别名,谓之未至定。言未至根本定之义也。近分之义亦同此。
正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正道之一。【又】正定聚之略。
【佛学常见辞汇】
正确的禅定,亦即把心安住于一境,不乱不动,是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人摄诸散乱,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定。
正定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弥陀之名号也。以第十八愿为往生之正目而正为其所誓故也。对于五念门中前三后一之助业而言,观经散善义曰:「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正定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聚之一。
正性定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圣之一。
【三藏法数】
谓断贪瞋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出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禅定也。观无量寿经曰:「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