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不定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立三种观门之一。非初观实相,又非次第由浅至深,无论修何法,过去宿习之所发,豁然开悟,而證实相,谓之不定观,天台大师为陈尚书令毛喜所著,修禅六妙门是不定观之法也。法华玄义十曰:「不定观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證十二门,豁然开悟得无生忍,即是毒在乳中,即能杀人也。(中略)学无作四圣行谛法华般舟等四种三昧,豁然心悟得无生忍,即是醍醐行中杀人也。」
不定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立化仪四教之一。如来以不思议之力,能令众生,于说小乘中得大乘之益,于说大乘中得小乘之益。如是得益不同者,谓之不定教。即同听异闻得益不同之教法也。
【三藏法数】
谓别有经,虽非顿、渐所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经及金光明经等,是名不定教。
【三藏法数】
不定者,谓如来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令听法之众,或闻小法而證大果;或闻大法而證小果,彼此相知,得益不定,故名不定教。
不定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不定性聚同。无量寿经下曰:「彼佛国土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不定止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三种止观之一。(参见:不定观)
不定性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聚之一。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无一定之向,故名不定性聚,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业者名定性邪聚,凡夫是不定性聚也。俱舍论九曰:「正邪定馀名不定,彼待二缘可成二故。」同颂疏曰:「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馀有情。遇圣入圣,遇邪入邪,名不定性聚。」
【三藏法数】
谓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定非一向,是名不定性聚。
不定地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所六品之一。其性质非善非恶广通善恶无记三性,亦如彼大地法一切之心,未必随伴而起。寻,伺,睡眠,恶作,贪,瞋,慢,疑之八者属之。
不定受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业之一。受果报而无决定之业也。
不定种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不定性同。
不动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动尊所住之禅定也。大菩提心为体,大菩提心,本性清净,无为寂定,故谓之不动定。底哩三昧耶经曰:「不动者是菩提大寂定义也。」
六决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六种决定同。【又】(参见:七深信)
七深信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导之散善义以深心为深信之心。信相有二种而列七种,日本亲鸾名为七信:机之深信,法之深心(以上二种深信),观经之深信,弥陀经之深信,唯信佛语之深信,此经之深信,建立自心之深信也。其中除此经之深信,其他冠决定之字,谓之六决定。
六门教授习定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无著菩萨造,世亲菩萨释,唐义净译。明以六门习修禅定,而得世出世之果。六门者:一求脱之愿心,二积集胜行之资粮,三使心善住于一处,四资师圆满,五所缘圆满,六作意圆满。
六种决定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修六度之增上力,得六种之决定也:一、财成决定,谓由布施之力必定常得大财之成就。二、生胜决定,谓由持戒之力必定常生贵胜之家。三、不退决定,谓由忍辱之力,所修之善法,必定常不退失。四、修习决定,谓由精进之力,常时修习善法,必定无有间息。五、定业决定,谓由禅定之力,成就正定业,永不退失。六、无功用决定,谓由智慧力,不加功行,必定自然住于理。见大乘庄严论十二。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修六度,能得六种的决定,即一、财成决定,谓由布施之力菩萨一定常得大财之成就。二、生胜决定,谓由持戒之力菩萨一定常生于富贵之家。三、不退决定,谓由忍辱之力菩萨所修之善法一定常不退失。四、修习决定,谓由精进之力菩萨修习善法一定无有间断。五、定业决定,谓由禅定之力菩萨一定成就定业而永不退失。六、无功用决定,谓由智慧之力菩萨不加功行也一定安住于道理。
【三藏法数】
(出大乘庄严经论)
论云:菩萨由六度增上,得六种决定。
〔一、财成决定〕,谓菩萨由布施力,必定常得大财成就,是名财成决定。
〔二、生胜决定〕,谓菩萨由持戒力,必定常得贵胜之家,随意受生,是名生胜决定。
〔三、不退决定〕,谓菩萨由忍辱力所修善法,必定常不退失,是名不退决定。
〔四、修习决定〕,谓菩萨由精进力,常时修习善法,必定无有间息,是名修习决定。
〔五、定业决定〕,谓菩萨由禅定力,成就众生正定之业,必定永不退失,是名定业决定。
〔六、无功用决定〕,谓菩萨由智慧力,不加功行,必定自然住理,是名无功用决定。
中间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中间三昧,中间静虑,中间禅。大梵天王所得之禅定也。色界,无色界通有八地,每一地各有近分定与根本定。其中初禅地之近分定与根本定寻与伺之心所相应,第二禅以上,七地之近分定与根本定,则寻与伺皆不相应,而至极寂静。然其中间,唯有伺之心所相应而寻之心所不相应之禅定,是名中间定,修之者在初禅天顶上为大梵天王,彼常住此禅定。俱舍论二十八曰:「初本近分寻伺相应,上七定中皆无寻伺,唯中静虑有伺无寻,故彼胜初未及第二,依此义故立中间名。(中略)此定能招大梵处果,多修习者为大梵故。」
水火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苑珠林曰:「后梁南襄阳景空寺释法总,至襄阳伞盖山白马泉,筑室方丈,以为栖心之宅。晋安王承风来问,将至禅室,马骑相从,无故却退,王惭而返。夜感恶梦,后更再往,马退如故。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得进见。初至寺侧,但睹一谷猛火洞然,良久伫望,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水灭堂现。以事相询,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
水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水得自在之禅定也。若具此定,则得使身之内外为水。犹如具火定得使依正尽为火。(参见: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