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3,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五支功德──三禅天定五支功德
十种利益──禅定十种利益
刊定义
不能免定业
经诠定学
百劫顶寂定中修诸三昧
千劫金刚定中学诸威仪
万劫大寂定中学佛化行
建立修定业轮
时定报不定
报定时不定
时报俱定
时报俱不定
大乘光明定
佛类词典(续上)
五支功德──初禅天定五支功德五支功德──三禅天定五支功德
十种利益──禅定十种利益
刊定义
不能免定业
经诠定学
百劫顶寂定中修诸三昧
千劫金刚定中学诸威仪
万劫大寂定中学佛化行
建立修定业轮
时定报不定
报定时不定
时报俱定
时报俱不定
大乘光明定
五支功德──初禅天定五支功德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支即支分,如树之根干,是一枝条有异,禅支之义亦尔,从一定心出生五支故也。又支持之义,谓定心浅薄,易于摇动,若得觉观等法支持,则定心安隐牢固,故名支也。
〔一、觉支〕,初心在缘为觉。谓行者于定中发初禅,清净色法,触其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初觉此触,故名觉支。
〔二、观支〕,细心分别为观。谓行者既證初禅,即以细心分别禅中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故名观支。
〔三、喜支〕,欣庆之心为喜。谓行者获得初禅天定,利益甚多,如是思惟,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四、乐支〕,怡悦之心为乐。谓行者喜心既息,则恬然静虑,受禅之乐,故名乐支。
〔五、一心支〕,心与定法相应为一。谓行者初證禅时,心依觉观喜乐之法,故有细微散乱,若喜乐心息,自然心与定一,故名一心支。
(出法界次第)
支即支分,如树之根干,是一枝条有异,禅支之义亦尔,从一定心出生五支故也。又支持之义,谓定心浅薄,易于摇动,若得觉观等法支持,则定心安隐牢固,故名支也。
〔一、觉支〕,初心在缘为觉。谓行者于定中发初禅,清净色法,触其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初觉此触,故名觉支。
〔二、观支〕,细心分别为观。谓行者既證初禅,即以细心分别禅中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故名观支。
〔三、喜支〕,欣庆之心为喜。谓行者获得初禅天定,利益甚多,如是思惟,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四、乐支〕,怡悦之心为乐。谓行者喜心既息,则恬然静虑,受禅之乐,故名乐支。
〔五、一心支〕,心与定法相应为一。谓行者初證禅时,心依觉观喜乐之法,故有细微散乱,若喜乐心息,自然心与定一,故名一心支。
五支功德──三禅天定五支功德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一、舍支〕,离喜不悔之心为舍。谓行者欲离二禅时,以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既灭谢,三禅即发。若證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舍支。
〔二、念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发三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乐则增长,故名念支。
〔三、慧支〕,解知之心为慧。谓行者既发三禅之乐,此乐微妙,若非善巧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故名慧支。
〔四、乐支〕,怡悦之心为乐。谓行者发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三支,将获此乐,乐则遍身,若离三禅,馀地更无遍身之乐,故名乐支。
〔五、一心支〕,心与定法相应为一。谓行者受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渟不动,故名一心支。
(出法界次第)
〔一、舍支〕,离喜不悔之心为舍。谓行者欲离二禅时,以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既灭谢,三禅即发。若證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舍支。
〔二、念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发三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乐则增长,故名念支。
〔三、慧支〕,解知之心为慧。谓行者既发三禅之乐,此乐微妙,若非善巧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故名慧支。
〔四、乐支〕,怡悦之心为乐。谓行者发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三支,将获此乐,乐则遍身,若离三禅,馀地更无遍身之乐,故名乐支。
〔五、一心支〕,心与定法相应为一。谓行者受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渟不动,故名一心支。
十种利益──禅定十种利益
【三藏法数】
(出月灯三昧经)
谓修菩萨行者,善能修习禅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安住仪式〕,谓菩萨习诸禅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行之既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所勉强,是为安住仪式。
〔二、行慈境界〕,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存慈爱之心,而无伤杀之念。于诸众生,悉令安隐,是为行慈境界。
〔三、无烦恼〕,谓菩萨习诸禅定,诸根寂静,则贪瞋痴等一切烦恼,自然不生,是为无烦恼。
〔四、守护诸根〕,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当防卫眼等诸根,不为色等诸尘所动,是为守护诸根。
〔五、无食喜乐〕,谓菩萨习诸禅定,既得禅悦之味,以资道体;虽无饮食之奉,而自然欣豫,是为无食喜乐。
〔六、远离爱欲〕,谓菩萨修习禅定,寂默一心,不令散乱,则一切爱欲之境,悉无染著,是为远离爱欲。
〔七、修禅不空〕,谓菩萨习诸禅定,而获诸禅功德,虽證真空之理,而不堕于断灭之空,是为修禅不空。
〔八、解脱魔罥〕,谓菩萨习诸禅定,则能远离生死,一切魔网悉皆不能缠缚,是为解脱魔罥。
〔九、安住佛境〕,谓菩萨习诸禅定,开发无量智慧,通达甚深法义,于佛知见,自然明了,心心寂灭,住持不动,是为安住佛境。
〔十、解脱成熟〕,谓菩萨习诸禅定,一切业惑,不能挠乱,行之既久,则无碍解脱,自然圆就,是为解脱成熟。
(出月灯三昧经)
谓修菩萨行者,善能修习禅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安住仪式〕,谓菩萨习诸禅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行之既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所勉强,是为安住仪式。
〔二、行慈境界〕,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存慈爱之心,而无伤杀之念。于诸众生,悉令安隐,是为行慈境界。
〔三、无烦恼〕,谓菩萨习诸禅定,诸根寂静,则贪瞋痴等一切烦恼,自然不生,是为无烦恼。
〔四、守护诸根〕,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当防卫眼等诸根,不为色等诸尘所动,是为守护诸根。
〔五、无食喜乐〕,谓菩萨习诸禅定,既得禅悦之味,以资道体;虽无饮食之奉,而自然欣豫,是为无食喜乐。
〔六、远离爱欲〕,谓菩萨修习禅定,寂默一心,不令散乱,则一切爱欲之境,悉无染著,是为远离爱欲。
〔七、修禅不空〕,谓菩萨习诸禅定,而获诸禅功德,虽證真空之理,而不堕于断灭之空,是为修禅不空。
〔八、解脱魔罥〕,谓菩萨习诸禅定,则能远离生死,一切魔网悉皆不能缠缚,是为解脱魔罥。
〔九、安住佛境〕,谓菩萨习诸禅定,开发无量智慧,通达甚深法义,于佛知见,自然明了,心心寂灭,住持不动,是为安住佛境。
〔十、解脱成熟〕,谓菩萨习诸禅定,一切业惑,不能挠乱,行之既久,则无碍解脱,自然圆就,是为解脱成熟。
刊定义
【三藏法数】
谓如来契经,裁断众义,了别是非,去恶留善,犹匠绳墨,治彼众材,斲邪归正,去曲留直也。
谓如来契经,裁断众义,了别是非,去恶留善,犹匠绳墨,治彼众材,斲邪归正,去曲留直也。
不能免定业
【三藏法数】
不能免定业者,谓佛能空一切相,断一切众生之恶,而不能自免定业也。(定业者,决定之业,即木枪马麦等报是也。)
不能免定业者,谓佛能空一切相,断一切众生之恶,而不能自免定业也。(定业者,决定之业,即木枪马麦等报是也。)
经诠定学
【三藏法数】
谓阿含等经所明,皆是安心之法,依此摄心即不散乱。又佛凡说经,必先入定,故云经诠定学。(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谓阿含等经所明,皆是安心之法,依此摄心即不散乱。又佛凡说经,必先入定,故云经诠定学。(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百劫顶寂定中修诸三昧
【三藏法数】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三昧,华言正定。顶寂定者,在众定之上,故名顶也。谓等觉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三昧已,入金刚三昧,与一切法性相应相冥而得一合相也。(等觉者,去佛之位一等也。金刚三昧者,金刚最坚至利,谓入此三昧,则一切诸惑无不断也。)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三昧,华言正定。顶寂定者,在众定之上,故名顶也。谓等觉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三昧已,入金刚三昧,与一切法性相应相冥而得一合相也。(等觉者,去佛之位一等也。金刚三昧者,金刚最坚至利,谓入此三昧,则一切诸惑无不断也。)
千劫金刚定中学诸威仪
【三藏法数】
谓等觉菩萨复住寿千劫,学佛一切威仪,象王观视,师子游步,修佛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化导之法,皆现在前,入佛行处,坐佛道场也。
谓等觉菩萨复住寿千劫,学佛一切威仪,象王观视,师子游步,修佛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化导之法,皆现在前,入佛行处,坐佛道场也。
万劫大寂定中学佛化行
【三藏法数】
谓等觉菩萨复住寿万劫,学佛教化之行,现诸色相,教化众生。复现同诸佛常行中道大乐无为也。
谓等觉菩萨复住寿万劫,学佛教化之行,现诸色相,教化众生。复现同诸佛常行中道大乐无为也。
建立修定业轮
【三藏法数】
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之法,修习静虑,则能摧破一切惑业,心住正定,是为建立修定业轮。(梵语安那般那,华言出息入息,即数息观也。)
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之法,修习静虑,则能摧破一切惑业,心住正定,是为建立修定业轮。(梵语安那般那,华言出息入息,即数息观也。)
时定报不定
【三藏法数】
时即时节,报即果报。谓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受报不定,是名时定报不定。(三时者,谓现报、生报、后报也。)
时即时节,报即果报。谓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受报不定,是名时定报不定。(三时者,谓现报、生报、后报也。)
报定时不定
【三藏法数】
谓业力定故,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节不定,是名报定时不定。
谓业力定故,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节不定,是名报定时不定。
时报俱定
【三藏法数】
谓由业报定故,时节亦定,是名时报俱定。
谓由业报定故,时节亦定,是名时报俱定。
时报俱不定
【三藏法数】
谓由业不决定故,时报亦不定也。盖因众生之业,有轻有重,故受报之时,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不定,是名时报俱不定。
谓由业不决定故,时报亦不定也。盖因众生之业,有轻有重,故受报之时,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不定,是名时报俱不定。
大乘光明定
【三藏法数】
谓此定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定。(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證之果也。)
谓此定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定。(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證之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