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上官正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3—1007 【介绍】: 宋开封人,字常清。少举三传。太宗雍熙中召授殿前承旨,迁供奉官、天雄监军。淳化中转作坊副使、剑门都监,平四川有功,累官西川招安使。真宗景德中授左龙武军大将军、平州防御使致仕。
全宋文·卷五五
上官正(九三三——一○○七),字常清,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少举《三传》,为鄜州摄官。雍熙中召授殿前承旨,后益显。淳化中转作坊副使、剑门都监,以讨李顺功,超迁剑州刺史、剑门都部署,加峰州团练使、西州招安使。真宗时,累迁东上閤门使,权户部使。出知十馀州,握重兵。景德中,以平州防禦使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八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四一、四五、四六、五六、五七、六一、六六、九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一四、兵一○之一○。
上官憕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正平。上官凝孙。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授溧阳尉,改新息县,迁濠州录事参军,调永城县丞。居官十余年,恬淡自守,廉正明决,虽不见知而自信不改。
《漢語大詞典》:官正
官吏之长。国语·楚语上:“天子之贵也,唯其以公侯为官正也,而以伯子男为师旅。” 韦昭 注:“正,长也。”
分類:官正官吏
《漢語大詞典》:夏官正
官名。 唐 宋 以来均为司天官属中管四时的官。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五
《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漢語大詞典》:中宪大夫(中憲大夫)
金 代为吏部文官正五品的封阶, 明 清 则为文职正四品封阶。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 福建 汀漳道 老友 向鼎 顿首拜题。” 清 曾国藩 《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曾祖某、祖某、父某,皆赠中宪大夫。”
《国语辞典》:奉政大夫  拼音:fèng zhèng dà fū
职官名。金置,为文官正六品封阶,后世则升为正五品之封阶。
《漢語大詞典》:饭银(飯銀)
清 代京官正薪之外的补贴。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内阁饭银:“ 雍正 六年,令各省督抚藩司,每岁各出银百两,为内阁侍读学士等官饭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