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1,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关请
关文
耗米
公席
封传
报官
给廪
府记
开印
军牢
就徵
邸阁
白契
职役
断离
《漢語大詞典》:关请(關請)
(1).谓官府发放或从官府领取。 宋 李纲 《乞罢宣抚使第二札子》:“关请器甲,措置钱粮,雇买车马,种种军需,率皆创建。”《水浒传》第一一九回:“愿为民者,关请银两,各各还乡为民当差。”
(2).行文呈请。《元典章·户部八·酒课》:“以望刑法得中,不失恤刑之美意,关请会议施行。”
《國語辭典》:关文(關文)  拼音:guān wén
一种旧制公文。为通知或查询用的平行文书。《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那差人进来磕了头,说道:『本官老爷请安』,随呈上一张票子和一角关文。」
《漢語大詞典》:耗米
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 五代 周 显德 年。詔云:漕运自 晋 汉 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自合每石给耗一斗。至 宋 詔止絶之。今之俗,则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纳户矣。”《清文献通考·国用五》:“耗米每正额米一石, 江 南加徵三斗, 浙江 四斗。”参见“ 耗羡 ”。
《國語辭典》:耗羡(耗羨)  拼音:hào xiàn
旧时官吏徵收银粮时,为防止漕运的耗损,于正额之外多收若干,称为「耗羡」。《儒林外史》第四回:「一岁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漢語大詞典》:公席
(1).古礼中尊者的席位。仪礼·燕礼:“小臣设公席于阼阶上,西乡;设加席,公升即位于席,西乡。” 郑玄 注:“后设公席者,凡礼卑者先即事,尊者后也。” 清 夏炘 《学礼管释一·释布席之法》:“《燕礼》大射有宾席、公席、乡席、大夫席。公席即乡饮射之主人席也。”
(2).官府的宴席。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刘际明太守:“ 陈留 人 刘际明 ……遇有公席,则邀府僚会饮,其侮謔亦如之。”
《漢語大詞典》:封传(封傳)
古时官府所发的出境及乘坐传车投宿驿站的凭证。传,凭证。古以木为之,书符信于上。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 司马贞 索隐:“封传犹今之驛券。”
《国语辞典》:报官(报官)  拼音:bào guān
报告官府。《红楼梦》第九二回:「如今坊上知道了,要报官。他急了,央我来求奶奶说个人情,他再过来给奶奶磕头。」
分类:报告官府
《漢語大詞典》:给廪(給廪)
亦作“ 给稟 ”。 官府供给粮食。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蛙给廪》:“水经注《晋中州记》:‘ 惠帝 闻蛙鸣,问官蛙私蛙。太子令 贾胤 对曰:在官为官蛙,在私为私蛙。帝曰:若是官蛙,可给廪。’给廪之语,政可笑。”
《漢語大詞典》:府记(府記)
官府宣示命令的文书。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孝桓帝 时, 河南 李盛 仲和 为郡守,贪财重赋。国人刺之曰: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國語辭典》:开印(開印)  拼音:kāi yìn
1.官署于岁末封官印停止办公,至次年正月中旬恢复办公,开始用印。《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这时残冬已过。开印后,宗师按临温州。」
2.泛指官吏开始办理公务。唐。贾岛 宿姚少府北斋诗:「锁城凉雨细,开印曙钟迟。」
3.书报开始印刷。如:「这本书正准备开印。」
《國語辭典》:军牢(軍牢)  拼音:jūn láo
军士。《金瓶梅》第七回:「那日薛嫂正引著西门庆家,顾了几个閒汉,并守备府里讨的一二十名军牢,正进来搬抬妇人床帐嫁妆箱笼。」《儒林外史》第一九回:「超人手执水火棍,跟了一班军牢夜役,吆喝了进去,排班站在二门口。」
《漢語大詞典》:就徵
接受朝廷、官府徵召。后汉书·侯霸传:“使者虑 霸 就徵, 临淮 必乱。”《花月痕》第七回:“这是女学士不肯就徵,盲主司无缘受谤。”
《漢語大詞典》:邸阁(邸閣)
古代官府所设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 三国 魏 曹植 《谢赐穀表》:“詔书念臣经用不足,以船河邸阁穀五千斛赐臣。”新唐书·裴休传:“时方镇设邸阁居茶取直。因视商人它货横赋之,道路苛扰。” 清 陈维嵩 《寄黄梨洲先生求为先人志墓》诗:“ 东都 坛墠立名字,西园邸阁纷袿襜。”
《國語辭典》:白契  拼音:bái qì
尚未经官署盖印的房地、买卖、典当等契约。相对于红契而言。清。徐珂《清稗类钞。度支类。粤东税契》:「州县税契由于民间买卖田产,然不能一定,其置产之人,多因省费,匿不投税过割,白契管业。」
《漢語大詞典》:职役(職役)
(1).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 唐 白居易 《首夏病间》诗:“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羈。”《水浒传》第一一八回:“汝是 宋江 手下甚人?有何职役?今番为甚来献粮投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不懂得跑街是个甚么职役,先要问明。”
(2).古代官府分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 唐 大中 九年(公元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 宋 职役分四类:(1)供应官物的,如衙前;(2)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等;(3)逐捕盗贼的,如耆长、弓手、壮丁等;(4)供官府使唤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 熙 时职役改为雇役,到 南宋 恢复差役。 明 时亦有职役。
《漢語大詞典》:断离(斷離)
谓经官府判处断绝婚姻关系。《元典章·户部四·嫁娶》:“通姦成亲断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此事不应断离;然才女嫁俗商,不称,故释其背逃之罪,且放归矣。”《醒世姻缘传》第九八回:“ 狄希陈 将太守所説言语,分付补呈,要将 素姐 断离的事体悄悄与 寄姐 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