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46,分84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翰林学士
兵备道
参赞大臣
办事大臣
大良造
大谒者
东园主章
佥都御史
千牛备身
内勾使
师友祭酒
侍读学士
侍讲学士
散骑常侍
将作大匠
《漢語大詞典》:翰林学士(翰林學士)
官名。 唐玄宗 开元 初以 张九龄 、 张说 、 陆坚 等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 德宗 以后,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亲近顾问兼秘书官,常值宿内廷,承命撰拟有关任免将相和册后立太子等事的文告,有“内相”之称。 唐 代后期,往往即以翰林学士升任宰相。 北宋 翰林学士仍掌制诰。 清 代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其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清 末复置翰林学士,仅备侍读学士的升迁。
《漢語大詞典》:兵备道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例如: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邵长衡《青门剩稿》
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
《漢語大詞典》:参赞大臣
官名。清代设于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乌什等处,地位略低于将军。又多设于出征之统帅下,赞襄军务。
分類:官名巴哈
《漢語大詞典》:办事大臣
官名。清代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设有办事大臣,掌理当地军政及宗教事务。
《漢語大詞典》:大良造
官名。 战国 初期为 秦 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同时又为爵名。亦称大上造。自从 秦惠王 设立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 汉 代沿用。史记·商君列传:“於是以 鞅 为大良造。” 司马贞 索隐:“即大上造也。 秦 之第十六爵名。今云良造者,或后变其名耳。”
《漢語大詞典》:大谒者(大謁者)
官名。 秦 置谒者,掌宾赞受事,秩六百石,员十人;其长名谒者仆射,比千石。 汉 因之。谒者仆射亦称大谒者。史记·荆燕世家:“ 田生 如 长安 ,不见 泽 ,而假大宅,令其子求事 吕后 所幸大謁者 张卿 。”
《漢語大詞典》:东园主章(東園主章)
官名。 汉 置。属将作大匠。掌管宫室木材。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为木工。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 秦 官,掌治宫室……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也。”
《漢語大詞典》:佥都御史(僉都御史)
官名。 明 代都察院官员,地位次于左右副都御史。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老爷陞了僉都御史,巡抚 江西 等处地方。”
《漢語大詞典》:千牛备身(千牛備身)
官名。掌侍从宿卫。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一女,适太子千牛备身 临汾 柴绍 。” 胡三省 注:“《隋志》:东宫左、右内率府有千牛备身八人,掌执千牛刀。以千牛名刀者,取其解千牛而芒刃不顿。”
《漢語大詞典》:内勾使
官名。 五代 后唐 置,掌理财赋。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 绍宏 大失所望,泣涕愤鬱。 崇韜 乃置内勾使,应三司财赋,皆令勾覆,令 绍宏 领之。”
《漢語大詞典》:师友祭酒(師友祭酒)
官名。 新莽 时始置,为太子官属。汉书·王莽传中:“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諫议、六经祭酒各一人。”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先主既定 益州 , 广汉 太守 夏侯纂 请 宓 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
《漢語大詞典》:侍读学士(侍讀學士)
(1).官名。 唐 始设,初属 集贤殿 书院,职在刊缉经籍。后为翰林院学士之一,职在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宋 乐史 《广卓异记·柳公权》:“ 开成 五年,加散骑常侍出,凡三入翰林,为侍读学士。” 清 戴震 《范忠贞传》:“中 顺治 壬辰进士,由翰林院编修擢秘书院侍读学士,迁国史院学士。”《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 沈中堂 一看这告奋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侍读学士旗人 绅灵 ,号叫 绅筱庵 的便是。”
(2). 清 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漢語大詞典》:侍讲学士(侍講學士)
官名。 唐 始设,初属 集贤殿 书院,职司撰集文章、校理经籍。 宋 时由他官之有文学者兼任,如 邢昺 以国子祭酒为侍讲学士。属翰林学士院。 元 明 清 翰林院均置此职,讲论文史,甚为清显。
《國語辭典》:散骑常侍(散騎常侍)  拼音:sǎn jì cháng shì
职官名。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至三国魏时,二者合而为一,称为「散骑常侍」。侍从皇帝左右,规谏过失。金元以后废置。简称为「常侍」。
《國語辭典》:将作大匠(將作大匠)  拼音:jiāng zuò dà jiàng
职官名。秦置将作少府,西汉景帝时改为将作大匠,掌宗庙、陵寝、宫室及其他土木工程的营建。东汉、魏、晋沿置。至明废除,并入工部。简称为「将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