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永安
【佛学大辞典】
(人名)宋沙门契嵩于永安山之精舍作正宗记。见五灯会元十五。
冬安居
【佛学大辞典】
(行事)如夏安居。僧侣自十月十五日,迄明年正月十五日,禁外出而讲学修养也。
巧安止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巧安心止观之略。十乘观之第三。
安士全书
【佛学大辞典】
(书名)周梦颜著。是书凡四种。印光法师曰:「安士先生,姓周,名梦颜,一名思仁。江苏昆山诸生也。博通三教经书,深信念佛法门。弱冠入泮,遂厌仕进。发菩提心,著书觉民。欲令斯民先立于无过之地,后出乎生死之海。故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以众生造业,唯此二者最多,改过亦唯此二者最要。又著阴骘文广义,使人法法头头,皆知取法。皆知惩戒。批评辩论,洞彻精微。可谓帝君功臣。直将垂训之心,彻底掀翻,和盘托出。使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训受训,两无遗憾矣。以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幽微奥妙之义,以世间事迹文字发挥之,使共雅俗同观,智愚共晓故也。又以修行法门,唯净土最为切要。又著西归直指一书。明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大事。良以积德修善,只得人天之福,福尽还须堕落。念佛往生,便入菩萨之位,决定直成佛道。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此一种书,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不谓之菩萨再来,吾不信也。」
安土地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即「南无三满哆,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萨婆诃。」十八字也。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二曰:「此言土地者,即坚牢地神也。凡有三宝建立道场,诵经坐禅讲解之处。此坚牢地神禀报上天,常来拥护故,乃诵此真言也。」
安下处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语。安息而置行李之处,即宿泊处。又请升座斋僧时设于山门外之小休憩所也。见百丈清规及象器笺。
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心期待于某一点,而安住于此,确乎不动也。安心之法,诸宗各有其说。天台一家,谓离三谛无安心之处,离止观无安心之法,禅宗以不可得为安心之处,如彼达磨印慧可,谓为安心了,即其例也。净土门说,安心甚盛。净土宗谓厌欣之心为总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心之三心为别安心,俱为行者所起之心,真宗谓信乐开发之一念具三信,大信大行,悉由如来本愿力回向而获得,安心即信心也。
【佛学常见辞汇】
安然不动的心。
【俗语佛源】
禅宗有一则著名的故:慧可(后为二祖)对初祖达摩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沉吟良久,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便说:「我与汝安心竟。」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以「了不可得」为「安心」之法,正是达摩「祖师禅」的本色。达摩还传授过一种「壁观」的安心法:「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见《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俗以安心指心情安定,情绪稳定。如管桦《将军河》第二一章:「果然,他的笑容使小伙子安心了。」又有故意、存心的意义。如老舍《四世同堂》四三:「好孩子,你听妈妈的话,妈妈还能安心害了你吗?」(李明权)
安心起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安心者,谓三心,起行者,谓五种正行等。此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称之为心行具足,又曰显行具足。净土宗谓此二者不具,则不得往生。即发三心,安心决定之后,修念佛等行也。
安玄
【佛学大辞典】
(人名)安息国人,优婆塞也。汉灵帝末,来洛阳,以功为骑都尉,世称为都尉玄。光和四年与严佛调共译法镜经二卷,又译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理辞皆正到,巧尽微旨。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难继。年寿并缺。见出三藏记集十三。
安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安置建立之义。无量寿经上曰:「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俱舍论十一曰:「安立器世间。」唯识论八曰:「安立真如。」胜鬘宝窟上末曰:「安立者,始建曰安,终成为立。」
【三藏法数】
安立亦名成立,谓菩萨由后得智,于所通达诸法境界,能立正教,令他修行也。
安立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真如)
【三藏法数】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三藏法数】
安立,即建立之义。谓如来所说一切众生色身业行有为之法,迷真逐妄,受生死苦,皆依真如之体建立,是名安立真如。论云:我所说诸苦圣谛。是也。(苦圣谛者,圣,正也。谛,即审实不虚之义。谓谛了生死实是苦也。)
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安立行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涌出菩萨四上首之一。见法华经涌出品。
安立谛非安立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述记十九曰:「有差别名言者名安立,无差别离名言者,非安立也。安立者施设义。」
安立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定之名也。智度论四十七曰:「得此三昧者,一切诸功德善法中,安立牢固,如须弥山。」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诸功德善法中,安立坚固,如须弥山,安立不动,是名安立三昧,(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安立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西方师所立四果之一。即于某基础上安立之结果也。大毗婆沙论百二十一曰:「安立果者,谓依风轮安立水轮,复依水轮安立金轮,复依金轮安立大地,复依大地安立一切情非情数。此中后后者,是前前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