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安舒
(1).安详,舒缓。《汉书·匡衡传》:“勇猛刚强者戒於大暴,仁爱温良者戒於无断,湛静安舒者戒於后时,广心浩大者戒於遗忘。” 汉 刘向 说苑·谈丛:“百方之事,万变锋出,或欲持虚,或欲持实;或好浮游,或好诚必;或行安舒,或为飘疾。从此观之,天下不可一。” 清 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卷二:“周礼‘ 河 南曰 豫州 ’,豫者,舒也。言禀中 河 之气,性理安舒也。” 郑振铎 《离别》:“又一再嘱咐着我,能够早回,便早些回来。他这些话是安舒的慈爱的说着的。”
(2).安适舒坦。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今得心安舒而身逸豫,坐探圣人之道,又无人讥察而责望之,何乐如是!”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我看那副对子十四字个个稳当,好象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很安舒的样子。”
(3).谓使安适舒坦。 巴金 《灭亡》第十二章:“一切将来的梦想已不能安舒他底精神,他对于痛苦的现实之感觉是太锐敏了。”
(4).犹安泰。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鹅的别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怎么必定用这‘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国之安舒,生之乐易,未能获也。”
《漢語大詞典》:行安
行动安详。《汉书·丙吉传》:“ 吉 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
分類:行动安详
《漢語大詞典》:夷坦
(1).平坦。 唐 张九龄 《荆州卧病有怀》诗:“世路少夷坦, 孟门 未嶇嶔。”
(2).指平坦之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一轩正对 大面山 ,一上六十里,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
(3).平易坦率。南史·文学传·颜协:“﹝ 谢善勛 ﹞醉后輒张眼大駡,虽復贵贱亲疏无所择也,时谓之 谢方眼 ,而胸衿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 明 李东阳 《张公墓志铭》:“公长髯伟干,襟量夷坦。”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三:“夷坦酣嬉於人,人以机械至,吾子觉,大恨,屡受侮。”
(4).安详自若貌。 唐 元稹 《何满子歌·张湖南座为唐有熊作》:“此时 有熊 踏华筵,未吐芳词貌夷坦。”
《漢語大詞典》:安歌
神态安详地歌唱。《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王夫之 通释:“安歌,声出自然。”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寧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 唐 羊士谔 《乾元初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横吹多凄调,安歌送好音。”
《國語辭典》:详雅(詳雅)  拼音:xiáng yǎ
庄重且温雅。《晋书。卷四三。王戎传》:「神情明秀,风姿详雅。」《宋书。卷四六。张邵传》:「音韵详雅,魏人美之。」
《漢語大詞典》:安重
(1).安适。荀子·王霸:“形体好佚而安重閒静莫愉焉,心好利而穀禄莫厚焉。”
(2).安详稳重。后汉书·姚期王霸祭遵传论:“ 祭肜 武节刚方,动用安重,虽 条侯 、 穰苴 之伦,不能过也。” 宋 司马光 《进孝经指挥札子》:“体貌尊严,举止安重。” 明 高启 《跋眉庵记后》:“世方以僕僕为忠,察察为智,安重而为国之望者则以为无用。”
《漢語大詞典》:靖重
安详凝重。 宋 苏辙 《西掖告词·王存磨勘改朝散郎》:“文雅足以饰吏事,靖重足以镇国俗。”宋史·富绍庭传:“ 绍庭 字 德先 ,性靖重,能守家法。”
分類:安详凝重
《漢語大詞典》:安徐
安详从容。管子·势:“故贤者安徐正静,柔节先定。”国语·越语下:“宜为主人,安徐而重固。”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歷歷可听。”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内虽荏,而色若厉焉;行无防检,而步趋若安徐焉;识者病之。”
分類:安详从容
《漢語大詞典》:详整(詳整)
(1).安详严整。南史·徐羡之传:“ 羡之 风度详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顾 虽鹺商子,而风韵详整。” 明 叶绍袁 《亡室沈安人传》:“君於古今事理,载籍疑义,无不悉洞玄解,风仪详整,神气爽豁。”
(2).谓处事周详完善。新唐书·武元衡传:“ 德宗 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 清 周如璧 《孤鸿影》第二折:“想起他风度飘萧,言词委宛,送迎详整,儘自寸心倾。”
(3).详细完整。 明 李东阳 《与陈提学书》:“承寄到《闕里志》,纪叙详整,足徵学识,而扶植教化之盛心,固不待言也。” 清 冯班 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古书叙乐府,唯宋书最详整。”
《漢語大詞典》:持颐(持頤)
以手托腮。形容神态专注安详。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唐 温庭筠 《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 宋 苏轼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持颐宴坐不出面,收揽奇秀得十五。”
《漢語大詞典》:稳审(穩審)
(1).稳妥安详。 宋 沈端节 《西江月》词:“幸自心肠稳审,怎禁眼脑迷奚。”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事不要做到十分》:“ 韩稚圭 教一门生云:‘稳审著!大事将做小事做,小事将做大事看。’”
(2).犹详察。旧唐书·食货志上:“ 开元 中,有御史 宇文融 献策,括籍外剩田、色役伪滥及逃户,许归首,免五年征赋。每丁量税一千五百钱。置摄御史分路检括稳审。”
《漢語大詞典》:详谨(詳謹)
(1).严谨。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太史平生为文极详谨,不应此独疏卤,得非传写者之譌邪?”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恭纪先帝诞生:“其寻常宸翰详谨。”
(2).安详谨慎。 元 王恽 《太一五祖演化贞常真人行状》:“旦夕给侍左右,进退应对,容度详谨。”
《漢語大詞典》:密静
(1).稳重安详。汉书·薛宣传:“ 宣 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青龙 四年,詔‘欲得有才智文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运,策弗徒发,端一小心,清脩密静,乾乾不解,志尚在公者,无限年齿,勿拘贵贱。’”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故光禄大夫 周举 ,性侔 夷 齐 ,直同 史鱼 ,入参讚纳,出司京輦,有密静之风。”
(2).犹安定。东观汉记·章帝纪:“密静天下,容于小大, 高宗 之极至也。”
《漢語大詞典》:详闲(詳閑)
安详闲雅。详,通“ 祥 ”。周书·皇后传·宣帝杨皇后:“帝后昏暴滋甚,喜怒乖度。尝谴后,欲加之罪。后进止详闲,辞色不挠。”
分類:安详闲雅
《漢語大詞典》:便姗
步履安详貌。一说衣服飘舞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