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陈守元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 【介绍】: 五代时闽县人。道士。见信于闽主王鏻,作宝皇宫居之。鏻避位及复位,一听于守元,赐号洞真先生。王继鹏嗣立,尊为天师,凡更易将相,刑罚选举,多与之议。守元受贿,请托无所不至。又劝继鹏作三清殿于禁中,昼夜作乐,焚香祷祀,举国若狂。连重遇作乱,为乱兵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9—956 【介绍】: 五代时浚仪人,字守训。谨厚廉恪,深通世务。后唐庄宗时为中书舍人。后晋时为河中节度使、司农卿。后周初,改太子宾客,致仕,进封侯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五代时河阳人。石敬瑭镇河阳,以为客将。敬瑭即位建后晋,拜客省使。累官同平章事。后降契丹,为司徒。刘知远入京师建后汉,守贞来朝,拜太保、河中节度使。未几,知远卒,守贞以为后汉新建,隐帝初立,天下易图,遂反。兵败,自焚死。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守贞。河阳人。晋天福中累迁宣徽使。少帝即位。授滑州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侍卫都虞侯。开运元年授兖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二年。契丹南下。以为北面行营都监。还为侍卫副都指挥使。移镇宋州。代高行周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移镇郓州。契丹寇边。以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军败降契丹。授司徒依前郓州节度使。从契丹至汴。寻归本镇。汉祖入立。授太保。封鲁国公。移镇河中。乾祐二年以叛诛。
郭瑾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50 【介绍】: 五代时太原晋阳人,字守节。少从军,能骑射,历河中教练使。仕后晋,累官至左神武统军、镇鄜州。后汉高祖立,镇滑台,官终彰德军节度使。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54 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后蜀彭州刺史安思谦子。广政十七年(954),因父获罪牵联被诛。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一四五、《九国志·安思谦传》、《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九。守范能诗,《全唐诗》存其《天台禅院联句》诗2句。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纪氏。永兴万年人。其先以黄巢之乱。西徙于蜀。而占籍焉。至真则蜀产也。始冠。偶游圣寿寺。见脩进律师。而慕其行。遂依之薙落。习起信论于朗公。受法界观于光公。传瑜伽教于演秘阇黎。莫不皆臻心法之极要。四十年间。演畅无怠。因蒙赐号昭信。一日谓弟子遇缘曰。出息不保入息。此虽俗谚。而切于理。吾与汝其可不务乎。乃营二塔于广度院右。以其成于开宝之初。遂额之开宝。四年八月五日。集众称佛号以逝。寿七十八。腊五十三。阇维获舍利圆莹。葬之开宝塔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守真。永兴万年人也。俗姓纪。汉诈帝信之鸿绪。乃祖乃父素履贞吉。奕叶孝行充塞闾里。故乡人美其孝焉。遂目之曰纪丁兰也。真即其后矣。洎黄寇于纪僖宗蒙尘车驾避锋而西幸。咸镐失守而没贼。因而徙家居于蜀矣。及冠也偶游圣寿寺。见修进律师行出物表语越常度。乃解带卸冠。北面而事之。七支既备。先谒从朗师学起信论。次依性光师传法界观。后礼演秘阇梨授瑜伽教。并得心要咸尽指归。自明达诸法宣畅妙典。四十年间略无怠矣。而赐号曰昭信焉。讲起信及法界观共七十馀遍。皆以灯传灯用器投器。嗣乎法者二十许人。开灌顶道场五遍。约度僧尼士庶三千馀人。开水陆道场二十遍。常五更轮结文殊五髻教法。至夜二更轮西方无量寿教法。称阿弥陀尊号修念佛三昧期生净域。一日谓弟子缘遇曰。如来不云出息不保入息。吾之寿也幸矣。汝之年也耄矣。今欲顺俗从世。预设二塔。其可得乎。缘遇稽首而对曰。广度长老舍院之右地。请建塔者有年矣。今大师属其意。长老致其美。因缘冥契安可而止。于是鸠工而营之。自十月琢磨至来一月彻缋。以开宝四年秋八月九日。命众念佛。佛声既久令止。奄然而归寂。俗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三。其月二十一日焚葬于北永泰门外智度院侧。其获舍利光润。各将供养之。次沙弥弥伽者。于阗国人也。专诵华严经曾无间息。圣历年中天帝释请迎伽上天诵持乃曰。每被阿脩罗见扰故屈师来请。为诵宣华严经以禳彼敌。遂升座朗讽是经。时修罗军众闻经乃现威神。一时而化去。又沙弥道荫。常念金刚经宝历初因他出夜归虎暴。中路忽遇哮吼跳踯于前。荫知不免乃闭目而坐。唯默念是经心期救护。虎遂伏草守之达曙。村人来往乃视虎。其蹲处涎流于地焉。荫后持诵益加高行矣。 论曰。入道之要三慧为门。若取闻持勿过读诵者矣。何耶。始惟据本。本立则道生。次则舍诠。诠留则月失。比为指天边之桂影而还认马上之鞭鞘。如此滞拘去道弥远。然则机有新发。迹或乍移。须令广览多闻。复次背文高唱在乎品位。先号法师故经云。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法修行是也。原夫经传震旦夹译汉庭。北则竺兰始直声而宣剖南惟僧会扬曲韵以讽通。兰乃月氏之生。会则康居之族。两家左右二见否藏无为冰上之狐兔问堠傍之路。通曰。西竺僧持部类行事不同。或执亲从佛闻更难釐革。或称我宗自许多决派流。或直调而质乎。或歌声而巧矣。致令传授各竞师资。此是彼非我真他谬。终年矛盾未有罢期。故有若美一期之呗𠽋诵三契之伽陀感车马而不行动人天之共听。此曲折声之效也。若乃盘特少句。薄拘短章。止忧忘以鼓唇。胡暇巧而扬舌。犹登中圣或致感徵。此直置声之验也。今以一言蔽之。但有感动龙神能生物善者。为读诵之正音也。或曰。常闻光音天之语言则是梵音未委。那为梵音邪。请状貌以示之。通曰。诸陀罗尼则梵语也。呗𠽋之声则梵音也。或曰。如天下言音。令人乐闻者。与襄阳人为较准。彼汉音也。音附语言谓之汉音汉语。则知语与音别。所言呗𠽋者是梵音。如此方歌讴之调欤。且梵音急疾而言则表诠也。分晓舒徐引曳则呗𠽋也。或曰。此只合是西域僧传授。何以陈思王与齐太宰捡经示沙门耶。通曰。此二王先已熟天竺曲韵。故闻山响及经偈乃有传授之说也。今之歌赞附丽淫哇之曲惉懘之音。加酿瑰辞包藏密咒。敷为梵奏。此实新声也。如今启夹。或曰开题。秖知逐句随行。那辨真经伪造。岂分支品。未鉴别生。能显既知所诠须体。当闻舍筏适足归宗。达其阿字之门。图其法身之体。此读诵之至也。其有难通帚字多游族家。急令口诵于一经。且为身参于五众。赖能暗诵免呼粥饭之僧。如偶澄清缓裹归家之幞。或曰。国朝度戒何责经乎。岂不闻羯磨之辞止云年满衣钵具足不言念经为增上缘耶。通曰。此灭法无知之徒言耳。上根感戒果證相随。何以经纸数考试耶。脱舍下根之诵持。入法止阘茸白丁矣。南山大师云。才登解发便须通览。又后周初多度僧尼。敕灵藏铨品行业。若讲若诵卷部众多。随有文义。莫不周鉴。时共测量通经了意。最为第一。此乃精选诵经通义为入道之阶渐也。不见此文深为痛惜。梁传目此为经师。宣师不沿而革号为读诵。今采诸师。从唐至宋。取其多善。宗归乎高。则有感神宿庙度苦因经。法智往生感金光之照野。明慧行道占虹气之贯天。或受请居罗汉之前。或持明救城阳之疾得御诗之饯送。见势至之来迎。使者摄而不能。妖狐媚而自变。猗欤元皎致李树之丛生。焯尔楚金感帝王之入梦。圆光在顶三昧现前。遇诵华严放金光于口角后游地狱乘宝座于西方。三刀断势伤于竹筒。千福经声入于帝耳。證返不餐于薏苡。康声无断于连珠。或添龄于三十许年。或差蛊于数十茎发。或经音遍于燕垒。或本足在于钟离。或乐象龟兹。或口开菡萏。或鬼神避咒。或陆地生莲。或梦华胥而悉解梵音。或坐佛座而便归圆寂。如斯上德若此法师。殖璧随方贯华有次。身为金鼓。击之成忏悔之音。口若玉箫。吹之出神仙之曲。因依相授。徙倚独宣。可谓皮裹法华足行经藏。俾法音之不断善付三乘。皆成佛之无馀还宣八辩者也。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望吾曹无忘取则于此焉。
张守吉 朝代:后唐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九
守吉。后唐清泰三年官吏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0—957 【介绍】: 五代时彭城人,字守惠。略通儒术,好兵书。仕南唐。为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李璟时为武昌军节度使,后改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周师渡淮,攻寿州,累月不能下。明年周师复至淮上,李璟兵大败,奉表称臣。仁赡独坚守,其子崇谏谋出降,立斩之。旋病甚,其副使孙羽以城降,仁赡于是日卒。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仕南唐。累官武昌节度使。徙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周师入淮。仁赡坚守不下。会病甚。其副使孙羽以城降。世宗命舁至帐前。赐以玉带御马。拜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是日卒。年五十八。追封彭城郡王。
柴守礼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邢州龙岗人,字克让。妹嫁郭威,无子,以守礼子柴荣为子。后柴荣嗣位为后周世宗,守礼以光禄卿致仕。徙居洛阳。尝杀人于市,世宗不问。官至太傅。
梁守珍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宦官,事后蜀孟昶。每逢腊月,内官各献罗体圈金花树子,守珍欲得主心,采忘忧花,缕金于花上,号曰独立仙。众皆以为不及。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楚时禅僧。嗣地藏桂琛。初住江州悟空院,后改住衡山南台。《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录存守安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司马郊 朝代:南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名凝正,一名守中。五代时人。活动于南唐。常被冠褐,蹑屐而行,日可千里。有异术,能诈死而复活。曾住宣州开元观,又往歙、洪诸州。后入庐山,卒于简寂观。
钟守一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崇安人,一作会稽人。钟谟女。因感于家祸不嫁。博通孔、老,尤善讲说。后为洞真宫女道士。
王守恩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辽州榆社人。王建立子。以荫补,迁诸卫将军。后汉高祖时,授昭义军节度使,徙西京留守。性贪鄙。时郭威以枢密使将兵过洛阳,守恩肩舆相迎,威怒,即日罢去。入后周,显德中为左金吾卫上将军。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八
禅师名守初。出于傅氏。凤翔良原人也。儿时。闻钟梵声。辄不食危坐终日。母吕试之。不喂亦不索。年十六跪白求出家。吕许之。依渭州崆峒沙门志谂剃发。诣泾州舍利。律师净圆受具足戒。始游律肆。执卷坐睡。弃去历咸秦。自襄汉南。至长沙坐夏。夏休诣云门偃禅师。偃问近离何处。对曰查渡。又问夏在何处。对曰湖南报慈。又问几时离。对曰八月二十五。偃曰。放汝三顿棒。初罔然良久。又申问曰。适来祗对。不见有过。乃蒙赐棒。实所不晓。偃呵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尔商略。初默悟其旨曰。他日正当。于无人烟处。不畜粒米。饭十方僧。即日辞去。北抵襄汉伪汉。乾祐元年。众请住洞山。禅其律居。谓学者曰。语中有语。名为死句。语中无语。名为活句。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不具啐啄同时用。到此实难得人。但爱不动一尘。不拨一境。见事便道。若此辈东西南北。不知其数。要得脱略窠。臼活人眼目。不道都无。但可言少。皆坐不达根原。落在阴界。妄以为安下。知陷在死水。弄个无尾胡孙。腊月三十日。鼓已打破。胡孙走却。手脚忙乱。悔无所及。若是衲僧。冻杀饥杀。终不著渠鹘臭布衫 本朝大平兴国六年。尚书石公襄帅赵公。交章奏初有道行。化于此邦。补助圣化。有旨赐徽号。紫伽梨。旌异之。住山四十年。道遍天下。淳化元年秋七月。无疾跏趺而化。阅世八十有一。坐六十有五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