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1,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宁子坚
僧寿宁(字 无为 号 一庵 )
苏子宁
王道宁
王宁
卫培(字 宁深 号 月山 )
李邦宁(字 叔固 名 保宁 )
安礼(字 伯宁 )
伯颜( 浚宁王、秦王 )
元武宗(庙号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仁惠宣孝帝、元仁惠宣孝帝 海山 怀宁王 尊号 曲律皇帝 )
赵成庆(字 伯宁 )
释永宁(字 一源 号 虚幻子、幻虚子 永宁 朱 )
张以宁(字 志道 世称 翠屏先生 )
王宁孙(字 叔远 )
其它辞典(续上)
宁猪狗宁子坚
僧寿宁(字 无为 号 一庵 )
苏子宁
王道宁
王宁
卫培(字 宁深 号 月山 )
李邦宁(字 叔固 名 保宁 )
安礼(字 伯宁 )
伯颜( 浚宁王、秦王 )
元武宗(庙号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仁惠宣孝帝、元仁惠宣孝帝 海山 怀宁王 尊号 曲律皇帝 )
赵成庆(字 伯宁 )
释永宁(字 一源 号 虚幻子、幻虚子 永宁 朱 )
张以宁(字 志道 世称 翠屏先生 )
王宁孙(字 叔远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山丹州人。母患风疾,药饵不效,不能行,便溺狼籍,猪狗洗涤无怨色。又造板舆载母,夫妇抬行园田以娱之。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松江上海人,字无为,号一庵。住持静安寺。有《静安八咏诗集》。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无为,号一庵,上海人。久主名刹,归吴淞静安寺。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保定人。王昔剌子。初为左卫千户,从攻北方叛王,以军功升右卫亲军总管,改前卫都指挥使司佥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昆山人,字宁深,号月山。性端恪,博通经史,尤谙前代典故。受聘为州学训导。有《过耳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杭州钱塘人,字叔固,初名保宁。宦官。本宋小黄门,宋亡,至大都,世祖命给事内庭。学蒙古语及诸蕃语,即通解,遂受亲任,授御带库提点,累迁礼部尚书。仁宗时官终集贤院大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46 【介绍】: 元卫辉路汲县人,字伯宁。历官彰德路经历。入为会福院都事。出为大名路治中。后知沔阳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0 【介绍】: 元蒙古蔑儿吉䚟氏。明达果断。十五岁侍武宗于藩邸。大德间从征海都累捷。武宗立,拜御史中丞。迁尚书平章政事。仁宗时,拜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改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泰定帝泰定间历江西、河南二行省平章政事。帝卒,从丞相燕铁木儿迎立怀王图帖睦尔(文宗),扈从北行。文宗至顺间,封浚宁王。顺帝即位,拜中书右丞相,进太师。唐其势谋乱,奉诏诛之。封秦王,为大丞相。独秉国钧,专权自恣,帝患之,与其侄脱脱等谋,乘其出猎,出之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寻徙南恩州阳春县安置,病死于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1—1311 【介绍】: 即海山。元朝皇帝。元世祖太子真金孙,成宗侄。成宗大德间,总兵北边,破海都军,封怀宁王。大德十一年,成宗卒,右相哈剌哈孙定计,杀左丞相阿忽台等,迎帝,即位于上都。立同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次年,改元至大。时支出日增,钞价日落,乃颁行至大银钞,欲图挽救。至大四年卒。蒙语尊号曲律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4—? 【介绍】: 元潼川府郪县人,字伯宁。英宗至治间为监察御史,累迁山南廉访副使,升云南廉访使,入为侍御史,拜御史中丞。至正初官至南台中丞。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永宁。一源字也。自号虚幻子。淮东通州朱氏子。朱氏故宦族。六岁入乡校。能了经籍大义。九岁离俗。依族姻模上人于利和寺。河南王童。奇其幼而器之。属僧司。给牒度为沙门。自是蓬累出游。历见诸禅老。无所契。于焦子山。精修禅定。稍涉睡昏。则戴沙运甓。悬板坐空。如是者五年。至淮西太湖山。求證于无用宽公。公门庭严峻。师方入户。厉声叱出之。师作礼于户外。合爪而立。久之乃许。入见。问曰。何处人。师曰通州。曰淮海近日盈虚若何。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曰不著槽道。曰请和尚道。公便暍。师退就禅室。彻夜不寐。一旦闻公举云门一念不起语。声未绝有省。公命举偈。偈罢。振威一喝。师曰。喝作么。公曰。东瓜山前吞匾担。捉住清风剥了皮。师不觉通身汗下。曰。今日方知和尚用处。执侍三年。因以断崖义所赞己像。亲署一花书。授师曰。汝缘在浙逢龙。即住遇池便居。延祐中。往广德。缚茅于大洞中居之。无何。宜兴之龙池。请师建立禅居。师以名符悬记。欣然赴之。结屋数十间。命曰禹门兴化庵。山颠有龙池。龙出每大水。民甚苦之。师召龙。受三皈戒。龙不复出。师居之久。复厌其未幽邃也。择绝巘作室以居。至壁立如削处。斲木为栈。钩环连锁栖板于空中。足不越户限者二年。师以退隐为心。间迫于不得已。勉一出焉。俄以疾归龙池。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命师主大华藏寺。师举龙门膺代之。明年复命补天童。师坚以疾辞。宋文宪谓。师得法之后。固拳拳以庶人为急。及主大刹。屡退养龙池。虽天童实厕五山。亦摇首弗顾。其高风峻节。如祥麟威凤。可望而不可即。何其贤耶。至正戊子。有旨。趣入说法于龙光殿。上悦。赐金襕法衣玉环师号。寻奉旨。函香至五台。感祥光五道之瑞。升辞南还。道趣维扬。镇南王。率嫔妃等。延师入宫。禀受大戒。遣司马护还龙池。入我明洪武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属弟子裁纸制内外衣。曰。吾将逝矣。或以药剂进。麾去之。自兴化庵移龛。至绝巘所居。昧爽。师起沐浴服纸衣。索笔书偈云。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阙。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天飞雪。书毕。侧卧而化。茶毗。现五色光。齿牙舌轮。及所持数珠。皆不坏。舍利无算。烟至中林。亦累累然生。人竞折枝取之。淘汰灰土。获者亦众。门人等。分馀骨与不坏者。五处建塔焉。师气貌雄伟。身长七尺有馀。吐音洪亮。其接物也。不以贵贱异其心。所至无不倾向。若中书右丞相朵儿只。江浙行省左丞相别不花。赵文敏公孟頫。冯内翰子振。尤所宾礼者也。四民来献芗币衣履者。肩摩而袂接。既无虚日。师受之即以施人。曾无毫发系吝。其自处则布袍粝食。沛然若有馀。凡发为文偈。了不经意。引纸行墨。而空义自彰。有四会语录。行世。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禅师。出淮东通州朱氏宦族。名永宁。字一源。其先东山演公之下开福宁。宁七传至无用宽。宽乃永宁之师也。宽居舒州太湖。门士不满百。皆峣然自肯之辈。其得宁最晚。而宽特注之。以为可继开福。而阐东山法门。初永宁。在襁褓中。弄以金紫。即有戚容。九岁闻邻壁治丧啼哭声。辞亲弃俗。依禾州之广慧寺。寺为州之望刹。乃故淮海肇禅师说法处。前一夕。寺众同梦肇公来。次日独宁至。众欣然。疑为肇公再世也。及为大僧。汗游禅社。走舒州见无用宽公。公问。何来。对曰。通州。曰。淮海近日盈虚若何。对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公使喝。宁拟进语。公又喝。宁拟退。公连喝之。宁大骇而趋出。自是罢游。坚依席下。一日公举云门答僧须弥山话。宁闻之脱然。公乃召曰。掣电飞来。全身不顾。拟议之间。圣凡无路。速道速道。对曰。火迸星飞。有何拟议。觌面当机。不是不是。公喝。宁曰。作么。公曰。东瓜山前吞扁担。宁曰。今日方知和尚用处。久之辞去。公曰。逢龙即止。遇水即居。金鸡玉兔。鞭影长驱。至治癸亥。常州道俗。以龙池致宁。宁以为符其师谶。欣就之。连三载成丛林。南国高人。以见𣆶为感。同曰龙池尊宿。不敢名之。宁慕高峰之为人。别业高崖。至正间。紫书三至。不赴。诸方勉之。始受朝旨。号佛心了悟禅师。然足不越阃。顺帝嘉之。乃召璧峰金。而问宁之行略。金对曰。不耘而秀。不扶而直。劈华岳迅烈风雷。吸淮海不留涓滴。演东山是其远祖。宽无用容其入室。虽经三诏下龙池。野老不知尧舜力。洪武元年。宁嘱制纸衣木龛。次年六月十七日。服衣居龛而化。有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缺。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雪。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永宁,字一源,别号幻虚子,姓朱氏,淮东通州人。世为宦族,母陇西李氏。宁生而黠慧,舅氏吉安郡守爱之,欲以为嗣。年六岁入乡校,始习经籍,即能暗记,了明大意。然非所乐,闻人诵佛号,心向往之,注耳以听。九岁,有离俗之思,请于二亲。初弗之许,后见其志坚,乃使依模上人于利和广慧寺。利和,州之望刹,宋有淮海肇禅师说法度人,声闻当世,前一夕,寺众梦迎禅师。旦而宁至,寺众异之,谓肇禅师乘愿再来者也。年十二,游扬之雍熙寺,会主僧来峰泰编《禅林类聚》成,宁览之笑曰:“此古人糟粕,检点何为?”河南王童童奇其幼而器之,属僧录司给牒薙度为沙弥,寻受具足戒。自是厥后,蓬累出游浙河东西,见诸宿老,下语无所契。中峰海方柄法苏之万寿,留之经年。乃入穹窿山谒克翁绍,绍察其志不凡,俾掌藏室。时年已十九,既而欲归乡省觐。至毗陵,约明极昶于焦子山,精脩禅定,稍涉睡昏,则戴沙运甓,悬版坐空,如是者五年。明极曰:“藏主见解且至,宜往参人。”遂至淮西大湖山,求印可于无用,无用门庭严峻,方入户,厉声叱之。合爪立于门外,久之,乃许入见。诘其居处,知在通州,便问:“淮海近日虚盈若何?”宁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无用未之许,退就禅室,彻夜不寐。一日,闻无用举云门一念不起,语声未绝而有省,急趋入堂,无用便欣然知其领悟,令造偈拈赵州。宁立就曰:“赵州狗子无佛性,万家森罗齐乞命。无底篮儿盛死蛇,多添少减无馀剩。”无用嗒然一笑。复举《證道偈》问之曰:“闪飞电来,全身不顾,拟议之间,圣凡无路。”宁曰:“火迸星飞,有何拟议,觌面当机,不是不是。”无用喝曰:“东瓜山前呑匾担,捉将清风剥去皮。”宁不觉汗下,曰:“今日方知用处无用闭着口。”自是侍左右者三年,因以断厓义所赞己像,亲署一书授宁曰:“汝缘在浙。逢龙即住,逢池便居。”宁遂还浙,时虚谷陵、元叟端、濑翁庆、幻住本、天如则各据名山,递展化机。宁往叩击,皆相吻合,而幻住尤誉之弗置。元祐庚申,延至广德,缚茅于大洞中,洞左有实相寺,马祖弟子澄公道场也,宁为重新之。同时有无一全,遁迹于石溪,石溪与大洞相望,人称“广德二甘露门”云。至治癸亥,宜兴之龙池请宁建立禅居,宁以名符悬记,欣然赴之,作室百堵,命曰“禹门兴化庵”。先是山巅有龙池,其深叵测,龙出每大水,居民苦之。宁乃咒,鼋受三归依戒,不复为害。久之复厌凡近,思涉幽邃,乃穷绝巘构室以居,至壁立如削处,斲木为栈,钩环连锁,栖版空中,足不越户限者二年。学侣闻风,遐迩奔赴。帝师大宝法王稔其道行,降号曰“弘教普济禅师”。泰定乙丑,州西九里有地曰“青山”,僧副延宁主之,为创寺一区,以“九里”名之。至顺庚午,出世李山禅寺,瓣香酬恩,归之无用。俄有诏,集桑门千七百人,阅毗卢大藏经。一七日,宁升座敷正法,天降甘露。壬申退归龙池。时元叟主双径,月江印主云峰,皆虚首座招之,并辞不赴。元统甲戌,浙西江东道广教总管具疏请主常之天宁万寿,州守戍将敦劝尤力,左右亦谓:“大法火冷灰寒,不可自安暇逸。”乃蹶然起赴。而寺尝被灾,方议经营,至则为新释迦佛殿,造菩萨、天神诸像,雄冠诸刹。踰八年,有司以闻,诏锡“本觉妙明真净”之号。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命主大华藏寺,宁举龙门膺代之。明年,复命补天童景德,坚以疾辞,退归龙池。宜兴铜官山旧有北岳菩提院,燬于火,会昌士人潘敬之重构焉。宁以九里寺助建法堂、丈室之属。戊子,有旨趣入觐,说法于龙光殿,赐金襕法衣,纽以玉环,加号曰“佛心了悟大禅师”。帝师亦有绛袍毳帽之赠。无何,奉旨函香至五台山,曼殊大士为见祥光应之。明年,陛辞南还,道过维扬,镇南王波罗普化率妃嫔迎之入宫,禀受大戒,赐以白金盂及僧伽黎衣,遣司马护还龙池。庚子,出领善卷,寺故废坏,宁为修葺,涂塈丹艧,且甓其宝坊。明年,募善士万人为万善会。及瘗兵后枯骨无万数。壬寅,退归龙池。癸卯,大旱,询乡民之请,结界诵咒,作法将终,大雨如泻。岁乃有秋,众愈知敬,坚留不拾,强住麻蕻慈慧。未几,成大丛林。有明洪武初元,复归龙池,将不复出。明年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属弟子宗珦裁纸为衣,曰:“吾将逝矣。”自兴化庵移龛至绝巘所居,一日昧爽,起沐浴,更纸衣,索笔书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阙。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雪。”掷笔而化,黑白恋慕,执绋之人盈万。荼毗,有五色光舍利无算。弟子志舜、志思等分馀骨就龙池、太平、齐山、紫云、麻蕻五处建塔藏焉。寿七十八,腊六十五。宁气貌雄伟,身长七尺有馀,吐音鸿亮。其接物也,不以贵贱异心,所至无不倾向。右丞相呆儿只、左丞相别不花、赵文敏孟頫,尤所宾礼者也。所为文偈了不经意,引纸行墨空义自彰,有《四会语》行世。寂后七年,弟子仁性,亲撰《行业记》,徵宋文宪濂铭其塔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1—1370 【介绍】: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词学图录
张以宁(1301-1370) 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福建古田人。官至侍读学士。以绩学享名,人呼之为"小张学士"。仕明,官侍讲学士。长于经学,尤精《春秋》。有《翠屏集》,词在集中。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志道闽人洪武初学士明诗纪事·甲签·卷三
以宁字志道,古田人。元进士,官翰林学士。入明,复授侍讲学士,出使安南还,道卒。有《翠屏稿》、《淮南稿》、《南归纪行》、《安南纪行集》。 (何乔远《闽书》:学士奉使安南,御制诗送之。北还,道卒。学土亮直通敏,廉谨自将,临终口占曰:「覆身惟有黔娄被,垂橐都无陆贾金。」 徐熜勃《笔精》:淮西阃帅夏贵,以至元丙子附元,授中书左丞,至己卯薨。有吊以诗曰:「自古谁不死,惜君迟四年。间君今日死,何似四年前?」元学士古田张以宁以洪武二年徵为原官,四年卒。与夏贵略相似。 《列朝诗集》:国初诗派,西江则刘泰和崧、闽中则张古田志道。泰和以雅正标宗,古田以雄丽树帜。江西之派中降而归东里,步趋台阁,其流也卑冗而不振。闽中之派旁出而宗膳部,规模唐音,其流也肤弱而无理。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七言长句。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汪端《明三十家诗选》:志道七古骨力遒健,才气排宕,发源杜陵,出入遗山、道园之间,可以独张一军。 田按:志道八岁赋《琴堂》诗,释伯父于狱。史称其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劄赋诗,可谓荣幸:《翠屏》一集咀含英华,当为闽诗一代开先,二蓝、十子,皆在下风。)维基
张以宁(1301年—1370年),字志道,福建古田人,元末明初官员。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中进士,任黄岩判官、六合尹,因犯事免官。元顺帝时,任国子助教、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明朝时,任侍讲学士。洪武二年(1369年)秋,出使安南,在返回途中逝世。张以宁著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因其家在古田翠屏山下,称翠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