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94,分73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宁台
宁靖
宁觐
宁风
宁近
扆宁
假宁
宁奈
宁境
宁和
宁定
宁武子
协宁
宁夷
宁念
《骈字类编》:宁台(宁台)
战国策齐器设于宁台西括地志燕元英磨室二宫在幽州蓟县 四里宁台之下
《國語辭典》:宁靖(寧靖)  拼音:níng jìng
安定。《晋书。卷五七。吾彦传》:「在镇二十馀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三国演义》第八六回:「吴、魏宁靖,臣当征南,平定蛮方,然后图魏。」
分類:安定安静
《漢語大詞典》:宁觐(寧覲)
返里省亲。 唐 贾岛 有《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觐》诗。 唐 罗隐 《谗书·答贺兰友书》:“况僕求试京师,随波而上,逐队而下,亦有年矣。家在 江 表,岁一寧覲,旨甘所资,桂玉之困,何尝不以事力干人!”
分類:省亲贾岛
《骈字类编》:宁风(宁风)
唐书地理志藤州感义郡县宁风
《骈字类编》:宁近(宁近)
新语附远宁近怀来万邦
《漢語大詞典》:扆宁
犹御座。隋书·许善心传:“载行载止,当扆宁而徐前;来集来仪,承轩墀而顾步。”
分類:御座
《漢語大詞典》:假宁(假寧)
休假回家省亲。旧唐书·职官志二:“内外官吏,则有假寧之节,行李之命。” 宋 王禹偁 《野兴亭记》:“至若假寧著令,休沐得告,絳騶騑騑,言适於野。”
《國語辭典》:宁奈(寧奈)  拼音:níng nài
强加按捺,使心情平静。即忍耐。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且索宁奈,慢慢寻个计策,报雠便了。」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这般苦禁持,恶抢白,怎生宁奈!」也作「宁耐」。
《漢語大詞典》:宁耐(寧耐)
亦作“ 寧奈 ”。 忍耐。朱子语类卷七十:“以刚遇险,时节如此,只当寧耐以待之。且如涉川者,多以不能寧耐致覆溺之祸。” 元 姚燧 《普天乐》曲:“待离别怎忍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寧奈些些。”《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踌躇千万百遍,终是执仇心切,只得寧耐,看个居止下落,再作区处。” 清 洪升 《长生殿·贿权》:“异志十分难屈伏,悍气千寻怎蔽遮?权时寧耐些。”
分類:忍耐
《骈字类编》:宁境(宁境)
册府元龟郡国守相剖符宁境
《漢語大詞典》:宁和(寧和)
安宁和平。南齐书·武帝纪赞:“北怀戎款,南献夷歌。市朝晏逸,中外寧和。”
《漢語大詞典》:宁定(寧定)
安定。《淮南子·本经训》:“天下寧定,百姓和集。”《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这 韦皋 最是豪杰的性子,因见地方寧定,民心归附,预传号令,分付城内城外,都要点放花灯,与民同乐。” 叶圣陶 《我们的骄傲》:“他说在 广州 遇到了八次空袭,有一次最危险了,落弹的地点就在两丈以外,他在生死浑忘的心境中,体验到彻底的宁定。”
分類:安定
《漢語大詞典》:宁武子
亦称“ 宁子 ”。亦称“ 宁生 ”。亦称“ 宁武 ”。亦称“ 宁生 ”。 春秋 卫 大夫 宁俞 ,谥 武子 。论语·公冶长:“子曰:‘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邢昺 疏:“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韜藏其知而佯愚。”后以 宁武子 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后汉书·党锢传·刘祐》:“吾子怀 蘧氏 之可卷,体 宁子 之如愚,微妙玄通,冲而不盈。” 李贤 注:“ 蘧瑗 字 伯玉 , 宁子 名 俞 ,并 卫 大夫。”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卷异 蘧子 ,愚殊 寗生 。”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直似 王陵 戇,非如 宁武 愚。”
《漢語大詞典》:协宁(協寧)
使和合安宁。汉书·宣帝纪:“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协寧百姓。”
分類:和合安宁
《骈字类编》:宁夷(宁夷)
唐书地理志夷州义泉郡县宁夷
《骈字类编》:宁念(宁念)
管子精想思之宁念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