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束长孺,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人(《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三)。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为宣德郎充陕西路提举学事司管勾文字(《金石萃编》卷一四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长洲人,字彝甫。以行义隐居,与方惟深被称为吴中二老。徽宗崇宁二年特奏名,授简州文学,累迁南昌主簿,以承奉郎致仕。平居直心自信,不问世间倾巧事。虽曾出仕,人犹称隐者。
王长孺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崇宁四年(1105)任靖州知州。
陈长孺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观二年(1108)任水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 【介绍】: 宋洪州奉新人,字少汲,号西山老人。哲宗绍圣四年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以知应天府为东道都总管,为金人所执,不屈,久之得归。高宗绍兴元年为刑部尚书,兼权礼部尚书,官至兵部尚书兼侍读。工诗。有《西山老人集》。
全宋诗
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今属江西)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初为路州司户,累迁监察御史,出知平江府。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为淮南路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九)。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为东南六路转运辇运拨发司官(同上书职官四二之一○)。靖康间知南京,为金人所执,不屈,久之得归。高宗朝擢龙图阁直学士知隆兴府,进兵部尚书,卒。有《西山老人集》,已佚。事见清同治《奉新县志》卷八。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八
胡直孺(?——一一三一),字少伋,号西山老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绍圣四年进士,能诗。建炎元年为金人所得,既而归之,为龙图阁直学士、户部尚书。建炎二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洪州。绍兴元年四月以刑部尚书权礼部尚书,兼侍读,守兵部尚书。十一月以兵部尚书兼侍读卒,赠端明殿学士。见孙觌《西山老人文集序》(《鸿庆居士集》卷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一三、四三、四六、四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何诚孺(《金石补正》疑即何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徽宗政和中曾题诗九疑山齐云阁。事见《金石补正》卷一○二。今合并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衡山人,字思孺,号醒翁。徽宗建中靖国时以太学生上书得罪,诏归本贯编管。大观三年进士。高宗绍兴三年知藤州,以本州卖盐宽剩钱投进,降一官放罢。
庞恭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单州成武人,字德孺。庞籍孙。以荫补施州通判。徽宗崇宁中擢知涪州,以开边为己任,每开一城即获褒迁,五年间至徽猷阁待制。以直学士知成都府,招纳保、霸州。前后在西南二十年,所得州县皆贫瘠不毛之地,虚报户籍,缮治转饷,为害蜀民,未几皆废。宣和中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侯彭老,耒阳(今属湖南)人(《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一)。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太学生上书得罪,诏归本贯编管。崇宁间进士(清乾隆《长沙府志》卷二五)。高宗绍兴中知藤州(《挥麈录前录》卷一),以言事降左朝请郎(《天台续集别编》卷一)。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五五
侯彭老,字恩孺,长沙(今湖南长沙)人,一说衡山(今湖南衡阳)人。建中靖国时为太学生,以上书得罪归。后登崇宁末进士甲科。大观中为广西经略安抚司属官。政和初由司门员外郎谪知永新县,政绩彰著,复召为刑部郎中。绍兴三年官左朝奉大夫、知藤州,坐进羡钱罢。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三,《清波杂志》卷一二,《万姓统谱》卷六三,光绪《湖南通志》卷一六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18 【介绍】: 宋邵武人,字长睿,别字霄宾,号云林子。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官至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以学问渊博闻。好古文奇字,能辨正古器款识,曾纠正王著所辑之续正法帖。亦擅各体书法,工诗文。有《东观余论》、《法帖刊误》等。
全宋诗
黄伯思(一○七三~一一一二),字长睿,别号霄宾,自号云林子,邵武(今属福建)人。哲宗时以铨试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元符三年(一一○○)进士。改通州司户,河南户曹参军。曾为秘书郎。徽宗政和二年卒,年四十。有《东观馀论》二卷、《法帖刊误》一卷传世。事见《梁溪集》卷一六八《故秘书郎黄以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五六
黄伯思(一○七九——一一一八),字长睿,又字长孺,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履孙。以祖任补官,又登元符三年进士第,历州县官。西都留守邓洵武辟为右军巡院,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迁秘书省校书郎、秘书郎。政和八年二月卒,年四十。伯思自幼嗜读书,所学汪洋浩博,经史诸子杂说,无不精诣。学问慕扬子云,文章慕柳子厚,诗篇慕李太白。尤精研金石书画,或考其图文,或论其得失,或辨其真赝,多所发明;又工于书法,有魏晋风气。著《东观文集》一百卷(佚)、《法帖刊误》二卷(存)等,其子䚮辑其金石书画题跋为《东观馀论》十卷(存)。见《梁溪全集》卷一六八《黄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昌孺,字德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以直秘阁为河北路转运使。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落职(《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九)。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 【介绍】: 宋陵井监仁寿人,字迪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知阆中县,迁祠部员外郎。钦宗靖康二年,闻金人欲废赵氏立张邦昌,乃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挂冠而去,自号扪膝居士。高宗即位,从京师趋行在,复为郎。因论迁都之害,为李纲所重,除四川抚谕官,督输四川漕计、羡缗及常平钱物。建炎二年,刷川纲金帛八百余万缗,乞留用为陕州五路军粮犒设之费。绍兴元年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上书言蜀守备之策。改夔州路提点刑狱。因勾龙如渊荐,召对,除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十年,直秘阁、知遂宁府。有《扪膝稿》。
全宋诗
喻汝砺(?~一一四三),字迪孺,仁寿(今属四川)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赐学究出身(《舆地纪胜》卷一五八)。钦宗靖康初官祠部员外郎,金人陷汴京,立张邦昌为楚帝,汝砺弃官归邛山之阳,自号扪膝先生。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果州,五年,知普州,九年,提点夔州路刑狱,十年,知遂宁府,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八五、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十一年罢,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同上书卷一四一、一四八)。有集十四卷,刘光祖为之序(《桯史》卷一四),已佚。《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扪膝稿》一卷。 喻汝砺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底本,参校《成都文类》、《全蜀艺文志》等引诗,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八八八
喻汝砺(?——一一四三),字迪儒,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崇宁五年赐学究出身。政和二年,知阆中县。迁祠部员外郎。张邦昌僭立,趣百官入贺,汝砺扪膝谓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时称扪膝先生。建炎元年六月为四川抚谕官,二年三月勒停。绍兴元年起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九年改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十年正月除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十一年罢为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著有《扪膝稿》。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六、一四、一六、九四、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宋史》卷四五三《孙逄》传。
李元孺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宣和七年(1125)任绛州知州。
李弼孺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一七
李弼孺,宣和六年提举两浙路盐香茶矾事。建炎三年为江西转运判官,绍兴元年为朝请大夫、直徽猷阁、主管江州太平观,以媚事朱勔,勒停。三年为湖南转运使,以同罪罢。十年自右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复直秘阁、充三京招抚处置使司参谋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二、四四、六八、三三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七。
石公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新昌人,字长孺。石待旦曾孙。性颖悟,通经学,隐居不仕。高宗诏求遗逸,使者朱异荐其长于《三传》,召对称旨,授迪功郎。奏进所作《春秋类例》,命藏馆阁。再授监南岳庙,不久还山卒。
全宋文·卷四三四五
石公孺,字长孺,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待旦曾孙。颖悟孝友,通经术,尤长于《春秋》三《传》。绍兴三年召赴都堂,论对称旨,授迪功郎。进所作《春秋类例》十二卷,命藏馆阁,再授监南岳庙。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七、七七,《宋史》卷二○二,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