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孩儿们(孩兒們)  拼音:hái ér men
旧时小说或戏曲中对手下喽啰的称呼。《水浒传》第五七回:「鲁、杨二头领引了孩儿们先来与呼延灼交战,两个厮并了他一日。」
《國語辭典》:河里孩儿岸上娘(河裡孩兒岸上娘)  拼音:hé lǐ hái ér àn shàng niáng
孩子溺水在河里,岸上的亲娘却无法搭救。比喻眼看亲人受苦而毫无办法。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做儿的上法场,做娘的痛著忙,抵多少河里孩儿岸上娘。」
《漢語大詞典》:八十孩儿(八十孩兒)
宋 时风俗,于小儿额上以朱笔书写“八十”二字,祝福长命百岁。诗家多以入诗。 宋 陈藻 《邱叔乔八十》诗:“大家於此且贪生,八十孩儿题向额。” 宋 辛弃疾 《鹊桥仙》词:“人间八十最风流,长帖在、儿儿额上。”“儿儿”即孩儿。参阅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
《國語辭典》:倒绷孩儿(倒繃孩兒)  拼音:dào bēng hái ér
绷,包扎。倒绷孩儿指将婴儿包反了。比喻原本熟习的事竟然产生疏漏、错误。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七:「振率然对曰:『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晏公俛而哂之。」《聊斋志异。卷四。念秧》:「主人俛首曰:『作老娘三十年,今日倒绷孩儿,亦复何说!』」
《漢語大詞典》:倒崩孩儿
接生婆把婴孩包扎倒了,比喻多年老手,对平素熟习之事一时失误。
《國語辭典》:弟子孩儿(弟子孩兒)  拼音:dì zǐ hái ér
骂人的话。骂人是妓女养的孩子。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这个弟子孩儿,说什么话,我要来干公事,怎么教我吃酒。」《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这个说谎的小弟子孩儿,我几曾见那文书来?」
《漢語大詞典》:村弟子孩儿(村弟子孩兒)
詈语。犹言坏小子。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这箇村弟子孩儿无礼!我家坟院里打过弹子来,你敢是不知我的名儿!”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你这箇辱没门户败家的村弟子孩儿,你每日贪盃恋酒。”
分類:詈语小子
《漢語大詞典》:乳孩儿(乳孩兒)
幼孩。《西游补》第七回:“你自家不敢出头,倒教三四尺乳孩儿拿着些柴头木片到俺这里来祭刀头!”
《漢語大詞典》: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
比喻对素所熟习之事一时失手,犯了不该有的错误。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七:“ 苗振 以第四人及第。既而召试馆职,一日謁 晏丞相 。 晏 语之曰:‘君久从吏事,必疏笔砚。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 振 率然答曰:‘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綳孩子者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主人俛首曰:‘作老娘三十年,今日倒綳孩儿,亦復何説!’”
《國語辭典》:家生孩儿(家生孩兒)  拼音:jiā shēng hái ér
奴婢所生之子。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我道你是家生孩儿,一定不要。」
《国语辞典》:儿儿(儿儿)  拼音:ér ér
孩儿。宋。辛弃疾〈鹊桥仙。朱颜晕酒〉词:「人间八十最风流,长帖在、儿儿额上。」宋。刘辰翁〈一剪梅。人生总受业风吹〉词:「三岁儿儿,八十儿儿。」
《漢語大詞典》:咳儿(咳兒)
孩儿。咳,通“ 孩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郭达暨妻侯氏墓志》:“其孝也有瘞咳儿,其信也无欺赤子。”
分類:孩儿
《國語辭典》:哥儿(哥兒)  拼音:gē ér
1.兄弟的总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们死鬼当家儿的姓王,他们哥儿八个,我们当家的是第八的。」
2.富贵人家的男孩。如:「公子哥儿」。
3.对男孩子的称呼。《红楼梦》第二九回:「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做的诗,都好的了不得。」
《国语辞典》:土杏儿(土杏儿)  拼音:tǔ xìng ér
(歇后语)苦孩儿。土杏,一种杏,核有苦味。孩谐音「核」。对不幸的小孩表示怜悯的话。如:「那么丁点的小孩儿,爹娘全都死了,真是土杏儿──苦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