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滕克恭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河南祥符人,字安卿,号耕学、谦斋。元顺帝至正二年进士。累官至集贤院直学士。明洪武初,两为河南乡试考试官。卒年百余岁。有《春秋要旨》、《谦斋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华汝立(1334-1373),字学可,元无锡人。素承家训,克循诗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浙江黄岩人,字元彩,号静学。洪武中与方孝孺等并征,辞归。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擢汉阳知县。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方孝孺欲行井田,叔英寄书谓古制不可行于今。燕王兵至,奉命募兵,行至广德。知大势已去,书绝命词,自经于玄妙观。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叔英字元采,黄岩人。洪武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迁汉阳知县。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修撰。燕兵至淮,奉召募兵,行至广德,京城不守,自经于玄妙观。有《静学集》二卷。 (《革朝遗忠录》:文皇渡江,叔英卧病僧寺,知事不可为,沐浴具衣冠,赋《绝命词》曰:「人生穹壤间,忠孝贵两全。嗟予事君父,自省多过愆。有志未及竟,奇疾忽见缠。肥甘空在案,对之不下咽。意者造化神,有命归九泉。尝闻夷与齐,饿死首阳巅。周粟岂不佳,所见良独偏。高踪远难继,偶尔无足传。千秋史臣笔,慎无称希贤。」遂自经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人,字学翁。洪武时,隐居吴市,造墨自给。为近世制墨之祖。有《墨法集要》。
邓志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邓志学,湖广沅江人,进士出身。洪武十八年,登进士,授主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宗学。有文名。洪武初官内丘知县,以考最擢兵部主事。累迁至广西按察副使。
姬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孟津人,字好学。博通经史,兼精律算。洪武中以才干举,官西安知府。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七
宗学,字熙之,崇德人。洪武间,由儒士荐为教谕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吕敏,字志学,无锡人。明洪武初,官无锡县教谕。工诗,与高启、王行、高逊志、唐肃等十人号称“北廓十友”。著有《义字集》、《无碍居士集》等。
明诗纪事·甲签·卷八
敏字志学,常州人,徙无锡。元末为道士,洪武初官无锡教谕。有《无碍居士集》。 田按:高季迪有《送吕山人入道序》云:「山人少欲举进士,遭时兵兴,避地梁溪、汾湖之间。闭门教授,服弊茹粝,以勤苦自厉,绝不干于人。久之,犹以为未也,乃著黄冠,谢遣弟子,将东游海滨,求大山长谷而居之。」又赠之以诗云:「海风寒拂紫须烟,初著黄冠已称便。箧里竟抛红叶字,灯前唯写碧苔篇。客窗炊黍回新梦,仙圃偷桃记昔缘。亦欲尽将书策弃,山中依子学长年。」同时李延兴亦有《送志学》诗云:「赋罢长杨戴鹖冠,笑人慕道不休官。窗间风雪三馀学,林下烟霞七返丹。白社年深成雅会,紫垣秋静礼虚坛。夜窗欲问长生术,月转西楼十二阑。」盖元末朝政不纲,贤者皆有托而逃,宋景濂入金华山为道士,不仅志学一人而已。
褟明德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保昌人,字志学。洪武十八年以贡入国子监。后历分宜、龙阳、海宁县丞,皆有政绩。升宁国知府,为政以德化民,不尚刑罚。坐事降刑部主事,出为绍兴通判。抑强扶弱,兴利除害,民德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江西南城人,字尚志,学者称学海先生。洪武初征拜博士典签,预修《大明律令》。寻致仕归,教授乡里。为文古雅,不事雕琢。有《学海集》。
宣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彦学,一字彦温。少颖悟好学,襟度旷达,不以家贫为意。洪武中被召,询以治道,条对甚悉。帝问:“汉高祖杀功臣,光武全功臣,优劣何如?”温对曰:“高祖杀功臣,功臣自杀;光武全功臣,功臣自全。”帝闻之甚悦,授四川参政。居官有惠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婺州东阳人,字仲宏,号静学。许谦弟子。诗文以理胜,官本郡儒学教授。有《静学斋集》等。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五
唐字士宏,东阳人。明初金华教授。有《静学斋》、《尚絅斋集》。
方孝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1—1402 【介绍】: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学。方孝孺兄。力学笃行。先孝孺而死,得不预灭族之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7—1402 【介绍】: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词学图录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别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逊志、方文正公等。台州宁海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惠帝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更定官制,改文学博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四年六月,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被执下狱,使草诏,坚不从,手书"燕贼篡位"四字,殉国。
黄鹤楼志·人物篇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诗文家、学者。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今浙江)人。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授汉中府教授;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召为侍讲学士,任《太祖实录》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召其起草诏书,孝孺拒不奉旨,遂被杀,宗亲至友弟子凡八百馀人连坐被杀。后追谥文正。其学术醇正,文章纵横豪放。曾撰《黄鹤楼诗卷序》(又题《书黄鹤楼卷后》),反映当时武昌地区战乱与《黄鹤楼诗卷》的编辑内容概略。又作《武昌十景图序》,其中列入“石照亭”。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希直,宁海人。建文时,官翰林学士,死节。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临海人。洪武中以荐授汉中教授。建文中召为文学博士,靖难师入,召草诏,不屈死。有《逊志斋集》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孝孺学术纯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盖其志在于驾轶汉、唐,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燕王篡立之初,齐、黄诸人为所切齿,即委蛇求活,亦势不能存。若孝孺深欲藉其声名,俾草诏以欺天下,使稍稍迁就,未必不接迹三杨。而致命成仁,遂湛十族而不悔,语其气节,可谓贯金石动天地矣!文以人重,则斯集固悬诸日月不可磨灭之书也。) 《吾学编》:皇太子即位,廷臣交荐孝儒,侍讲筵,备顾问。孝孺德望素隆,一时倚重。上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孝孺尝作《书事》诗曰:「斧扆临轩几砚间,春风和气满龙颜。细听天语挥毫久,携得香烟两袖还。」又曰:「风软彤庭尚薄寒,禦炉香绕玉栏杆。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南濠诗话》: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多杂以他人之诗,如勉学二十四首,乃陈子平作,《渔樵》一首乃杨孟载作,又有《牧牛图》一绝,亦元人诗。 《梦蕉诗话》:方孝孺《过严子陵钓台长短句》云:「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安足拟!羊裘老子早见几,独向桐江钓烟水。」直于子陵心上说出。宋诗不及于唐,固也。或者矮观声吠并谓不及于元,是可笑欤!正学论诗云:「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天历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作后尘。」 田按:希直文章渊源出于宋景濂,而学术街纯正则过之。姚江《明儒学案》云:「景濂氏出入于二氏,希直以叛道者莫过于二氏,而释氏尤甚,不惮放言驱斥,有明之学祖也。」诚为确论。太祖诛戮功臣,至末年文武名臣几尽,使得一二旧勋如宋国公、颍国公者,靖难之师,孰胜孰负未可知也。希直《送诚意伯孙士端归括苍》诗云:「海内只今无盗贼,幽州兴兵恼邦国。庙堂谋议岂无人,我怀中丞泪沾臆。呜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乡今是谁?九原招公傥可作,为解四海苍生危。」盖亦有慨于是,诵汉祖猛士之歌,同兹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