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会卿。周行己孙。两荐不第,遂息意科举,以风雅自娱。居谢池坊,窟山宅水,自成深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嘉兴海盐人,字禹卿,号学山。善画竹,宗文同,颇有逼真处。
朱幼学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六六
朱幼学,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龙子。用荫入仕,终临安府观察推官。见《义乌人物记》卷上,《宋元学案补遗》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84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全宋诗
祖无择(一○一○~一○八五,生年参《龙学文集》所附《龙学始末》及《咸淳临安志》卷八九),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入直集贤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龙图阁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三年(一○七○)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祖无择诗,以宜秋馆校刊徐氏积学斋景宋钞本《祖龙学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南昌彭氏知圣道斋钞本(简称彭本)。底本第五、六两卷收入之祖氏与他人和诗及从《至元嘉禾志》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无择(?——一○八五),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齐州。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中,提点广南东路、荆湖北路刑狱,改广东转运使。入直集贤院,又出知袁州。英宗朝,纠察在京刑狱,迁左谏议大夫,进龙图阁学士。历知开封府及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为王安石所斥,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元丰八年卒。著有《龙学文集》。《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77 【介绍】: 宋凤翔郿县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范仲淹劝读《中庸》,乃博览群书,而反求之六经。讲《》京师,遇程颐兄弟,以为不及,于是撤坐辍讲,尽弃异学。登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为云岩令。神宗熙宁初为崇文院校书。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熙宁十年,以吕大防荐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门人欲谥明诚,后定谥献。宁宗嘉定中赐谥明公。其学以《》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有《正蒙》、《易说》等。
全宋诗
张载(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崇文院校书。次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道,年五十八。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明公。有《崇文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下),已佚。事见《张子全书》卷一五附宋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张载诗向无传本。明嘉靖间吕楠编《张子钞释》,文集仅存一卷,所收诗悉自《宋文鉴》出,清乾隆间刊《张子全书》沿之。今从诸书辑得诗八十首,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二九九
张载(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占籍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少力学,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以书谒范仲淹,仲淹劝读《中庸》,遂精研六经。尝讲《》京师,与二程讨论道学之要。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历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渭州军事判官。熙宁初为崇政院校书。对新法持异议,辞官归乡,隐居著述。十年初,复召入朝,知太常礼院。同年十二月病卒,年五十八。载为理学奠基人之一,其学以《》为宗,以《中庸》为的,以《》为体,以孔孟为极,世称「关学」。著有《正蒙》、《易说》、《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见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张子全书》附)、《宋史》卷四二七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圆玑(一○三六~一一一八),俗姓林,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六得度,游东吴,依天衣怀禅师。怀殁,师事黄檗南禅师,与俱迁黄龙寺。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南殁,辞去。年四十八住洪州翠岩寺,又十年住金陵圆通寺。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移住保宁寺。政和五年(一一一五),易保宁为神霄宫,即日退,庵于城南。政和八年卒,年八十三。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三。今录诗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十
禅师名圆玑。福州林氏。子生方晬而孤。舅收毓之。年十六。视瞻精彩。福清应天僧传捧见之。异焉曰。若从我游乎。玑仰视欣然。为负杖笠去归。俄试所习得度。游东吴。依天衣怀。怀殁。师事黄檗南禅师。密授记莂。玑天姿精勤。荷担丛林。不知寒暑。垦荒地为良田。莳松杉为美干。守一职。十年不易。南公称以为本色出家儿。及迁黄龙。携玑与俱。熙宁二年。南公殁。建塔毕。辞去。东林总公。命为堂中第一座。人望益峻。信之龟峰。潭之大沩。争迎致。而玑坚卧不答。宝觉禅师。欲以继黄龙法席。玑掉头掣肘径去。宝觉不强也。人问其故。对曰。先师诫我。未登五十。不可为人。玑客于归宗。时年四十八矣。佛印元公。劝之以应翠岩之命。从南昌帅谢景温师直请也。又十年。移住圆通。从金陵帅朱彦世英请也。崇宁二年。世英复守金陵。会保宁虚席。移玑自近。江淮缙绅。都会休沐。车骑填门。奕棋煮茗。如兰丛。如玉树。而玑俎豆其中。兀如枯株。然谈剧有味。睢阳许顗彦周。锐于参道。见玑作礼。玑曰。莫将闲事挂心头。彦周曰。如何是闲事。答曰。参禅学道是。于是彦周开悟。良久曰。大道甚坦夷。何用许多言句葛藤乎。玑呼侍者。理前语问之。侍者瞠而却。玑谓彦周曰。言句葛藤。又不可废也。疾学者味著文字。作偈曰。不学文章不读书。颓然终日自如愚。虽然百事不通晓。是马何曾唤作驴。政和五年。易保宁为神霄。即日退庵于城南。八年九月示微病。二十二日浴罢。说偈而逝。阅世八十有三。坐六十三夏。阇维有终不坏者二。而糁以五色舍利。塔于雨华台之左。 赞曰。玑雅自号无学老。而书偈于所居之壁。曰。无学庵中老。平生百不能。忖思多幸处。至老得为僧。宣和元年正月。 诏下。发天下僧尼。为德士女德。而玑化去。已逾年矣。夫岂苟然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1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词学图录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有《东坡七集》、《东坡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苏轼(1036~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杭州、湖州等地。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忠。为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亦工书画,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东坡全集》等。曾作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填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对与黄鹤楼的有关的传说故事做了诗意的描述和渲染。在黄鹄山泉侧原有苏东坡谪居石刻遗像。
全宋文·卷一八四九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次子。嘉祐二年登进士乙科,受欧阳修赏识。任凤翔府判官,入直史馆。熙宁间王安石变法,轼因政见分歧,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后,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返京,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旋拜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其间曾被召还朝任礼部尚书等职。为元祐党争所累,绍圣初谪于惠州,再徙儋州。徽宗立,遇赦北还。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其主要著作存世者有《易传》、《书传》及《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事迹见《栾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墓志铭》及《宋史》卷三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瓯宁人,字得之,一作德之,人称北山学士。尝赴省试,过钓台题诗,邂逅苏轼,遂与定交。哲宗元祐中,筑室北山下,名闲轩,秦观为之记,轼为赋诗。
全宋诗
徐大正,字得之,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哲宗元祐时尝筑室建安北山下,名闲轩,秦观为之记(《淮海集》卷六《闲轩记》),苏轼为赋诗(《东坡全集》前集卷一四《徐大正闲轩》)。人称北山学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永静军东光人,字斯立,号学易先生。刘挚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朝奉郎,哲宗绍圣间从父于新州谪所。徽宗立,诏返挚家属,跂诉文及甫之诬,及甫被贬。后遭党祸,编管寿春,为官拓落,政和末以寿终。有《学易集》。
全宋诗
刘跂,字斯立,时称学易先生,东光(今属河北)人。挚子。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释褐亳州教授。哲宗元祐初,移曹州教授。历雄州防禦推官,知彭泽、管城、蕲水县。以其父为御史中丞,不得仕朝官。绍圣初,又因其父入党籍,牵连免官。徽宗立始复官,卒于政和末,官终朝奉郎。有《学易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事见《宋史》卷三四○《刘挚传》。刘跂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学易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五九
刘跂(一○五三——?),字斯立,东光(今河北东光)人,挚子。元丰二年进士,历亳州、曹州教授,元祐末为管城令,累官朝奉郎。绍圣间随父徙贬所。崇宁元年入元符党籍。后诏返挚家属,以跂请,挚得归葬。又伏阙诉文及甫之诬,雪父冤。遭党事,为官落拓,家居避祸,以寿终。跂能文章,晚作学易堂,人称学易先生,有《学易集》行于世。见本集《学易堂记》等文,《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四○《刘挚传》,《宋史新编》卷一一四,《宋元学案》卷二,《宋诗纪事》卷二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同,字学古,江夏(今湖北武昌)人(《金石萃编》卷一三五)。徽宗宣和二年(一一二○)知永州(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七)。
段敏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建炎二年(1128)任台州知州。绍兴二年(1132)任兴化军知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五三
张学,字致道,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绍兴十一年前后为巴州属官。
林芘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五
林芘,号学圃翁,福州罗源(今福建罗源)人。隆兴元年特奏名进士。见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九。
胡公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5—1179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英彦,一作彦英,号学林居士。胡铨从子。覃思经训,博究百家之言,以为求儒家之道,当自《论语》始。性嗜文,尤工于诗。有《论语集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1208 【介绍】: 宋婺州永康人,字和叔。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光宗时为殿中侍御史,抗直敢言。历知宁国府、赣州。宁宗即位,为给事中。因不交韩侂胄,与之结怨。以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捐公帑筑堤防潮,民赖其利。后削职罢归,屏居十二年。及侂胄死,召试吏部尚书,累官签书枢密院事。卒谥正惠。有文集。
全宋诗
林大中(一一三一~一二○八),字和叔,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调乌程县主簿。孝宗淳熙间历知抚州金溪县、湖州长兴县,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迁殿中侍御史。三年,出知赣州。五年,迁给事中兼侍讲。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知庆元府。五年,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六年,致仕。嘉泰三年(一二○三),起为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元年卒,年七十八。谥正惠。事见《攻愧集》卷九八《签书枢密院事致仕赠资政殿学士正惠林公神道碑》。有奏议十卷,外制三卷,文集二十卷,皆佚。《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全宋文·卷五四二一
林大中(一一三一——一二○八),字和叔,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入太学,中绍兴三十年进士第,调乌程主簿。淳熙十二年除太常寺主簿。光宗即位,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除侍御史,兼侍讲。知宁国府、赣州,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庆元元年知庆元府。后罢归十二年。起复,试吏部尚书。开禧三年十二月,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嘉定元年,兼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八,谥正惠。有奏议十卷、外制三卷、文集二十卷。见楼钥《攻愧集》卷九八《正惠林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