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玄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玄妙之学问。佛学之通名。
白学黑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曰:「慧琳者,秦郡人。姓刘氏,少出家,住冶城寺。尝著均善论,其词曰:有白学先生,以为中国圣人经纶百世,其德弘矣。智周万变,天人之理尽矣。道无隐旨,教罔遗筌,聪睿迪哲,何负于殊伦哉!有黑学道士陋之,谓不照幽冥之途,弗及来生之化,虽尚虚心,未能虚事,不逮西域之深也。于是白学访其所以不逮云尔。」
外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学外教之典籍及世间法也。毗奈耶杂事六记舍利弗降伏拨无后世之外道,佛因听比丘学外论。其文曰:「佛告诸苾刍,非一切处有舍利子,其相似者亦不可求,是故我听诸苾刍学卢迦耶等诸外俗论。时诸苾刍闻佛世尊许学书论,遂无简别,愚昧之类亦学外书。佛言:不应愚痴少慧不分明者令学外书,自知明慧多闻强识能摧外道者,方可学习。诸明慧者,镇学外典,善品不修。佛言:不应如是常习外典。佛言:当作三时,每于两时读佛经,一时习外典。苾刍遂于年月分作三时。佛言:人命迅速刹那无定。不应年月分作三时,可于一日分为三分。苾刍朝习外典暮读佛经。佛言:于日初分及以中后可读佛经,待至晚时应披外典。苾刍即便暂时寻读,不诵其文。寻还废忘,佛言应诵。」僧史略上曰:「祇洹寺中有四韦陀院,外道以为宗极。又有书院,大千界内所有不同文书并集其中,佛俱许读之,为伏外道,而不许依其见也。」
百门学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百光遍照真言王暗字所生之百字,遍布于一身也。大日经六曰:「此一切无上觉者句,于百门学处诸佛所说心。」
百众学
【佛学大辞典】
(名数)突吉罗Dus!kr!ta罪之戒法也。突吉罗译言恶作,就所防之过而立名。梵曰式叉迦罗尼,此译应当学。就能治之行而立目,此戒轻微,难持易犯,为常须念学者。故特以学名之。其戒相无量,故曰众。其中今惟举百戒,故曰百众学。行事钞中一曰:「四分律戒本云:式叉迦罗尼,义翻为应当学,胡僧云守戒也。此罪微细,持之极难,故随学随守以立名。」同资持记曰:「善见云:式叉云学,迦罗尼云应当,今回其语顺此方言。(中略)疏云:若就所防,应名众突吉罗,今就能治行以立目也。」同中三之四曰:「罪无限量故云众,易犯难持故令学。」梵S/iksa%karan!i^ya。
同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所习者。维摩经菩萨品曰:「乐近同学。」,「什曰:我学大乘,彼亦如是,是名同学。」
有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四果之圣者中,前三果谓之有学,第四果谓之无学。以前三果尚有可修学之道故也。法华玄赞一曰:「戒定慧三,正为学体。进趣修习,名为有学。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梵S/aiks!a。
【佛学常见辞汇】
在小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即有所修学的意思,第四果为无学,即无可修学的意思。
有学无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有学)。法华经序品曰:「复有学无学二千人。」
行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法修学。指戒定慧之三学也。
戒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戒律之修学。三学之一。(参见:三学)
【佛学常见辞汇】
戒律的修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戒者,禁戒也。谓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故名戒学。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即中阿含黄芦园经之别译。
定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学之一。禅定之习学也。定心治乱以发真智者。三藏法数九曰:「定者禅定也,谓能摄散證神,见性悟道,故名定学。」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定之学,为三学之一。
【佛学次第统编】
小乘禅定,有与世间共者,有不与世间共者,分为三种:
一者、世间禅 谓四禅、四等、四空、如前所明。
二者、亦世间亦出世间禅 谓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观三种。利根依此发真断惑,钝根或亦随禅受生。故为亦世间亦出世间,又以世出世间,共有此禅,故亦名共禅。
三者、出世间禅 谓观、鍊、薰、修四种禅法:
一、言观禅者复有二种:
一、坏法观 谓九想、八念、十想三种。
二、不坏法观 谓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三种。
二、言鍊禅者 即九次第定。
三、言薰禅者 即师子奋迅三昧。
四、言修禅者 即超越三昧。
世间禅定,前已述之。兹但述次之二种。
【三藏法数】
定者,禅定也。谓能摄散澄神,见性悟道,故名定学。
非修非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亦不修行亦不学问之人,学生间深辱他之词。
非学者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对学者之称。作大小乘学者,故云学者。反是则曰非学者。
非学世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小乘学者之部类,曰学者世间,总称其他曰非学者世间。因明疏后记曰:「学者世间者,三乘教法,总名学者世间。世间耕犁等工巧等事,总名非学世间。以对三乘出世之法,总名非学世间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