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孤愁
孤独的愁思。 宋 陆游 《九月二十五日鸡鸣前起待旦》诗:“断梦不妨寻枕上,孤愁还似客天涯。” 宋 杨万里 《明发五峰寺》诗:“孤愁念羣騶,尺泥滑双趼。”
分類:孤独愁思
《國語辭典》:孤老  拼音:gū lǎo
1.老而无子的人。《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刘敏元传》:「此公孤老,馀年无几,敏元请以身代,愿诸君舍之。」
2.宿娼或歌童使女所倚靠的人。《水浒传》第四回:「我女儿常常对他孤老说提辖大恩。」《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妓女们相与的孤老多了,却也要几个名士来往,觉得破破俗。」
《漢語大詞典》:孤音
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后汉书·荀彧传赞:“ 北海 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 明 文徵明 《不寐》诗:“明月度孤音,霜华满庭院。”
《漢語大詞典》:孤人
孤独无依的人。 郭沫若 《残春》:“她是没有父母兄弟的孤人。” 沙汀 《淘金记》八:“ 孙表婶 是个四十多岁的孤人。”
《漢語大詞典》:特生
孤独生长,独立生长。《书·禹贡》“ 嶧 阳孤桐” 孔 传:“孤,特也。 嶧山 之阳特生桐,中琴瑟。”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物尚特生,人固介立。” 吕延济 注:“特,独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特生礜石﹝释名﹞引 苏恭 曰:“所谓特生者,不附著他石为特尔。”
《漢語大詞典》:哀茕(哀煢)
亦作“ 哀焭 ”。 忧伤孤独。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哀焭靡识,越在繦緥。”陈书·后主纪:“朕以哀煢,融膺宝歷,若涉巨川,罔知攸济。”
分類:忧伤孤独
《國語辭典》:孤僻  拼音:gū pì
性情孤独怪僻。唐。郑谷 喜秀上人相访诗:「忧荣栖省署,孤僻谢朝衣。」《红楼梦》第六三回:「他为人孤僻,不合时宜。」
《國語辭典》:偶影  拼音:ǒu yǐng
与影为偶。形容孤独。晋。陶渊明〈时运诗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隋书。卷五七。卢思道传》:「铩翮墙阴,偶影独立。」
分類:孤独
《漢語大詞典》:孤颦(孤顰)
孤独愁苦。 明 沈鲸《双珠记·从军别意》:“且凭诗酒慰孤顰,来日阴晴未定。”
分類:孤独愁苦
《漢語大詞典》:孤零
孤单,孤独。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共姜誓盟,慕贞洁甘守孤零。” 冰心 《超人》:“﹝ 程姥姥 ﹞絮絮叨叨的和他说话,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越剧《白蛇传》:“我千年修成女儿身,白云深处叹孤零。”参见“ 孤伶 ”。
分類:孤单孤独
《漢語大詞典》:孤伶
孤独,孤零零。 茅盾 《子夜》三:“一种孤伶无依,而又寂寞无聊的冷味,灌满了他的‘诗人的心’了。” 殷夫 《妹妹的蛋儿》诗:“我遇着是虐行和残暴,欺诈,侮辱,羞耻,孤伶。”
《漢語大詞典》:茕鳏(煢鰥)
孀妇寡夫。亦泛指孤独无依的人。魏书·世宗纪:“至於下民之煢鰥疾苦,心常愍之。”
《漢語大詞典》:荧然(熒然)
(1).光微弱貌。 宋 梅尧臣 《鬼火赋》:“有光荧然明於水边,人皆谓之鬼火,吾独未为然焉。”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晾鹰台》:“古洞深邃,昔人曾以烛入。行里许,见瓷瓮贮油,一鐙荧然,什物俱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凡踰数重垣,始抵卧室,灯烛荧然。”
(2).晶亮貌。 明 王世贞 《王山人自称十岳先有二诗见寄聊此和赠》:“却堕七尺篱,鷃目荧然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常熟 王陆禔 ,字 介祉 ,瘦长骨立,两眸荧然。” 刘白羽 《芳草集·昆仑山的太阳》:“这边一片碧绿荧然,那边一片赤如鸡血,另外一边白得像洒了一层白霜。”
(3).犹茕然。孤独貌。 宋 叶适 《祭赵知宗文》:“遽闻殞背,徒切摧伤。荧然一卮,於此永诀。”
《國語辭典》:嬛嬛  拼音:qióng qióng
孤独无所依怙的样子。《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也作「茕茕」。
《國語辭典》:睽孤  拼音:kuí gū
离群孤独。《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漢語大詞典》:宁丁(寧丁)
孤独貌。《魏书·张彝传》:“改牧 秦 蕃,违离闕下,继以谴疾相缠,寧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