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40,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刘君亲
刘孝标
刘孝威
孟孙问孝
孝廉船
摸索何刘沈谢
牛祸
三时孝养
何刘沈谢
石建宗瑾孝
石尤风
孝标情厚
孝伯痛饮
孝经在手
孝若归省
典故
刘君亲

相关人物
刘峻(字孝标)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南朝宋·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
刘侯既重有斯难,值余有天伦之戚,竟未之致也。

例句

劳君车马此逡巡,我与刘君本世亲。 武元衡 送崔判官使(一作还)太原

典故
刘孝标

相关人物
刘峻(字孝标)


《梁书》卷五十《文学传下·刘峻传》
「刘峻字孝标,平原平原人。……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典校秘书。……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未及成,复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峻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
「客问主人曰:『朱公叔《绝交论》,为是乎?为非乎:』……主人听然而笑曰:『……此朱生得玄珠于赤水,谟神睿而为言。……于是素交尽,利交兴,天下蚩蚩,鸟惊雷骇。……鸣呼!世路险巇,一至于此。……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惊,独立高山之顶,欢与麋鹿同群,皦皦绝其雰?,诚?之也,诚畏之也。』」

例句

我心不畏朱公叔,君意须防刘孝标。 马异 答卢仝结交诗

典故
刘孝威

相关人物
刘孝威


《梁书》卷四十一《刘潜传》
「刘潜字孝仪,秘书监孝绰弟也。幼孤,与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孝绰常曰『三笔六诗』,三即孝仪,六孝威也。」「第六弟孝威,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以母忧去职。服阕,除太子洗马,累迁中舍人,庶子,率更令,并掌管记。大同九年,白雀集东宫,孝威上颂,其辞甚美。」

例句

征南官属似君稀,才子当今刘孝威。 韩翃 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

典故
孟孙问孝

相关人物
孟孙


《论语注疏·为政》~6~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例句

孟孙唯问孝,莱子复辞官。 皇甫冉 刘侍御朝命停官归侍

典故 
觅舟

相关人物
刘惔(字真长)
 
司马昱
 
张凭


《世说新语》下卷下《文学》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

例句

将过夫子宅,前问孝廉船。 李端 送耿拾遗湋使江南括图书

兴残虚白室,迹断孝廉船。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解龟逾卧辙,遣骑觅扁舟。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云深骠骑幕,夜隔孝廉船。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清谈遇知己,应访孝廉船。 权德舆 送韩孝廉侍从赴举

典故
摸索何刘沈谢

相关人物
何逊
 
刘孝绰
 
沈约
 
谢朓


《隋唐嘉话》中~26~
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刘、沈、谢,暗中摸索著,亦可识。」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九〈诙谐五·许敬宗〉~929~
唐吏部侍郎杨思玄恃外戚之贵,待选流多不以礼,而排斥之。为选人夏侯彪之所讼,御史中丞郎馀庆弹奏免。中书令许敬宗曰:「固知杨吏部之败也。」或问之。宗曰:「一彪一狼,共著一羊,不败何待,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刘沈谢,暗中摸索著,亦可识。」
典故
相关人物
刘武(梁孝王)


《汉书》卷四十七《文三王传·梁孝王传》
「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与太原王参、梁王揖同日立。武为代王,四年徙为淮阳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三十五年冬,复入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梁山,有献牛,足上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薨。」三国魏·张注:「足当处下,所以辅身也;今出背上,象孝王背朝以干上也。北者,阴也。又在梁山,明为梁也。牛者,丑之畜,冲在六月。北方数六,故六月六日薨也。」
《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上〈五行志下之上〉
于《易·坤》为土为牛,牛大心而不能思虑,思心气毁,故有牛祸。一曰,牛多死及为怪,亦是也。

例句

牛祸衅将发,羊孙谋始回。 李德裕 清冷池怀古

赵伦鹠怪,梁孝牛祸。 李瀚 蒙求

典故
三时孝养

相关人物
周文王


《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39~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

简释

三时孝养:喻孝养父母。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一:“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例句

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典故
何刘沈谢

相关人物
何逊
 
刘孝绰
 
沈约
 
谢朓


《梁书》卷四十九〈文学列传上·何逊〉~693~
初,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于世,世谓之「何刘」。世祖著论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
《梁书》卷三十三〈刘孝绰列传〉~479~
刘孝绰字孝绰,彭城人,本名冉。……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

例句

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 杜甫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典故
石建宗瑾孝

相关人物
石奋
 
石建


《汉书》卷四十六《石奋传》
万石君石奋,……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万石君元朔五年卒,建哭泣哀思,杖乃能行。岁馀,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建为郎中令,奏事下,建读之,惊恐曰:「书『马』者与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获谴死矣!」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例句

石建每闻宗谨孝,刘歆不敢衒师儒。 卢纶 送崔邠拾遗

典故 
石邮风

相关人物
刘骏(孝武帝)


《玉台新咏》卷十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丁督护歌二首》其一
「督护上征去,侬亦思闻许。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清·吴兆宜注引《容斋随笔》:「石尤,打头逆风也。」

例句

无将故人酒,不及古淳风。 司空曙 留卢秦卿

去梦随川后,来风贮石邮。 李商隐 拟意

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 陈子昂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典故
孝标情厚

相关人物
刘孝标
 
刘沼


《梁书》卷五十《文学传下·刘峻传》
「刘峻字孝标,平原平原人。父珽,宋始兴内史。……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峻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曰……」「论成,中山刘沼致书以难之,凡再反,峻并为申析以答之。会沼卒,不见峻后报者,峻乃为书以序之曰:『刘侯既有斯难,值余有天伦之戚,竟未之致也。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绪言馀论,蕴而莫传。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青简尚新,而宿草将列,泫然不知涕之无从。虽隙驷不留,尺波电谢,而秋菊春兰,英华靡绝,故存其梗概,更酬其旨。』」

例句

惟有孝标情最厚,一编遗在茂陵书。 唐彦谦 题宗人故帖

典故
孝伯痛饮

相关人物
王恭


《世说新语》下卷上《任诞》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例句

刘惔倾酿,孝伯痛饮。 李瀚 蒙求

典故
孝经在手

相关人物
庾子舆


《南史》卷五十六《庾域传》附《庾子舆传》
「子舆字孝卿,幼而歧嶷。五岁读孝经,手不释卷。或曰:『此书文句不多,何用自苦?』答曰:『孝,德之本,何谓不多。』」

例句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杜甫 可叹

典故
孝若归省

相关人物
夏侯湛


《昭明文选》卷四十七晋·夏侯孝若(湛)《东方朔画赞·序》
「大人来守此国,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徘徊路寝,见先生之遗像;遥城郭,观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怀,乃作颂焉。」

例句

孝若归来成画赞,孟阳别后有山铭。 刘禹锡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

羲之当妙选,孝若近归宁。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漢語大詞典》:孝廉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载: 晋 吴郡 人 张凭 举孝廉,自负其才,造访 丹阳 尹 刘惔 ,与诸贤清谈,言约旨远,一坐皆惊。 刘 延之上坐,留宿至晓。 张 还船,须臾, 刘 遣使觅 张孝廉 船,同侣惋愕。 刘 与 张凭 即同载诣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抚军称善,即用 张 为太常博士。时人荣之。后遂以“孝廉船”为褒美才士之典。 唐 李白 《送王孝廉觐省》诗:“寧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唐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云深驃骑幕,夜隔孝廉船。”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抑扬中散曲,飘泊孝廉船。” 郁达夫 《留别沈涛青》诗:“醉来情易动,泣上孝廉船。”
《漢語大詞典》:牛祸(牛禍)
发生于牛身上的怪异现象。多指怪胎。古时认为象征将有灾祸,故云。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隋书·五行志下:“ 梁 武陵王 纪 祭城隍神,将烹牛,忽有赤蛇绕牛口。牛祸也。” 唐 李德裕 《清冷池怀古》诗:“牛祸衅将发, 羊孙 谋始回。”清史稿·灾异志五:“《洪范》曰:‘土爰稼穡。’不成则为咎徵。凡恒风霾、晦冥、花妖、虫孽、牛祸、地震、山頽、雨毛、地生毛、年饥、黄眚、黄祥皆属之於土。”
《國語辭典》:石尤风(石尤風)  拼音:shí yóu fēng
相传石氏女与其夫尤郎情好甚笃,尤郎将远行从商,石氏劝阻未成。其夫既出,久而未归,石氏思夫甚深,转为重疾,临终时长叹说:「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江湖纪闻》。后因以喻逆风、飓风。南朝宋。孝武帝 丁督让歌六首之五:「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唐。陈子昂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诗:「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也作「石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