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23,分149页显示 上一页 127 128 129 130 131 133 134 135 136 下一页
王芑孙(字 念丰 号 惕甫、铁夫 )
孙蔚(字 守荃 )
邵自昌(号 楚帆 字 蕃孙 )
孙清元(字 亨甫、仲初 号 菊君 )
孙星衍(行第 大 字 伯渊、渊如 号 季逑、季述 )
孙玉庭(字 寄圃、嘉树 )
孙大刚(字 剑凌 )
汪菊孙(字 静芳、杏楼、访叔 )
王孙(字 念丰 号 铁夫、惕甫 )
孙全谋
夏子鎏(字 上珍 号 庚孙 )
孙原湘(字 子潇、长真 号 心青、梅片 )
赵曾(字 庆孙、庆之 号 北岚 )
孙起峘(字 孚如 号 岌之 )
其它辞典(续上)
赵怀玉(字 亿孙 号 味辛、收庵、牧庵 )王芑孙(字 念丰 号 惕甫、铁夫 )
孙蔚(字 守荃 )
邵自昌(号 楚帆 字 蕃孙 )
孙清元(字 亨甫、仲初 号 菊君 )
孙星衍(行第 大 字 伯渊、渊如 号 季逑、季述 )
孙玉庭(字 寄圃、嘉树 )
孙大刚(字 剑凌 )
汪菊孙(字 静芳、杏楼、访叔 )
王孙(字 念丰 号 铁夫、惕甫 )
孙全谋
夏子鎏(字 上珍 号 庚孙 )
孙原湘(字 子潇、长真 号 心青、梅片 )
赵曾(字 庆孙、庆之 号 北岚 )
孙起峘(字 孚如 号 岌之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
王芑孙,字念丰,号惕甫,一号铁夫,长洲人。乾隆戊申召试举人,官华亭教谕。有《渊雅堂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孙蔚,字守荃,鄞县人。乾隆己酉拔贡。有《逸云居士诗编》。屠凫园家观张忠烈公像次前韵。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
邵自昌,号楚帆,大兴人。乾隆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有《世麟堂诗》。维基
邵自昌(?—1813年),字蕃孙,号楚帆,顺天府大兴县(今属北京市)人。大臣,官至从一品都察院左都御史。邵自昌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式戊戌科二甲第一名进士。随后选庶吉士,散馆后改任兵部主事。历任大理寺卿、福建学政等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邵自昌考上举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邵自昌以举人的身分考上从七品内阁中书,并于隔年补官。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月二十五日,邵自昌在当年的戊戌科殿试中以总排名第四名的身分,考上二甲第一名进士,被赐予「进士出身」。而后同年五月十四日,改任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十三日,戊戌科散馆考试后,著以部属用,改任正六品兵部主事。并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补官。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邵自昌升任从五品兵部员外郎,不久后又升任正五品兵部职方司郎中。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一月十日,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的邵自昌,经该部咨送堪胜(截取)繁缺知府。但邵自昌却呈请留部继续担任兵部官员,并经由兵部堂官(长官)转奏乾隆帝。乾隆帝看完后谕曰:「如今的各部司员,大多都乐于外任做官,而如今这个邵自昌已经在兵部任职多年,已经可以外放为知府,而后经由兵部堂官保送,足以担任繁缺的知府职位,但他却申请留部任用,可以说是一个严谨又节制的体面官员了,如果只是像往常一般准许其继续留职任用,则不足以展示劝勉,因此对邵自昌著加一级,以示嘉奖鼓励。」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邵自昌以兵部郎中的身分,充任该年的会试同考官(助理考官)。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邵自昌外任为从五品江南道监察御史。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邵自昌以江南道监察御史的身分,充任该年的广东乡试副考官。嘉庆元年(1796年),邵自昌转任为河南道监察御史。嘉庆三年(1799年),邵自昌升任正五品户科给事中。嘉庆五年(1801年),邵自昌升任正四品吏科掌印给事中。嘉庆六年(1802年),邵自昌选任为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不久后又转任为正四品大理寺少卿。嘉庆七年(1803年)二月十九日,因为京城外的贫民来京城吃饭的人很多,嘉庆帝下令开设粥场,以赈济百姓,时任大理寺少卿的邵自昌也被任命一同督察给赈情况。同年六月,邵自昌升任为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十月,再升任从三品光禄寺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3 【介绍】: 清直隶晋州人。乾隆四十五年武进士,授湖北襄阳镇标中营守备。嘉庆间以镇压川、楚白莲教,累擢四川提督。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六
孙清元,字亨甫,又字仲初,号菊君,呈贡人。道光甲辰举人,候选同知。有《抱素堂诗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3—1818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伯渊,又字渊如,号季逑。乾隆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以骂和珅,不留馆,改刑部主事,官至山东督粮道。少工词章,与同乡洪亮吉、黄仲则等齐名。后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必通其义。曾辑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另有《尚书今古文注疏》、《芳茂山人集》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五
孙星衍,字渊如,一字季逑,阳湖人。乾隆丁未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山东督粮道、署布政使。有《芳茂山人诗录》。维基
孙星衍(1753年—1818年),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县(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祖籍安徽濠州,清代经史学家,考据学者,金石学家。自幼家贫,无力购书。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九月二日出生。十九岁时与王采薇成婚。乾隆四十一年,王氏因病过世,孙星衍进入毕沅府中作幕客。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散馆,试厉志赋,用《史记》「𨉫𨉫如畏」典故,大学士和珅疑为别字,置为三等,改部属用。官刑部主事,为法宽恕,深得大学士阿桂、尚书胡季堂器重。荐升郎中。乾隆六十年(1795年),授山东兖沂曹济道。嘉庆元年(1796年)七月,曹南水漫滩溃,在单县决口,孙星衍与按察使康基田率人奋战抵禦五昼夜,未酿成大祸。不久,权按察使。嘉庆四年(1799年),丁母忧归里,浙江巡抚阮元聘其为诂经精舍主讲。服阕入都,仍发往山东。嘉庆十年(1805年),补山东督粮道。在山东其间,进行大量古籍考据整理工作。嘉庆十二年(1807年),代理布政使。嘉庆十六年(1811年),称病归返。嘉庆十九年(1814)七月,受扬州盐政阿桂聘请,至扬州参校《全唐文》。嘉庆二十年(1815年),撰成《尚书今古文注疏》。晚年任钟山书院山长。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3—1834 【介绍】: 清山东济宁人,字寄圃。乾隆四十年进士。嘉庆间历任广西、广东巡抚,擢两江总督,整顿江南漕、盐、河诸务。道光初授协办大学士,擢体仁阁大学士。后以借黄河水济运河无效,革职。晚晴簃诗汇·卷九十六
孙玉庭,字寄圃,济宁人。乾隆乙未进士,累官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罢授编修,重宴鹿鸣,赐四品顶戴。有《延釐堂诗集》。维基
孙玉庭(1752年—1834年),字嘉树,号寄圃,山东济宁人。同进士出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两江总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4—1821 【介绍】: 清浙江镇海人,字剑凌。乾隆间由行伍累擢守备。嘉庆间任海坛镇总兵,多次与蔡牵在闽浙洋面交战。后与王得禄在鱼山外洋攻杀蔡牵。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十四
字静芳,钱塘人,乾隆甲寅举人刑部主事諴女,远孙姊,光禄寺署正金文炳室。有《停琴伫月轩词》。两浙輶轩续录
许溎祥曰“鱼亭比部,积学能文,数世相继,富于著述。闺秀汪端亦研究史学,兼及声韵,是为菊孙之从姑,菊孙自幼请业焉,故其诗亦取法青邱。卒后,魏滋伯广文评选其稿付梓。”杭郡诗三辑
孺人有二贤子,曰城,字杏楼;曰善,字访叔,皆能诗善画。娶小米中翰女,即孺人侄女,亦能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5—1818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念丰,号铁夫、惕甫。乾隆五十三年在天津召试成举人。官华亭县教谕五年,主讲扬州乐仪书院。文章谨严,论学贵通知古今。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有《惕甫未定稿》、《渊雅堂诗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6 【介绍】: 清福建龙溪人。乾隆间由行伍累擢游击,参与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事,升副将。嘉庆间参与镇压湖北白莲教军,官至广东水师提督。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上珍,号庚孙,历任宁普丰润等县县令,幼年家贫,发愤苦读,文名邑中,弱冠即授经养母,有孝子称。清嘉庆三年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1829 【介绍】: 清江苏昭文人,字子潇,晚号心青。嘉庆十年进士,改庶吉士。不仕。善骈文、书画,尤工诗。与舒位、王昙齐名。其诗风神秀逸。有《天真阁集》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八
孙原湘,字子潇,晚号心青,昭文人。嘉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有《天真阁集》。词学图录
孙原湘(1760-1829) 字子潇,一字长真,号心青,又号梅片(左王右片)。江苏昭文(今常熟)人,祖籍安徽休宁。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充武英殿协修官。诗以空灵精切胜,法式善以其诗与舒位、王昙合称"三君",亦有称三人为乾隆"后三家"者。善古文骈文。词沿吴中浙派馀波而宗姜。有《天真阁集》,词在集中。维基
孙原湘(1760年—1829年),字子潇,号心青,江苏昭文县(今属常熟市)人。清代政治人物、学者,进士出身。嘉庆十年(1805年)登乙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官。乞假归里,未再出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1816 【介绍】: 清山东莱阳人,字庆孙,亦字庆之,号北岚。乾隆五十四年举人,历摄江苏嘉定、青浦、荆溪、宝山知县,所至官声甚佳。工书法,喜金石碑版,自署书室为“百汉碑斋”。有《画鹤轩诗》、《〈隶辨〉辨》、《刀布文字记》、《金石题跋》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孙起峘,字孚如,号岌之,桐城人,清嘉庆六年(1801)进士。任苏州府教授。穷研经学,考据精核,喜藏书,自勘校。著有《榷经斋札记》,《甾草堂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