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52,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92 93 94 95 96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阿字观
阿字具四用
阿字数息观
阿字内外声
阿字七义
阿字布心
阿字本不生
阿字门功德七句
阿字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刹即塔字
首题名字
毗卢遮那五字真言
毗卢遮那五字剑印明
佛类词典(续上)
阿字一百义阿字观
阿字具四用
阿字数息观
阿字内外声
阿字七义
阿字布心
阿字本不生
阿字门功德七句
阿字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刹即塔字
首题名字
毗卢遮那五字真言
毗卢遮那五字剑印明
阿字一百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一切法无来。二、一切法无去。三、一切无行云云。举无住,无本性,根本以下一百。
(名数)一、一切法无来。二、一切法无去。三、一切无行云云。举无住,无本性,根本以下一百。
阿字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之观法。观念阿字之方法也。辨惑指南一谓真言行者之要道,无过于阿字观。阿字观有三别:一声,二字,三实相。声观者其坐法与印相如常。口每出息唱阿字于其声付意息息不懈,修时妄相自息,其心寂灭真智自生,明达一心之本源。字观者,先于我身之心中,观径一肘量之圆明月轮,于其中观八叶白色之开莲花,于其台上观金色之字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宗的观法,亦即观念阿字的方法。
(术语)真言宗之观法。观念阿字之方法也。辨惑指南一谓真言行者之要道,无过于阿字观。阿字观有三别:一声,二字,三实相。声观者其坐法与印相如常。口每出息唱阿字于其声付意息息不懈,修时妄相自息,其心寂灭真智自生,明达一心之本源。字观者,先于我身之心中,观径一肘量之圆明月轮,于其中观八叶白色之开莲花,于其台上观金色之字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宗的观法,亦即观念阿字的方法。
阿字具四用
【佛学大辞典】
(杂语)阿字有四种功用。大疏七谓:「如来真言于一一言皆具能成就一切义利,一一名中亦具能成就一切义利,一一成立相中亦具能成就一切义利,且举三昧耶真言:最初阿字以本不生义故,即有『息灾用』,以本不生故,一切功德具足无缺,即有『增益用』,以本不生故,无量过失殄灭无馀,即有『降伏用』,更无一法出此本不生者,即有『摄召用』,如是本不生中无所有功,即能成办一切诸事如阿字者,馀一一字亦如是。」
(杂语)阿字有四种功用。大疏七谓:「如来真言于一一言皆具能成就一切义利,一一名中亦具能成就一切义利,一一成立相中亦具能成就一切义利,且举三昧耶真言:最初阿字以本不生义故,即有『息灾用』,以本不生故,一切功德具足无缺,即有『增益用』,以本不生故,无量过失殄灭无馀,即有『降伏用』,更无一法出此本不生者,即有『摄召用』,如是本不生中无所有功,即能成办一切诸事如阿字者,馀一一字亦如是。」
阿字数息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阿字于出入之息之观法也。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阿字门,作出入息三时思惟,行者尔时能持寿命。」大疏十一及演奥钞三十九说观入息为不生出息为不灭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于出入息中观阿字的观法。
(术语)观阿字于出入之息之观法也。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阿字门,作出入息三时思惟,行者尔时能持寿命。」大疏十一及演奥钞三十九说观入息为不生出息为不灭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于出入息中观阿字的观法。
阿字内外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字之一字,有喉内声与喉外声之二音也。大日经疏十七曰:「阿有内外,若虽无外声,然不能离阿字内声。内声者即谓喉中阿声也。」云云,外声者谓其喉中阿字之显现也。
(术语)阿字之一字,有喉内声与喉外声之二音也。大日经疏十七曰:「阿有内外,若虽无外声,然不能离阿字内声。内声者即谓喉中阿声也。」云云,外声者谓其喉中阿字之显现也。
阿字七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菩提心,二法门之义,三无二之义,四法界之义,五法性之义,六自在之义,七法身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名数)一菩提心,二法门之义,三无二之义,四法界之义,五法性之义,六自在之义,七法身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阿字布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真言心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是名心作心,又云心布心,略称心心。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真言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叫做心作心,又叫做心布心,简称心心。
(术语)一切真言心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是名心作心,又云心布心,略称心心。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真言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叫做心作心,又叫做心布心,简称心心。
阿字本不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为阿字之实义,何谓阿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为元初根本者,必为不生之法。生法必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阿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于知此为不生之义,故托于阿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谓之阿字观。大日经二曰:「阿真言教法,谓阿字门,谓一切诸法本不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即是般若实相的理体,无生无灭。
(术语)是密教之根本义,本不生者,本来本有,非今始生之义,是为阿字之实义,何谓阿字有不生之义?凡物之为元初根本者,必为不生之法。生法必为能生之因,有能生之因,即非是根本元初也,今阿字即字之根元,更无能生之因,最便于知此为不生之义,故托于阿字使知一切诸法不生之义也,观是谓之阿字观。大日经二曰:「阿真言教法,谓阿字门,谓一切诸法本不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即是般若实相的理体,无生无灭。
阿字门功德七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转字轮品曰:「真言门修菩萨行,菩萨若欲见佛者:一若欲供养,二欲證发菩提心,三欲与诸菩萨同会,四欲利益众生,五欲求悉地,六欲求一切智智者,七于此一切佛心(阿字),当勤修习。」今此七句合为五点功德。初一句为发心,第二句为修行,第三句为證菩提,第四、第五二句为于涅槃中,第四句为内證,第五句为外用,第六第七两句为方便,此中第六句为身之方便,第七句为心之方便。慧光云故和上谓第五、六、七三句并是中方方便。见演奥钞四十二。
(名数)大日经转字轮品曰:「真言门修菩萨行,菩萨若欲见佛者:一若欲供养,二欲證发菩提心,三欲与诸菩萨同会,四欲利益众生,五欲求悉地,六欲求一切智智者,七于此一切佛心(阿字),当勤修习。」今此七句合为五点功德。初一句为发心,第二句为修行,第三句为證菩提,第四、第五二句为于涅槃中,第四句为内證,第五句为外用,第六第七两句为方便,此中第六句为身之方便,第七句为心之方便。慧光云故和上谓第五、六、七三句并是中方方便。见演奥钞四十二。
阿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阿)
(术语)(参见:阿)
阿
【佛学大辞典】
(术语)a悉昙十二母韵最初之韵。五十字门之一。又作遏,哀,曷,安,庵,頞,恶。此音为本生一切之梵语,此字为元,生一切之梵字也。大日经疏七曰:「阿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开口之音,皆有阿声。若离阿声,则无一切言说,故为众声之母。」同十二曰:「阿字为一切字之种子。」理趣释曰:「阿字菩提心义,为一切字之先。」译曰无、非、不。日本弘法金刚顶经开题曰:「阿名无、不、非。」【又】,阿弥陀佛之略,如顿阿、他阿等。(参见:阿弥)
【佛学大辞典】
(术语)a%长声。安,阿,阿阿,安,庵,頞,悉昙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阿之转生。于阿字附修行之点者。金刚顶经字母品曰:「阿(引去)字门,一切法寂静故。」文殊问经曰:「称阿字时,是远离我声,」大庄严经曰:「唱长阿字时,出自利利他声。」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同十曰:「长声第二字,是金刚三昧。」一切法寂静者由阿练若A^ran!ya释之,远离我者由Atman(我)释之。又由A^ka%s!a,A^rya释为空,圣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
(术语)a悉昙十二母韵最初之韵。五十字门之一。又作遏,哀,曷,安,庵,頞,恶。此音为本生一切之梵语,此字为元,生一切之梵字也。大日经疏七曰:「阿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开口之音,皆有阿声。若离阿声,则无一切言说,故为众声之母。」同十二曰:「阿字为一切字之种子。」理趣释曰:「阿字菩提心义,为一切字之先。」译曰无、非、不。日本弘法金刚顶经开题曰:「阿名无、不、非。」【又】,阿弥陀佛之略,如顿阿、他阿等。(参见:阿弥)
【佛学大辞典】
(术语)a%长声。安,阿,阿阿,安,庵,頞,悉昙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阿之转生。于阿字附修行之点者。金刚顶经字母品曰:「阿(引去)字门,一切法寂静故。」文殊问经曰:「称阿字时,是远离我声,」大庄严经曰:「唱长阿字时,出自利利他声。」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同十曰:「长声第二字,是金刚三昧。」一切法寂静者由阿练若A^ran!ya释之,远离我者由Atman(我)释之。又由A^ka%s!a,A^rya释为空,圣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字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谛。弥字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谛。陀字为如之义,故是中谛。又三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为应身,弥为报身,陀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术语)阿字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谛。弥字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谛。陀字为如之义,故是中谛。又三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为应身,弥为报身,陀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刹即塔字
【佛学大辞典】
(杂名)清罗振玉面城精舍文甲,敬史君碑,建七层之宝刹。钮树玉说文新附考。谓古无塔字。宝刹即宝塔。其说极精。南史虞愿传。帝以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此尤宝刹即宝塔之明證。愚按说文亦无刹字。则作刹与作塔无异。同一后出字耳。
(杂名)清罗振玉面城精舍文甲,敬史君碑,建七层之宝刹。钮树玉说文新附考。谓古无塔字。宝刹即宝塔。其说极精。南史虞愿传。帝以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此尤宝刹即宝塔之明證。愚按说文亦无刹字。则作刹与作塔无异。同一后出字耳。
首题名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首题。
(术语)同首题。
毗卢遮那五字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阿,尾,啰,吽,欠之五字也。有不空译之毗卢遮那五字真言修习仪轨一卷。
(真言)阿,尾,啰,吽,欠之五字也。有不空译之毗卢遮那五字真言修习仪轨一卷。
毗卢遮那五字剑印明
【佛学大辞典】
(印相)毗卢遮那五字真言修习仪轨曰:「二手合掌二头指屈而相著,如剑形。真言曰:那谟三曼多勃驮喃,阿尾啰吽欠。」
(印相)毗卢遮那五字真言修习仪轨曰:「二手合掌二头指屈而相著,如剑形。真言曰:那谟三曼多勃驮喃,阿尾啰吽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