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1,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石门文字禅
布字品
布字观
半字
半字教
以字
外题六十四字
外题以字
西方十字尊
百字论
字
二种字
字相字义
字入门陀罗尼
佛类词典(续上)
四十二字观门石门文字禅
布字品
布字观
半字
半字教
以字
外题六十四字
外题以字
西方十字尊
百字论
字
二种字
字相字义
字入门陀罗尼
四十二字观门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一卷,唐不空译。具出经文及梵字四十二。
(经名)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一卷,唐不空译。具出经文及梵字四十二。
石门文字禅
【佛学大辞典】
(书名)洪觉范居石门,其文集曰石门文字禅。行于世。
(书名)洪觉范居石门,其文集曰石门文字禅。行于世。
布字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日经三十一品中第十七品之名。说迦祛等之种子,布置于自己之身分,而成妙观。演密钞九曰:「布字品者,布谓安布,字即字门。谓此从迦祛乃至暗恶等,一一皆是入法界门。字即门,故曰字门。行者将一一字从唯下腭上乃至顶,十字处分明安布,心常现前如是行者,即得名为成等正觉,乃至名为一切智者,故曰布字品也。」
(经名)大日经三十一品中第十七品之名。说迦祛等之种子,布置于自己之身分,而成妙观。演密钞九曰:「布字品者,布谓安布,字即字门。谓此从迦祛乃至暗恶等,一一皆是入法界门。字即门,故曰字门。行者将一一字从唯下腭上乃至顶,十字处分明安布,心常现前如是行者,即得名为成等正觉,乃至名为一切智者,故曰布字品也。」
布字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之法,以阿字等布置于自己之身分,而观想其理义,谓之布字观,又曰布字严身观。大日经疏十七曰:「以阿字布于行者之心。(中略)心是一切支分之主,阿字亦尔,是一切真言之主。既布此竟,其馀诸字则布于一切支分,如下品说也(指布字品)。然此布阿字法,即是前文所说,先观其心八叶开敷,置阿字其上,此阿字即有圆明之照也。将行者染欲之心与真实慧心而相和合,即同于真而共一味也。」
(术语)真言之法,以阿字等布置于自己之身分,而观想其理义,谓之布字观,又曰布字严身观。大日经疏十七曰:「以阿字布于行者之心。(中略)心是一切支分之主,阿字亦尔,是一切真言之主。既布此竟,其馀诸字则布于一切支分,如下品说也(指布字品)。然此布阿字法,即是前文所说,先观其心八叶开敷,置阿字其上,此阿字即有圆明之照也。将行者染欲之心与真实慧心而相和合,即同于真而共一味也。」
半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悉昙章之生字根本,为半字,摩多十二字,体文三十五字是也。馀章之文字义理皆具足,为满字。毗伽罗论是也,以半字譬小乘。满字譬大乘。涅槃经五曰:「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心常忆念,怜爱无已。将诣师所,欲令受学。惧不速成,寻便将还。以爱念故,昼夜慇勤,教其半字,而不教诲毗伽论。何以故?以其幼稚,力未堪故。(中略)半字者,谓九部经。毗伽论者,所谓方等大乘教典。」同八曰:「云何如来说字根本?佛言:善男子!初说半字以为根本,持诸记论咒术文章诸阴实法。凡夫之人,学此字本,然后能知是法非法(此下说十四音五十字之义)。半字者,皆是烦恼言说之本,故名半字。满字者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也。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善之者名为满人。」行宗记一上曰:「涅槃论云:半字者渐教,满字者涅槃满足教。」止观辅行六曰:「半字者,引證唯小。」
(术语)梵语悉昙章之生字根本,为半字,摩多十二字,体文三十五字是也。馀章之文字义理皆具足,为满字。毗伽罗论是也,以半字譬小乘。满字譬大乘。涅槃经五曰:「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心常忆念,怜爱无已。将诣师所,欲令受学。惧不速成,寻便将还。以爱念故,昼夜慇勤,教其半字,而不教诲毗伽论。何以故?以其幼稚,力未堪故。(中略)半字者,谓九部经。毗伽论者,所谓方等大乘教典。」同八曰:「云何如来说字根本?佛言:善男子!初说半字以为根本,持诸记论咒术文章诸阴实法。凡夫之人,学此字本,然后能知是法非法(此下说十四音五十字之义)。半字者,皆是烦恼言说之本,故名半字。满字者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也。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善之者名为满人。」行宗记一上曰:「涅槃论云:半字者渐教,满字者涅槃满足教。」止观辅行六曰:「半字者,引證唯小。」
半字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昙无谶所立二教之一。判一切之小乘教为半字教。(参见:半字)
【三藏法数】
半字教者,谓声闻藏,谈理未遍,若字之有半也。
(术语)昙无谶所立二教之一。判一切之小乘教为半字教。(参见:半字)
【三藏法数】
半字教者,谓声闻藏,谈理未遍,若字之有半也。
半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悉昙章之生字根本,为半字,摩多十二字,体文三十五字是也。馀章之文字义理皆具足,为满字。毗伽罗论是也,以半字譬小乘。满字譬大乘。涅槃经五曰:「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心常忆念,怜爱无已。将诣师所,欲令受学。惧不速成,寻便将还。以爱念故,昼夜慇勤,教其半字,而不教诲毗伽论。何以故?以其幼稚,力未堪故。(中略)半字者,谓九部经。毗伽论者,所谓方等大乘教典。」同八曰:「云何如来说字根本?佛言:善男子!初说半字以为根本,持诸记论咒术文章诸阴实法。凡夫之人,学此字本,然后能知是法非法(此下说十四音五十字之义)。半字者,皆是烦恼言说之本,故名半字。满字者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也。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善之者名为满人。」行宗记一上曰:「涅槃论云:半字者渐教,满字者涅槃满足教。」止观辅行六曰:「半字者,引證唯小。」
(术语)梵语悉昙章之生字根本,为半字,摩多十二字,体文三十五字是也。馀章之文字义理皆具足,为满字。毗伽罗论是也,以半字譬小乘。满字譬大乘。涅槃经五曰:「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心常忆念,怜爱无已。将诣师所,欲令受学。惧不速成,寻便将还。以爱念故,昼夜慇勤,教其半字,而不教诲毗伽论。何以故?以其幼稚,力未堪故。(中略)半字者,谓九部经。毗伽论者,所谓方等大乘教典。」同八曰:「云何如来说字根本?佛言:善男子!初说半字以为根本,持诸记论咒术文章诸阴实法。凡夫之人,学此字本,然后能知是法非法(此下说十四音五十字之义)。半字者,皆是烦恼言说之本,故名半字。满字者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也。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善之者名为满人。」行宗记一上曰:「涅槃论云:半字者渐教,满字者涅槃满足教。」止观辅行六曰:「半字者,引證唯小。」
以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题或守札之头书「諔」之形。是为古来以字。异义甚多。宋高僧传三曰:「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二字是。」依此说,则本为「」之形,讹为「諔」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三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伛),二是音字俱不译,三是梵书之心字。」而三说皆不取。自决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术语)经题或守札之头书「諔」之形。是为古来以字。异义甚多。宋高僧传三曰:「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二字是。」依此说,则本为「」之形,讹为「諔」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三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伛),二是音字俱不译,三是梵书之心字。」而三说皆不取。自决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外题六十四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妙法莲华经卷第一乃至妙法莲华经卷第八。法华经八卷之外题文字。通计六十四字也。
(名数)妙法莲华经卷第一乃至妙法莲华经卷第八。法华经八卷之外题文字。通计六十四字也。
外题以字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经之外题之头,书諔形,是似以字,故曰以字。有诸说。(参见:以字)
(杂语)经之外题之头,书諔形,是似以字,故曰以字。有诸说。(参见:以字)
以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题或守札之头书「諔」之形。是为古来以字。异义甚多。宋高僧传三曰:「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二字是。」依此说,则本为「」之形,讹为「諔」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三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伛),二是音字俱不译,三是梵书之心字。」而三说皆不取。自决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术语)经题或守札之头书「諔」之形。是为古来以字。异义甚多。宋高僧传三曰:「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二字是。」依此说,则本为「」之形,讹为「諔」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三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伛),二是音字俱不译,三是梵书之心字。」而三说皆不取。自决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西方十字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阿弥陀佛也。阿弥陀佛之名号,有六字九字十字之三种。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为十字之名号。此中归命二字,虽为众生之信心,然以之为所归之佛名者,净土门之妙义也。
(术语)谓阿弥陀佛也。阿弥陀佛之名号,有六字九字十字之三种。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为十字之名号。此中归命二字,虽为众生之信心,然以之为所归之佛名者,净土门之妙义也。
百字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字,故名百字论,破我见等。译师之归敬颂曰:「我今归依聪睿师,厥名提婆有大智。能以百字演实法,除诸邪见向实相。」
(书名)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字,故名百字论,破我见等。译师之归敬颂曰:「我今归依聪睿师,厥名提婆有大智。能以百字演实法,除诸邪见向实相。」
字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梵曰阿乞史啰Aks!ara,又云阿刹罗。见梵语杂名。
(杂语)梵曰阿乞史啰Aks!ara,又云阿刹罗。见梵语杂名。
二种字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曰阿刹罗,阿迦等之根本字也,二曰哩比鞞,伊等之增加字也。大日经疏十七曰:「字者梵有二音:一名阿刹罗也,是根本字也。二者哩比鞞,是增加字也。根本者即是本字,如阿字最初二音。次从伊伊(长)乃至乌奥,凡十二字,是从生增加之字,悉皆是女声,其根本字是男声也。男声是慧义,女声是定也。其根本字遍一切处,次诸增加字亦遍一切处。根本增加不相异也,皆以根本字体有本而加点画,是故根本增加不一不异。犹如器中盛水,因器持水,水不离器,此亦如是。更相依持能遍内外也。」
(名数)一曰阿刹罗,阿迦等之根本字也,二曰哩比鞞,伊等之增加字也。大日经疏十七曰:「字者梵有二音:一名阿刹罗也,是根本字也。二者哩比鞞,是增加字也。根本者即是本字,如阿字最初二音。次从伊伊(长)乃至乌奥,凡十二字,是从生增加之字,悉皆是女声,其根本字是男声也。男声是慧义,女声是定也。其根本字遍一切处,次诸增加字亦遍一切处。根本增加不相异也,皆以根本字体有本而加点画,是故根本增加不一不异。犹如器中盛水,因器持水,水不离器,此亦如是。更相依持能遍内外也。」
字相字义
【佛学大辞典】
(杂语)凡解真言分字相字义二段,以初释字相后解字义为法。字相之释,通于显教,字义之释,为密教特有之深义,例如释阿字为无,非,不,是字相也,又如释诃字是因缘之义,是字相也,如释阿为本不生之义,诃为因不可得之义,是字义也。而不可得即阿字本不生之义。故无论如何之字,入之于阿字门,释为「何何不可得。」则为字义释。此字义释,契当于三论之无方释,天台之观心释也。字母释曰:「世人但知彼字相,虽日用而未曾解其义。如来说彼实义,若随字相而用之,则世间之文字也。若解实义,则出世陀罗尼文字也。」【又】密教言之。不知阿字,伊字等文字之义理,字与义各别,谓之字相,字与义相应,谓之字义。即就字言之,如字乃作业之意,为字义,谛观字为作业不可得,到达宇宙之真义,谓之字义。吽字义曰:「一切世间知如是字相,未曾解字义,是故为生死之人。如来知如实实义,所以号大觉。」此有四重之义:一重,字相者字之形状,字义者字之意味。此为有文无义,有文有义,即知字之形知字为作业也。二重,固执字为作业,乃字相,诠为作业可得,乃字义。三重,字虽诠为作业不可得,然有能诠之体与所诠之理,是为字相,观能诠所诠一致不二,乃为字义。四重,能所虽一致,然有相分齐者,为字相,字义者万法历然,声字即显实相之实义,指法尔无作之境界。
(杂语)凡解真言分字相字义二段,以初释字相后解字义为法。字相之释,通于显教,字义之释,为密教特有之深义,例如释阿字为无,非,不,是字相也,又如释诃字是因缘之义,是字相也,如释阿为本不生之义,诃为因不可得之义,是字义也。而不可得即阿字本不生之义。故无论如何之字,入之于阿字门,释为「何何不可得。」则为字义释。此字义释,契当于三论之无方释,天台之观心释也。字母释曰:「世人但知彼字相,虽日用而未曾解其义。如来说彼实义,若随字相而用之,则世间之文字也。若解实义,则出世陀罗尼文字也。」【又】密教言之。不知阿字,伊字等文字之义理,字与义各别,谓之字相,字与义相应,谓之字义。即就字言之,如字乃作业之意,为字义,谛观字为作业不可得,到达宇宙之真义,谓之字义。吽字义曰:「一切世间知如是字相,未曾解字义,是故为生死之人。如来知如实实义,所以号大觉。」此有四重之义:一重,字相者字之形状,字义者字之意味。此为有文无义,有文有义,即知字之形知字为作业也。二重,固执字为作业,乃字相,诠为作业可得,乃字义。三重,字虽诠为作业不可得,然有能诠之体与所诠之理,是为字相,观能诠所诠一致不二,乃为字义。四重,能所虽一致,然有相分齐者,为字相,字义者万法历然,声字即显实相之实义,指法尔无作之境界。
字入门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文字,悉入阿之一字,阿之一字,能总持一切字,使入诸法实相中,故名字入门陀罗尼,智度论二十八曰:「行陀罗尼菩萨闻此阿字,即时入一切法初不生,如是等字字随所闻皆入一切诸法实相中,是名字入门陀罗尼。」
(术语)一切文字,悉入阿之一字,阿之一字,能总持一切字,使入诸法实相中,故名字入门陀罗尼,智度论二十八曰:「行陀罗尼菩萨闻此阿字,即时入一切法初不生,如是等字字随所闻皆入一切诸法实相中,是名字入门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