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乐毅
 
管仲
 
诸葛亮(字孔明)

参考典故
乐毅贤
 
管夷吾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例句

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李郢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迹愧巢由隐,才非管乐俦。 秦系 山中崔大夫有书相问

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典故
孔愉放龟
 
龟酬孔
 
龟衔印

相关人物
孔愉


《晋书》卷七十八〈孔愉列传〉~205~
以讨华轶功,封馀不亭侯。愉尝行经馀不亭,见笼龟于路者,愉买而放之溪中,龟中流左顾者数四。及是,铸侯印,而印龟左顾,三铸如初。印工以告,愉乃悟,遂佩焉。
典故
龟山蔽鲁

相关人物
孔子
 
季桓子


《乐府诗集》卷五十八《龟山操》
题解引东汉·蔡邕《琴操》云,《龟山操》孔子作。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此曲,喻季氏若龟山之蔽鲁。

例句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

典故
孔庭
 
孔鲤趋庭
 
庭鲤
   
过庭训
 
过庭语
 
鲤也
  
相关人物
孔子
 
孔鲤
 
陈亢


《论语注疏·季氏》~50~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卷六《先进》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简释

鲤庭:喻指晚辈受师长教育。唐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


例句

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

谁比趋庭恋,骊珠耀䌽衣。 姚鹄 送李潜归绵州觐省

莫滞趋庭恋,荣亲祗待君。 姚鹄 送程秀才下第归蜀

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 孟郊 子庆诗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

他日趋庭应问礼,须言陋巷有颜回。 朱湾 逼寒节寄崔七

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李端 慈恩寺怀旧

禁脔去东床,趋庭赴北堂。 杜甫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和却赴通州主簿前阊州贤子余与主簿平章郑氏女子垂欲纳郑氏伯父京书玉女子已许他族亲事遂停

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 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

过庭若有问,一为说漳滨。 权德舆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为有趋庭恋,应忘道路赊。 赵嘏 送友人郑州归觐

日陪鲤也趋文苑,谁道门生隔绛纱。 钱起 登刘宾客高斋

节下趋庭处,秋来怀橘情。 钱起 送田仓曹归觐

借问还珠盈合浦,何如鲤也入庭闱。 钱起 送韦信爱子归觐

典故
寒不凋
 
岁寒操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例句

多为势利朋,少有岁寒操。 李咸用 古意论交

少见岁寒后,免为霜雪尘。 李咸用 论交

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 白居易 栽杉

典故
罕言命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子罕》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例句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 鲍溶 秋思

典故
号三匝

相关人物
孔子
 
季札

参考典故
延陵葬子


《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唐·孔颖达疏:「(号者三)乃右而围绕其封兼且号哭而绕坟三匝也。」
《新校本宋书》卷六十八
史臣曰:襄阳庞公谓刘表曰:「若使周公与管、蔡处茅屋之下,食藜藿之羹,岂有若斯之难。」夫天伦由子,共气分形,宠爱之分虽同,富贵之情则异也。追味尚长之言,以为太息。

典故
何为是栖栖者
 
栖栖孔子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宪问》~29~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典故
河尹与孔融

相关人物
孔融
 
李膺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例句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典故 
瑚琏器

相关人物
子贡
 
孔子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集解》引包咸曰:「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周曰簠簋。宗庙之器贵者。」

例句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嶷嶷瑚琏器,阴阴桃李蹊。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伫当亲捧握,瑚琏幸齐名。 浩虚舟 赋得琢玉成器

猗欤瑚琏器,竭我股肱力。 皇甫澈 礼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李

囧囧抱瑚琏,飞飞联鹡鸰。 韩愈 答张彻

典故
瓠瓜不食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阳货》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例句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白居易 感兴二首之一

坚辞羽葆与吹铙,翻向天涯困系匏。 韩偓 有感

典故
黄口为人罗

相关人物
孔子


《孔子家语》卷四《六本》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例句

黄口为人罗,白龙乃鱼服。得罪岂怨天,以愚陷网目。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典故
潢潦无源

相关人物
孔子
 
孟子


《孟子》卷八上《离娄下》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例句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韩愈 符读书城南

典故
回夭折

相关人物
孔子
 
颜回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例句

回也实夭折,贾生亦脆促。 徐彦伯 题东山子李适碑阴二首

典故
回愚

相关人物
孔子
 
颜回


《论语·为政》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例句

礼数全优知隗始,讨论常见念回愚。 杜牧 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國語辭典》:管乐(管樂)  拼音:guǎn yuè
1.管仲与乐毅。两人为春秋、战国时的名臣。
2.比喻有大才的人。唐。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诗:「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
3.利用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笙、箫、喇叭等皆属于管乐器。
《國語辭典》:趋庭(趨庭)  拼音:qū tíng
指孔子之子伯鱼趋而过庭,并闻孔子言诗礼事。见《论语。季氏》。后引申为晚辈接受长辈的教诲。唐。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辰捧袂,喜托龙门。」
分類:孔子
《國語辭典》:过庭(過庭)  拼音:guò tíng
走过中庭。语出《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后比喻父亲的教诲。《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陟岵瞻望,惟日为岁。」《晋书。卷五五。列传。夏侯湛》:「仆也承门户之业,受过庭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國語辭典》:鲤庭(鯉庭)  拼音:lǐ tíng
本指孔子的儿子孔鲤承受父训的故事。典出《论语。季氏》。后指承受父亲教训的地方。唐。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唐。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诗:「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
《漢語大詞典》:鲤趋(鯉趨)
犹鲤庭。 明 皇甫濂 《悼子乘》诗:“悵怳 鲤 趋日,礼训犹用情。” 清 黄鷟来 《沈阳立春日感事述怀寄张四明西一百二十韵》:“帐冷停鸞驭,庭閒失 鲤 趋。”
《國語辭典》:瑚琏(瑚璉)  拼音:hú lián
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礼器。《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漢語大詞典》:系匏(繫匏)
语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按,匏瓜味苦,故系置不用。后用“繫匏”比喻隐居未仕或弃置闲散。 唐 孙逖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道合宜连茹,时清岂繫匏?” 唐 韩偓 《有感》诗:“坚辞羽葆与吹鐃,翻向天涯困繫匏。”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之三:“繫匏两相忆,极目十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