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王琨 朝代:

人物简介

全晋文·卷二十
琨,导孙,袭导爵始兴郡公,长平末为仪曹郎,后为丹杨尹,卒赠太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6—339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茂弘。袭爵即丘子。拜东阁祭酒。司马睿(元帝)为琅邪王时,迁安东司马。参预军谋密策。劝睿移镇建康。洛阳倾覆,联合南北士族拥睿称帝。导任丞相。号为“仲父”。后堂兄王敦握重兵,镇长江上游,族人多居要职,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明帝立,受遗诏辅政。迁司徒,封始兴郡公。成帝即位,与庾亮共辅幼主。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反,晋师败绩,入宫侍帝。峻敬导,未加害。及峻平,官至丞相。卒谥文献。
全晋文·卷十九
导字茂弘,敦从弟,袭祖览爵即丘子。元康末司空刘寔引为东阁祭酒,寻参东海王越军事。元帝镇下邳,请为安东司马。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寻拜宁远将军。加振威将军、悯帝即位,徵为吏部郎,不就。晋国建,以为丞相军咨祭酒,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及称尊号,进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进侍中司空假节,领中书监,寻代贺循领太子太傅,加尚书令。明帝即位,迁司徒,封始兴郡公,进太保。成帝时进太傅拜丞相。咸和五年卒,年六十四,谥曰文献。有集十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4—426 【介绍】: 南朝宋北地灵州人,字季友。傅迪弟。博涉经史,尤善文词。晋末,为建威将军。桓玄废晋安帝自立,选为秘书郎。后附刘裕(宋武帝)从征关、洛。入宋,以佐命功,入直中书省,专典诏命。转尚书仆射。刘裕死,与徐羡之、谢晦受顾命辅少帝。后与徐羡之等废杀少帝,迎立文帝。文帝即位,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后因杀少帝罪,被文帝处死。明人辑有《傅光禄集》。
全宋文·卷二十六
亮字季友,北地灵州人,晋司隶校尉傅咸玄孙。初为建威参军,历桓谦中军行参军。桓玄篡位,选为秘书郎,未拜,义兵起,丹阳尹孟昶为建威参军。义熙初除员外散骑侍郎,转领军长史。未拜,遭母忧。服阕,为刘毅抚军记室参军,又补领军司马,迁散骑侍郎,转中书黄门侍郎。寻为太尉从事中郎,掌记室。宋国建,除侍中,领世子中庶子,徙中书令。武帝受禅,迁太子詹事,中书令如故,封建城县公,转尚书仆射。少帝即位,进中书监尚书令,领护军将军,寻行废立。文帝即位,加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始兴郡公。元嘉三年伏诛,有集三十一卷。(案,《南史·傅亮传》云,高祖登庸之始,文笔皆是参军滕演。北征广固,悉委长史王诞。自此之后,至于受命,表策文诰,皆亮辞也。张溥本有《进刘裕侍中车骑将军诏》,《封豫章郡公诏》,《封宋公诏》,《进宋王诏》,《禅策》,《禅宋诏》,《禅宋玺书》。今考前二诏必非亮作,唯《宋公》《宋王》当属亮,而无左证,禅代诏策,则王韶之作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5—413 【介绍】: 东晋末东莞莒人,字义和。臧焘弟。好经籍,后习骑射,志在功名。东晋安帝隆安初,从刘裕至建邺,入宫收图书器物,封闭府库。以功,封始兴县五等侯。又以为建威将军、临海太守,绥缉纲纪,招聚流散,归之者千余家。后从伐蜀,平成都,遇疾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6—465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弘先。不识字,少以勇闻,有谋略,善用兵。文帝、孝武帝年间,参与镇压江沔蛮族起事,平定宋皇室内部叛乱。历任建威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北大将军、侍中、太尉等职,封始兴郡公。在娄湖广置室宇田产,奴僮千计。前废帝永光元年,请开钱禁,许民私铸。致钱质更劣,千钱长不满三寸,有“鹅眼钱”、“綖环钱”等名目,斗米竟值万钱。后为前废帝所杀。
全宋文·卷四十一
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永初初,竟陵太守赵伯符版为宁远中兵参军,除殿中员外将军。元嘉中领淮陵太守,转正员将军,迁始兴王浚后军参军员外散骑侍郎,进建威将军,迁广陵王诞北中郎中兵参军,领南东平太守。又为世祖抚军中兵参军,复为广陵王诞参军南济阴太守,迁太子步兵校尉。元凶弑立,世祖假征虏将军,武昌内史,领府司马。及践阼,以为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寻出为使持节,督南兖、豫、徐、兖四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镇盱眙。寻还镇广陵。孝建初进镇北大将军,督青冀幽三州,封始兴郡公。寻以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罢就第。大明中,复为使持节督南兖、徐、兖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南兖州刺史,进司空,固让。前废帝即位,以为侍中太尉,寻赍赍药赐死,年八十,谥曰忠武公。明帝即位,追赠侍中司空,谥曰襄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3 【介绍】: 南朝宋宗室。彭城人,字休明。宋文帝次子。封始兴王。迁荆州刺史。初曲意事刘劭,与劭多有过失,屡为帝所诘责,乃共为巫蛊。及劭杀文帝自立,召浚同行,戎服乘马而见劭。及劭败,浚并其三子共为江夏王刘义恭所斩。
全宋文·卷十二
浚字休明,小字虎头,文帝次子。元嘉十三年封始王,历后将军、湘州刺史,迁南豫州扬州刺史,加散骑常侍,进号中军将军。出为征北将军、南徐兖二州刺史,徙卫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未行,元凶弑立,以为侍中中书监,领太子太傅、南州刺史,录尚书事,为义军所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0—454 【介绍】: 南朝宋东莞莒人,字含文。臧熹子。有气干,好言兵权。宋文帝时,为徐兖二州刺史。文帝元嘉末,以御北魏军功,迁雍州刺史。后与诸将生擒刘劭,封始兴郡公,为江州刺史。孝武帝立,质遇事专行,庆赏不禀朝廷,屡被检诘,渐猜惧,谋立南郡王刘义宣,举兵反,兵败被杀。
全宋文·卷十六
质字含文,焘弟子,晋末为宋世子中军。参军武帝受禅,迁员外散骑侍郎。元嘉初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徙给事中,出为建平太守,迁宁远将军历阳太守,又迁竟陵江夏内史,复为建武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征为使持节、都督徐兖二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复为建威将军义兴太守,迁太子左卫率,寻为辅国将军、假节、进使持节、监雍凉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封开国子。元凶弑立,以为丹阳尹征虏将军,不受。孝武举兵,版进征北将军,及即位,以为都督江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加散骑常侍持节,封始兴郡公,寻奉南郡王义宣举兵反,伏诛。
刘系宗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9—495 【介绍】: 南朝齐丹阳人。少善书画,宋后废帝元徽初,为奉朝请,员外郎,封始兴南亭侯。齐高帝即位,为建康令。齐武帝永明初,转淮陵太守、右军将军。唐寓之暴乱,发宿卫兵东讨,命系宗随军慰劳。遭乱郡县,百姓被驱逼者,悉无所问,还复民伍。后修治白下城,民苦役烦,系宗向帝建议役使从寓之为逆者,从之。郁林王即位,为骁骑将军、宣城太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71—约491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彻。齐高帝子。封始兴王。武帝永明二年,为益州刺史,督益、宁二州军事。好学,善属文,不重华饰,器服清素,有高士风。在蜀积年,未尝营造。迁左卫将军,未拜,遇疾卒。谥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8—522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僧达。梁武帝弟。初仕齐西中郎法曹行参军。武帝天监初,封始兴郡王,为荆州刺史。时军旅之后,公私空乏,憺励精为治,广辟屯田,减省力役。民有讼者,决于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九年任益州刺史,开立学校,劝课就业。官至侍中、领军将军。性谦,降意接士,为时所称。卒谥忠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8—563 【介绍】: 南朝陈长沙临湘人,字靖世。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州郡屡辟不应,年三十,其兄逼令从宦,起家信武府中兵参军,累迁衡州刺史。梁末,广州刺史萧勃起兵出南康,进迫豫章,頠为前军都督,为周文育击破,頠被擒。以与陈霸先有旧,释之。及霸先称帝,岭南扰乱,以頠有声南土,使至岭南,皆慑伏,尽有越地。以功官至都督广交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陈文帝即位,进号征南将军,封阳山郡公。
全陈文·卷十二
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梁大通初,为信武府中兵参军,迁平西邵陵王中兵参军,除清远大守,还为直阁将军,仍除天门太守,历临贺内史,加超武将军,监衡州。太清末,为始兴内史。元帝承制,除云麾将军、东衡州刺史,封新丰县伯。承圣初、授忠武将军、衡州刺史,进封始兴县侯。陈初,授都督广交等十九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增都督衡州、开府仪同三司。文帝即位,进号征南将军,改封阳山郡公,天嘉四年卒,赠侍中、车骑大将军、司空,谥曰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0—582 【介绍】: 即陈顼。南朝陈皇帝。字绍世,小字师利。文帝弟。武帝永定元年,袭封始兴郡王。文帝嗣位,改封安成王。废帝继位,官至太傅,领司徒。废帝光大二年降废帝为临海王,次年即帝位。太建五年,乘北齐衰乱,遣大将吴明彻率兵北伐,尽收淮南失地。九年,北周灭齐,遣明彻攻徐州。十年,大败于北周,复据江而守,国土日蹙。在位十四年,庙号高宗。
全陈文·卷三
帝讳顼,字绍世,小字师利,文帝第二弟。梁承圣中,为直合将军、中书侍郎。江陵陷,随例入关。陈受禅,遥袭父道谭爵始兴王。文帝即位,改封安成王。天嘉三年自周还,授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寻授使持节扬州刺史,进号骠骑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迁司空。天康初,授尚书令。废帝即位,拜司徒,进骠骑大将军、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进太傅。光大二年,宣太后令废帝为临海王,三年正月即位,改元太建,在位十四年,谥曰孝宣皇帝,庙号高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1—568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郁之。陈文帝第二子。陈武帝永定三年,封始兴王。文帝天嘉二年,除扬州刺史。聪明好学,工草隶,得王羲之法。迁东扬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废帝时,安成王陈顼专权,伯茂与刘师知等矫诏出陈顼(宣帝)。又与韩子高等谋反陈顼。刘师知等均被陈顼所杀。废帝光大二年,降爵为温麻侯,令出居别馆,于路为盗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4—582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嵩。陈宣帝第二子。文帝天嘉三年,封康乐县侯。宣帝太建元年,封始兴王。位都督、江州刺史、侍中。为政严刻,好杀戮,部下慑惮。宣帝崩,与新安王伯固密谋篡位,乘后主哀顿俯伏,以刀砍其项,为弟叔坚所扼。出逃东府城,放东城囚徒,以充战士作乱,后为右卫将军萧摩诃诛杀。
全陈文·卷四
叔陵,字子嵩,宣帝第二子。天嘉三年,封康乐县侯。太建元年,封始兴王,为都督江州刺史,迁督湘州,又迁督扬州,母忧,服阕,拜侍中、中军大将军。宣帝崩,从后主在丧次行逆,伏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绍】: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擢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吕科登第,授左拾遗,迁左补阙。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称贤相。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卒谥文献。有文名,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有《曲江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为著名贤相。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在州以文史自娱,不戚戚于怀。二十八年病卒。年63岁(两《唐书》本传均作68岁,误)。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年于韶关发现之《张九龄墓志铭》。九龄工诗能文,文长于碑志,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与陈子昂诗齐名。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唐初五言古,犹沿六朝绮靡之习,唯陈子昂、张九龄直接汉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复古之功大矣。”至其古近体写景抒情诸作,清淡和雅,兴象玲珑,前人以为实开王、孟、储、韦一派。《诗薮》内编卷二云:“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20卷。《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全粤诗·卷七
张九龄(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龙元年(七〇七)进士,始授校书郎。又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迁左拾遗,调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以才鉴为宰相张说所亲重,进中书舍人。玄宗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张说罢官,改九龄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养母,请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以拟奏章称旨,诏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二十一年冬,晋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固辞,不许。次年,迁中书令,知院事。为李林甫所忌,又以谏阻进用张守圭、牛仙客而遭潜构,罢为尚书右丞相,寻再贬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追赠荆州大都督,谥“文献”。有《曲江集》二十卷。事见徐浩撰碑铭。《旧唐书》卷九九、《新唐书》卷一二六有传。
唐诗汇评
张九龄(673-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长安二年(702)擢进士第,又连登材堪经邦及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玄宗开元十一年,累迁至中书舍人。寻出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召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兴县伯。因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眨荆州长史。卒,谥文献。九龄为开元贤相之一,其诗词采富艳,而情致深婉。有《曲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开元十一年拜中书舍人内供奉。封曲江男。二十一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累封始兴县伯。左迁荆州大都督长史。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建中元年加赠司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占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子古之平调曲也。自馀诸子、驰志高雅,则峭径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虽与初唐作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
唐音癸签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
《唐诗观澜集》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
《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坚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
石洲诗话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
昭昧詹言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
白华山人诗说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诗如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天工言化,其庶几乎?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非条伤干。至如汉上游女,遥襭古馨,清江白云,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