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切种妙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得此三昧,则得以一切种之功德庄严吾身。见智度论四十七。
一生入妙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所说。三论,唯识等他宗之法门,非经三大阿僧祇劫,不得至于佛位(妙觉),然天台以圆顿之妙觉,信之,行之,则于现在世中得自凡夫位一跃直达于妙觉之佛果。谓之一生入妙觉。
【佛学常见辞汇】
在此一生中即能登入妙觉之佛位。天台宗说三论唯识等各宗的法门,非经三大阿僧祇劫不能达到佛位,而天台宗的圆顿妙觉,若信之行之,即能在此一生中由凡夫的地位,一跃而登于妙觉之佛位。他如密宗等亦主张三密相应,即生成佛的。
一乘妙典
【佛学大辞典】
(经名)明一乘之理之妙典。即法华经是。又云一乘妙经。
一乘妙文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文也。
二妙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妙为法华经题之妙,故有二义:一、相待妙,藏通别圆之四教,相对而判粗妙也。尔前所说诸经藏通别之三教为粗法,法华经所说之圆教为妙法,如斯就教体之上彼此相待,以今经名为妙,是曰相待妙。二、绝待妙,开会三教粗法,为一妙法,妙法之外无粗法可待望,是曰绝待妙。是今经独特之妙也。前四时之间,所化之机根未熟,故说圆教,以圆教不能开会他三教,圆教之外,存他之三教,则其圆教不过为相待妙,今至第五时,所化之机根淳熟,开前三教之权法,悉使归入于一实之妙法,故法华独得为绝待妙也。然则尔前所说之圆教,唯为相待妙,而法华之圆教具相绝二妙也。以相待妙判法华出于前四时中所说藏通别三教之上,以绝待妙开会彼之三教使皆为圆妙也。相待论判,绝待论开也。四教仪集注下曰:「妙名一唱,待绝俱时。故相待论判出前三教四时之上,绝待论开复能开前令皆圆妙。」【又】福智之二庄严也。宗门无尽灯论上曰:「刻苦尽二妙。」
十妙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不可思议曰妙,实相之理也。总论因果自他具十妙,此有本迹二种。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十如是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也。)
〔二、智妙〕,智即全境所发之智也。以境妙故,智亦随妙。函盖相应,不可思议。经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是也。(函盖相应者,函喻境,盖喻智,应,当也。)
〔三、行妙〕,行即所修之行也。以智妙故,智导于行,行亦随妙,不可思议。经云: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是也。
〔四、位妙〕,位即修行所历之位次也。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诸位,以行妙故,所證之位亦妙,不可思议。经云:乘是宝乘,游于四方。是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四方,即东西南北,表前四十位也。)
〔五、三法妙〕,三法即真性、观照、资成之三法也。真性是理,观照是慧,资成是定。此之三法,是佛所證,不可思议。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是也。(资成者,谓定力能资助成就智慧也。)
〔六、感应妙〕,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不可思议。经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也。
〔七、神通妙〕,天心名神,慧性名通。天然慧性,彻照无碍,名为神通。谓如来无谋之应,善权方便,称适机宜,变现自在,不可思议。经云: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是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八、说法妙〕,谓说大小乘偏圆之法,咸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一音宣演,不可思议。经云: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是也。(偏圆者,谓小乘之法,所谈之理,非中名偏。大乘之法,所谈之理,具足圆满,名圆也。)
〔九、眷属妙〕,谓佛出世,十方诸大菩萨,皆来赞辅;或以神通而来生者,或以宿愿而来生者,或以应现而来生者,皆名眷属,俱不可思议。经云:但教化菩萨,无声闻弟子。是也。
〔十、利益妙〕,谓佛说法,一切众生咸得开悟本性,入佛知见。犹如时雨,普洽大地,蒙益不可思议。经云:现在未来,若闻一句一偈,我皆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也。(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迹门十妙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三、四谛之境,四、二谛之境,五、三谛之境,六、一谛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之故,智亦随妙,函盖相应,不可思议也。经曰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是也。(三)行妙,行即所修之行。妙智导行,故亦随而妙不可思议也。经云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是也。(四)位妙,位即诸行所历之位次,十住乃至十地是也。以行妙之故,所證之位,亦妙不可思议。经云:乘是实乘游于四方是也。(五)三法妙,三法即真性观照资成之三法。真理是理观,照是慧,资成是定,此三法是为佛之所證,妙不可思议也。(六)感应妙,感谓众生,应即佛。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于众水。是妙不可思议也。经曰: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也。(七)神通妙,如来无谋之应,称适于善权方便机宜变现自在,是妙不可思议也。经曰: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是也。(八)说法妙,说大小乘偏圆之法,使众生咸悟入佛之知见,是妙不可思议也。经云: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是也。(九)眷属妙,佛出世,则十方诸大菩萨,皆来赞辅,或以神通而来生者有之,或以宿愿而来生者有之,或以应现而来生者有之,皆名为眷属,俱妙不可思议也。(十)利益妙,佛说法,一切众生咸开悟本性,得入于佛知见,犹如时雨普洽,大地蒙益,是妙不可思议也。说见玄义二之二。
本门十妙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本因,本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修之因也,经云: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不尽是也。二、本果,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净,乃是本果。经曰: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是也。三、国土,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迹在同居土,或在三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复居何处。经云:自从是来我常在此裟婆世界说法教化。案此文则非今日迹中娑婆,亦非中间权迹处所,乃是本之娑婆,即本国土妙也。四、感应,既已成果,即有本时所證二十五三昧,慈悲誓愿机感相关,能即寂而照,故言本感应也。经曰: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众根利钝是也。五、神通,亦是与昔时所得无记化化禅与本因时诸慈悲合,以神通骇动最初可度之众生,故言本神通也。经谓之如来秘密神通力,或谓示己身他身,示己事他事是也。六、说法,即是往昔初坐道场始成正觉初转法轮四辩所说之法名为本说法妙也,经曰:此等我所化,令发大道心。今皆住不退是也。七、眷属,本地说法所被之人,如地涌之菩萨,弥勒不识,乃本之眷属也。经曰:此诸菩萨下方空中住。此等是我子,我则其父是也。八、涅槃,本时所證之断德涅槃也,亦是本时之应身处同居方便二土,有缘既度,倡言入灭,即本时之涅槃也。经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是也。九、寿命,既言入灭,则有长短远近寿命。经曰:处处有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是也。十、利益,本业愿通应之眷属(除理性之一),八番十番饶益者。经云:皆令得欢喜是也。见法华玄义七。
十妙生起次第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先言迹门十妙之次第。实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始于今,故居最初。既迷,故起惑。解理,故起智。智为行之本,因智之目,而起行之足,目足及境之三法为乘,乘于此乘,入清凉池,登诸位。位住于何所。则住在三法秘密藏中。住是法已,寂而常照,照十方界之机缘,来则必应,若趋机垂应,先以身轮之神通骇发之,见变通巳,堪于受道,即以口轮说法开导。既润法雨,则禀教受道。而为法之眷属。行眷属行,拔生死之本,开佛之知见,得大利益。见玄义二之二。次为本门十妙。所以本因居初者,心由因而致果,果成故有国土。极果居国,即有照机。机感动,则应之而施化,施化则有神通。神通竟即说法,说法所被,即成眷属。眷属已度,则缘尽涅槃。故论寿命长短。长短之寿命,为所作之利益。乃至佛灭度后正像等之利益也。见玄义七。
人天胜妙善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六趣中人天二趣之果报也。对于他四恶趣而言,故曰胜妙之善果。
三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法妙之略。
三妙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三牟尼,(参见:牟尼)
牟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毗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禅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为静止身口意三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于内外之称号也。毗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菩萨乘四宝舆,无量百千人天翊从入劫比罗城。诸释迦子,体怀憍慢,立性多言。菩萨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王见之已,报诸臣曰:诸释迦子体怀傲慢,立说多言。太子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应与太子名名曰:释迦牟尼。此是菩萨第二立名。」佛本行集经二十曰:「菩萨行路,谛视徐行。有人借问,默然不答。彼等人民各相语言:此仙人者必释种子。因此得名释迦牟尼。」玄应音义十八曰:「牟尼,经中或作文尼,旧译言仁,应云茂泥,此云仙。仙通内外,谓久在山林修心学道者也。」仁王经合疏上曰:「牟尼者名也,此云寂默,三业但寂默也。」理趣释下曰:「牟尼者,寂静义,身口意寂静,故称牟尼。」就理而解,则佛与三乘之圣人所證之法名寂默,依之而称佛为牟尼,盖佛及阿罗汉之通称也。唯识论十曰:「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俱舍论十六曰:「无学身语业名身语牟尼,意牟尼即无学意。(中略)何故牟尼唯在无学,以阿罗汉是实牟尼,诸烦恼言永寂静故。」大日经疏一曰:「牟尼者,是寂默义,言佛身语心皆究竟寂灭过言语地。以对二乘小寂,不可为譬,故云大牟尼也。」同十二曰:「牟尼者,寂默义也。常寂之土,微妙寂绝。幽深玄远,不可以言说之。如是法界寂然大灭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净,故名牟尼也。」同十三曰:「牟尼,是佛都号也。」宗轮论述记曰:「牟尼者,此翻为寂。寂烦恼故,寂生死故,处大涅槃得寂灭故,寂诸戏论證真理故。」唯识述记十末曰:「梵言牟尼,此言寂默。寂默法者离言法也。或离过故名为寂默,通三乘解,成一切法性相离言不二法门,名为寂默。」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寂,或寂默,或寂静等。
三法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玄义所说迹门十妙之一。(参见:十妙)
【三藏法数】
三法即真性、观照、资成之三法也。真性是理,观照是慧,资成是定。此之三法,是佛所證,不可思议。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是也。(资成者,谓定力能资助成就智慧也。)
十妙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不可思议曰妙,实相之理也。总论因果自他具十妙,此有本迹二种。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不可思议名妙,即实相之理也。实相之理,精微玄妙,清净寂绝。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是也。总论因果自他,故具明十妙,妙体无殊也。
〔一、境妙〕,境即理境也。谓十如是等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可思议。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等是也。(十如是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也。)
〔二、智妙〕,智即全境所发之智也。以境妙故,智亦随妙。函盖相应,不可思议。经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是也。(函盖相应者,函喻境,盖喻智,应,当也。)
〔三、行妙〕,行即所修之行也。以智妙故,智导于行,行亦随妙,不可思议。经云: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是也。
〔四、位妙〕,位即修行所历之位次也。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诸位,以行妙故,所證之位亦妙,不可思议。经云:乘是宝乘,游于四方。是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四方,即东西南北,表前四十位也。)
〔五、三法妙〕,三法即真性、观照、资成之三法也。真性是理,观照是慧,资成是定。此之三法,是佛所證,不可思议。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是也。(资成者,谓定力能资助成就智慧也。)
〔六、感应妙〕,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不可思议。经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也。
〔七、神通妙〕,天心名神,慧性名通。天然慧性,彻照无碍,名为神通。谓如来无谋之应,善权方便,称适机宜,变现自在,不可思议。经云: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是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八、说法妙〕,谓说大小乘偏圆之法,咸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一音宣演,不可思议。经云: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是也。(偏圆者,谓小乘之法,所谈之理,非中名偏。大乘之法,所谈之理,具足圆满,名圆也。)
〔九、眷属妙〕,谓佛出世,十方诸大菩萨,皆来赞辅;或以神通而来生者,或以宿愿而来生者,或以应现而来生者,皆名眷属,俱不可思议。经云:但教化菩萨,无声闻弟子。是也。
〔十、利益妙〕,谓佛说法,一切众生咸得开悟本性,入佛知见。犹如时雨,普洽大地,蒙益不可思议。经云:现在未来,若闻一句一偈,我皆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也。(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大妙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拿利焰鬘炽盛佛顶经之略名。
大乘妙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