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嗔妒
亦作“ 嗔妬 ”。 怨恨。《敦煌曲校录·定格联章·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戒身心,少嗔妒,遮莫身为家长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有两日归来, 狄氏 见了千欢万喜,毫无嗔妬之意。”
分類:怨恨
《漢語大詞典》:妒害
亦作“妬害”。 嫉妒。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阴怀妒害,苞藏祸心。” 唐 杜甫 《园官送菜》诗序:“伤小人妬害君子。”
分類:嫉妒
《分类字锦》:妒梅(妒梅)
司空曙 新柳赋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分类:
《韵府拾遗 阳韵》:妒妆(妒妆)
李绅诗:妒妆凌粉匣,欺酒上琼杯。
《漢語大詞典》:谩妒(謾妒)
谓徒相妒忌。谩,通“ 漫 ”。 宋 王令 《春雪有感呈王正叔束徽之》诗:“欲开花谩妒,垂死草奚禁。”
分類:妒忌
《漢語大詞典》:妒敌(妒敵)
亦作“妬敌”。 相忌恨的敌手。 南朝 梁 刘孝威 《斗鸡》诗:“丹鸡翠翼张,妬敌復专场。” 北周 王褒 《看斗鸡》诗:“妬敌金芒起,猜羣芥粉生。” 唐 李商隐 《赋得鸡》:“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
分類:忌恨敌手
《漢語大詞典》:妒恨
亦作“妬恨”。 妒忌怨恨。隋书·儒林传·刘焯:“后因国子释奠,与 炫 二人论义,深挫诸儒,咸怀妬恨,遂为飞章所谤。” 叶圣陶 《未厌集·遗腹子》:“‘倒是个多子多孙的!’大太太这么想,自然含着妒恨的意味,但其间不无宽慰的成分。”
分類:妒忌怨恨
《漢語大詞典》:妒女津
亦作“妬女津”。 即 妒妇津 。 清 吴伟业 《古意》诗之五:“银海居然 妬女津 ,南山仍錮 慎夫人 。”参见“ 妒妇津 ”。
《漢語大詞典》:妒妇津(妒婦津)
传说 晋 刘伯玉 妻 段氏 甚妒忌。 伯玉 尝诵《洛神赋》,曰:“娶妇如此,吾无憾矣!”其妻恨曰:“君何得以水神美而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乃投水而死,后因称其投水处为“妒妇津”。相传妇人渡此津,必坏衣毁妆,否则即风波大作。事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分類:妒忌
《漢語大詞典》:骄妒(驕妒)
亦作“ 骄妬 ”。 骄矜忌妒。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庄哀姜:“骄妬纵横, 庆父 是依。”汉书·五行志上:“其六月丙寅, 赵皇后 遂立,姊妹骄妒,贼害皇子,卒皆受诛。” 明 何景明 《入京篇》:“王侯贵人慕豪富,意气相看益骄妬。”明史·代王桂传:“王妃 中山王 徐达 女, 仁孝文皇后 妹也,骄妒,尝漆 桂 二侍女如癩。” 清 邵长蘅 《财婚》诗:“富女易骄妒,贫女淑且温。”
分類:骄矜忌妒
《骈字类编》:草妒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其五 草妒佳人钿朵色,风回公子玉衔声。
《漢語大詞典》:妒火
形容强烈的妒忌之意。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当他心怀不满的妒火时,便能看见那削薄的嘴唇,在他那鹰钩的鼻子下面剧烈地颤抖。”
分類:强烈妒忌
《漢語大詞典》:贪妒(貪妬)
贪婪嫉妒。后汉书·五行志六:“儒説葆旅宫中之象,收敛贪妬之象。” 金 王丹桂 《青莲池上客·赠乌林答德润》词:“常怀柔弱,莫生贪妬。”
分類:贪婪嫉妒
《分类字锦》:性妒(性妒)
蠡海集:蛩近阴,依于土,以阳而为声,则背翅鸣。阴性妒,相遇必争斗。
分类:蟋蟀
《漢語大詞典》:妒嗔
犹妒恨。 明 陈子龙 《结交绝交行》:“ 汉王 昔坐 成皐台 , 管 赵 二姬双徘徊……莫言入宫多妒嗔,吾儕当愧二美人。” 明 屠隆 《昙花记·菩萨降凡》:“得妇人身者最为不幸,大抵宿染慾根,牵缠恩爱,体多不浄,更易妒嗔,以故女人成佛者少。”
《漢語大詞典》:妒悍
亦作“妬悍”。 嫉忌而凶暴。旧唐书·房孺复传:“ 崔 妬悍甚,一夕杖杀 孺復 侍儿二人,埋之雪中。”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 延平 吴氏 姊妹六人皆妬悍残忍,时号六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妇女·命妇以妒受杖:“礼部致仕左侍郎 杨宣 妻 王氏 素妒悍,杖杀侍婢十餘人。”
分類:嫉忌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