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燕姬
(1). 春秋 时 北燕 之女。左传·昭公七年:“﹝正月﹞癸巳, 齐侯 次于 虢 。 燕 人行成…… 燕 人归 燕姬 ,赂以瑶罋、玉櫝、斝耳。” 杜预 注:“嫁女与 齐侯 。” 杨伯峻 注:“ 北燕 , 姬 姓国。”
(2).泛指 燕 地美女。《文选·鲍照〈舞鹤赋〉》:“当是时也, 燕 姬色沮, 巴 童心耻。” 刘良 注:“ 巴 童、 燕 姬,并善歌舞者。” 唐 李白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赵 女长歌入綵云, 燕 姬醉舞娇红烛。” 元 萨都剌 《京城春日》诗:“三月京城飞柳花, 燕 姬白马小红车。” 清 陈维嵩 《金明池·茉莉》词:“ 燕 姬戴斜拖辫髮,朔客嗅烂斟驼乳。”
(3).泛指妃嫔姬妾。 唐 韦应物 《冰赋》:“寡人生於深宫,懵於服食,左右唯 燕 姬 赵 女,侈服美色,微客卿之言,则何以雪余惑?” 明 袁宏道 有《苏潜夫侍御买燕姬为赋合欢诗》四首。
《國語辭典》:命妇(命婦)  拼音:mìng fù
受有封号的妇人。《仪礼。丧服》:「为大夫命妇者,唯子不报。」《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遂斩刘琰,自此命妇不许入朝。」
《國語辭典》:昭仪(昭儀)  拼音:zhāo yí
古代后宫中女官的封号。为汉元帝所设置,位比丞相,爵比王侯。见《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序》。
《國語辭典》:贯鱼(貫魚)  拼音:guàn yú
依次排列的样子。《北史。卷一三。后妃传。序》:「宫闱有贯鱼之美,戚里无私溺之尤,可谓得君人之体也。」
《漢語大詞典》:合分(閤分)
宋 代对妃嫔的称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两边列十閤子,充閤分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宫中诞育仪例略:“宫中凡閤分有娠,将及七月,本位医官申内东门司及本位提举官奏闻门司特奏。”
分類:妃嫔称呼
《漢語大詞典》:内院
(1).指皇宫内妃嫔所住的宫室。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旧住红楼通内院,新承墨詔赐斋钱。” 黄协埙 《锄经书舍零墨·绣花坡》:“《墨餘録》云: 顾 绣出自 上海 露香园 , 明 尚宝司丞 顾应夫 后人所为。其法得自内院,故选色配丝,独臻精妙。”
(2).佛家谓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 善法堂 , 弥勒菩萨 常居此说法。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一:“古容图得否,内院去无疑。”原注:“大师行高德广,必生 弥勒 内院。”
(3).里院。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一》:“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这里算是内院,差不多的人难得进来。”
(4).指内三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满 蒙 诸王、贝勒、贝子、公、内院大学士和学士、六部从政等都进入大清门,在大政殿前排班肃立。”参见“ 内三院 ”。
《漢語大詞典》:内三院
清 官署名。 清 天聪 十年,置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祀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合称“内三院”。 康熙 九年改为内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五学士:“国朝官制,设内三院:曰国史,曰秘书,曰弘文,院各有学士一员。既设翰林院,以内三院为内阁,则止设阁学二员,而别以一人掌翰林院事,俱兼礼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洪承畴 虽然此时尚无官职,却被指定同内三院大学士坐在一起。”参阅《清通典·职官一》
《漢語大詞典》:椒风(椒風)
(1). 汉 宫阁名。为昭仪所居。汉书·佞幸传·董贤:“又召 贤 女弟以为昭仪,位次皇后,更名其舍为 椒风 ,以配 椒房 云。” 颜师古 注:“皇后殿称 椒房 。欲配其名,故云 椒风 。” 唐 崔国辅 《白纻辞》之二:“ 董贤 女弟在 椒风 ,窈窕繁华贵后宫。”
(2).泛指妃嫔住处。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巡步檐而临蕙路,集重阳而望椒风。”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椒风暖兮犹昔,兰殿幽而不阳。”参见“ 椒房 ”。
《國語辭典》:椒房  拼音:jiāo fáng
1.椒,花椒,形似茱萸,多子,可制香料。椒房指椒房殿,在未央宫,为汉代皇后居住的宫殿。以椒和泥涂壁,使温暖、芳香,并象徵多子。后泛指后妃的居室。《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2.后妃的代称。《晋书。卷五七。胡奋传》:「奋既旧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见宠待。」唐。杜甫〈丽人行〉:「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漢語大詞典》:引御
谓妃嫔等受召侍寝。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遂以为贵人。常特被引御,从容辞於帝。”
分類:妃嫔侍寝
《漢語大詞典》:绣女(繡女)
亦作“綉女”。
(1).从事刺绣的妇女。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周文矩:“有贵戚游春、擣衣、熨帛、绣女等图传於世。”
(2).泛指少女。《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秀才们抱了几本书,就如绣女一般,除了学裡见见县官,多有整世不进县门去的。”
(3).指封建时代备选为妃嫔宫女的少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大水》:“ 天啟 初, 吴中 讹言中官来采绣女,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传説道:‘十个绣女要一个寡妇押送。’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中:“ 隆庆 二年,讹传京中点綉女,一时男女尽皆配合,不论长幼良贱。”参见“ 秀女 ”。
《國語辭典》:秀女  拼音:xiù nǚ
清代被选入皇宫以备妃嫔之选,或指配宗室近支的女子,称为「秀女」。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宗人府。天潢宗派》:「今朕挑选秀女,自应遵照此例。」
《國語辭典》:召幸  拼音:zhào xìng
1.皇帝召见。汉。贾谊《新书。卷四。匈奴》:「于来降者上必时时而有所召幸,拊循而后得入官。」
2.特指皇帝召唤嫔妃或宫女侍寝。《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漢語大詞典》:閤分
宋 代对妃嫔的称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两边列十閤子,充閤分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宫中诞育仪例略:“宫中凡閤分有娠,将及七月,本位医官申内东门司及本位提举官奏闻门司特奏。”
分類:妃嫔称呼
《漢語大詞典》:庶姬
众姬妾;众妃嫔。 晋 张华 《女史箴》:“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北史·列女传序:“永言载思,实庶姬之耻也。”
分類:姬妾妃嫔
《漢語大詞典》:庶妃
清 代妃嫔之一。地位较低。清史稿·诸王传二:“庶妃 兆佳氏 生镇国公 阿拜 。”
分類:妃嫔地位
《漢語大詞典》:妆殿(妝殿)
指妃嫔居处。 唐 王建 《宫词》之七九:“更筑歌臺起妆殿,明朝先进画图来。” 宋 王谠 唐语林·贤媛:“ 上都 崇胜寺 ,有 徐贤妃 妆殿。”
分類:妃嫔居处
《漢語大詞典》:仪舆(儀輿)
皇后、妃嫔所乘的肩舆。其制依次稍有别。《清会典图·舆卫九·仪舆》:“皇后仪驾仪舆,木质,髤以明黄。通高五尺九寸,上为穹盖高六寸七分,冠银圆顶涂金高六寸三分;檐纵四尺七寸,横三尺六寸;明黄缎垂帷,深一尺二寸,四隅繫明黄绒紃,属於直辕;四柱各高四尺七寸,纵四尺,横三尺;门高三尺七寸;阔二尺五寸,明黄缎幃,红里。中置朱座,高一尺五寸;倚髤明黄,高一尺六寸,绘金凤;坐具,明黄缎绣彩凤。直辕二,各长一丈一尺五寸;横杆二,各长七尺七寸,中为铁鋄金双凤相嚮;肩杆四,各长五尺二寸,两端钻以铜鋄金,舁以八人。”参阅《清会典图》卷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