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茵溷
梁书·儒林传·范缜:“﹝ 范縝 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蔕,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於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於粪溷之侧。”后因以“茵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的际遇。《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岂必分茵溷( 洙 ),寧思上砑硝( 薛 )。” 清 赵翼 《静观》诗:“茵溷花分总宿因,求仙学佛枉劳神。”
分類:好坏际遇
《漢語大詞典》:珉玉
(1).似玉的美石。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珉玉旁唐,玢豳文磷。”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珉”作“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圃中有古玉井,井悉以珉玉为之,以緇石为口。”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
(2).珉与玉。喻好坏,贵贱。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 涇 渭 不可杂,珉玉当早分。” 南朝 梁武帝 《注解大品经序》:“於此五义,不善分别,坚著三乘,教同一门,遂令朱紫共色,珉玉等价。” 宋 陆游 《书叹》诗:“世方乱珉玉,吾其老江湖。”
《漢語大詞典》:通否
犹否泰。指命运好坏、仕途升降等。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经涉累朝,通否任时。” 宋 欧阳修 《与章伯镇书》:“ 伯镇 尚淹江郡,忽已愈年。大亨有时,先以小抑,亦通否之理然也。”
《漢語大詞典》:瑜瑕
(1).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南朝 宋 鲍照 《卖玉器者》诗:“寧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唐 敬括 《玉斗赋》:“聚圭合而成量,莹瑜瑕以表义。”
(2).比喻优劣好坏。 晋 孙绰 《康法朗赞》:“人亦有言,瑜瑕弗藏。 朗公 冏冏,能韜其光。”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近 嫦娥 ,依袞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
《國語辭典》:好弱  拼音:hǎo ruò
1.好与坏。《董西厢》卷一:「打拍不知个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说他?好弱高低且按捺。」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你妇人家穿一套儿新衣袂,我可也直恁般不识一个好弱也那高低。」
2.意外、不幸。《董西厢》卷七:「休教觅生觅死,自推自攧。有些儿好弱,你根柢不舍!」
3.微弱不强。如:「这盏灯的光度好弱!」
《漢語大詞典》:随命(隨命)
古代三科运命说之一种。谓寿命久暂与其德行好坏相应。 汉 班固 《白虎通·寿命》:“命有三科以记验,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随命者,随行为命,若言怠弃三正,天用勦絶其命矣。”
《漢語大詞典》:土训(土訓)
古官名。负责向帝王陈报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周礼·地官·土训》:“土训掌道地图,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郑玄 笺:“道,説也。説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告王以施其事也……训,谓能训説土地善恶之势。” 孙诒让 正义:“土训者,此官与诵训并掌训説土地图志之事,故亦属司徒。”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序》:“凡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蛮陬絶徼,见闻可纪者,亦附著之,以备土训之图。” 明 杨慎 《升庵经说·蛊瘴》:“土训,掌道地图道地慝。”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杂御史 赵湘 ,请依周礼置土训、诵训,纂録所经山川古迹风俗,以资宸览。”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蒙讽鼓諫之义。”
《漢語大詞典》:遭随(遭隨)
遭命和随命的合称。后泛指命运的好坏。 汉 王充 论衡·命义:“传曰:‘説命有三:一曰正命,二曰随命,三曰遭命。’正命谓本稟之自得吉也。性然骨善,故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吉自至,故曰正命。随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故曰随命。遭命者,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於外而得凶祸,故曰遭命。”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行有招召,命有遭随,吉凶之期,天难諶斯。”《宋书·王景文传》:“若乃吉凶大期,正应委之理运,遭随参差,莫不由命也。” 宋 晏殊 《中园赋》:“倡佯乎大小之隐,放旷乎遭随之命。”
《國語辭典》:地师(地師)  拼音:dì shī
看风水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我晓得甚么主张?我又不是地师,那晓寻甚么地?」也称为「地理先生」。
《漢語大詞典》:俭易(儉易)
(1).节约而简易。 唐 韩云卿 《崔太师家庙碑》:“爰立寝庙,不忘俭易,卑不狭陋,广不踰制。”
(2).犹言吉凶好坏。俭,通“ 险 ”。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从此观之,蓍龟之情,儻有随时俭易,不以诚邪?将世无 史苏 之材,识神者少乎?” 汪继培 笺:“易·繫辞上传云:‘辞有险易。’释文引 京房 注:‘险,恶也;易,善也。’”
《漢語大詞典》:熏莸
同“薰莸”。
香草和臭草。喻善恶、贤愚、好坏等。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一熏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熏,香草;莸,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
《國語辭典》:薰莸(薰蕕)  拼音:xūn yóu
香草和臭草。比喻善与恶。《魏书。卷七十七。辛雄传》:「今君子小人,薰莸不别。」《文选。沈约。奏弹王源》:「薰莸不杂,闻之前典。」
《國語辭典》:帖学(帖學)  拼音:tiè xué
1.一种崇尚临帖的书派,相对于碑学而言。
2.专门研究考订各种法帖的源流、时代、体制、优劣、真伪、内容等问题的学问。如宋桑世昌之〈兰亭考〉、黄伯思之〈法帖刊误〉、清王澍之〈淳化秘阁法帖考〉等。
《國語辭典》:识货(識貨)  拼音:shì huò
能鉴别东西好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元来这个张大名唤张乘运,专一做海外生意,眼里认得奇珍异宝,……所以乡里起他一个混名叫张识货。」
《漢語大詞典》:通圮
犹否泰。指命运好坏。《晋书·李充传》:“世有险夷,运有通圮;损益适时,升降惟理。”
分類:命运好坏
《漢語大詞典》:濌伯
(1).放纵豁达的人。 晋 人特指 羊曼 。晋书·羊曼传:“时州里称 陈留 阮放 为‘宏伯’, 高平 郗鉴 为‘方伯’, 泰山 胡毋辅之 为‘达伯’, 济阴 卞壼 为‘裁伯’, 陈留 蔡謨 为‘朗伯’, 阮孚 为‘诞伯’, 高平 刘绥 为‘委伯’,而 曼 为‘濌伯’,凡八人,号 兖州 八伯,盖拟古之八雋也。”颜氏家训·书证引 南朝 宋 刘法盛 《晋中兴书》:“ 太山 羊曼 ,常頽纵任侠,饮酒诞节, 兖州 号为‘濌伯’。”
(2).不辨好坏的人。 唐 人特指 常衮 。新唐书·常衮传:“惩 元载 败,窒卖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议格之,非文词者皆摈不用,故世谓之‘濌伯’,以其濌濌无贤不肖之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