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奸诈不级(奸诈不级)  拼音:jiān zhà bù jí
非常奸猾诡诈。《金瓶梅》第六九回:「家中有几个奸诈不级的人,日逐引诱他在外飘洒,把家事都失了。」也作「奸诈不及」。
分类:奸猾诡诈
《国语辞典》:捉奸见床(捉奸见床)  拼音:zhuō jiān jiàn chuáng
捉奸必须确见床上发生的奸情。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五三出:「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
《国语辞典》:捉奸见双(捉奸见双)  拼音: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
捉奸必须当场捉到通奸的男女。《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捉贼见赃,捉奸见双,又无證佐,如何断得他罪?」《金瓶梅词话》第九回:「自古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尸首又没了,又不曾捉得他奸;他今只凭这小厮口内言语,便问他杀人的公事,莫非公道忒偏向么?」也作「捉奸捉双」。
《国语辞典》:捉奸捉双(捉奸捉双)  拼音:zhuō jiān zhuō shuāng
捉奸必须当场捉到通奸的男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况且捉奸捉双,我和你又无实迹凭据,随他说长说短。」也作「捉奸见双」。
《国语辞典》:捉贼见赃,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拼音:zhuō zéi jiàn zāng,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
捉贼要有赃物为證,捉奸要当场查获通奸的男女。比喻必须掌握确实的證据,才能定罪。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常言道:『捉贼见赃,捉奸见双。』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还我奸夫来便罢!若没奸夫,怎把这样好小事儿赃诬著我?」
《国语辞典》:拿贼要赃,拿奸要双(拿贼要赃,拿奸要双)  拼音:ná zéi yào zāng,ná jiān yào shuāng
捉贼要捉赃,捉奸要成双。形容定人罪名必须有实證。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你晓得拿贼要赃,拿奸要双,如今那匾金环子在谁收著?」
《国语辞典》:贤奸倒置(贤奸倒置)  拼音:xián jiān dào zhì
奸佞恶小得志,而贤者遭到罢黜贬抑。《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宰相,树置心腹,专害异己,使贤奸倒置的。」
《国语辞典》:摘奸发伏(摘奸发伏)  拼音:zhāi jiān fā fú
举发奸人并揭露其阴谋诡计。也作「发奸擿伏」。
《国语辞典》:摘奸发伏(摘奸发伏)  拼音:tì jiān fā fú
举发奸人,揭露坏事。用以称誉吏治清明。《清史稿。卷三○六。仲永檀传》:「上乃奖永檀摘奸发伏,直陈无隐,擢佥都御史。」也作「发奸摘隐」。
《国语辞典》:元恶大奸(元恶大奸)  拼音:yuán è dà jiān
罪大恶极的罪魁祸首。《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明史。卷一九二。杨慎传》:「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也作「元恶大憝」。
《國語辭典》:作奸犯科  拼音:zuò jiān fàn kē
为非作歹,违法乱纪。《清史稿。卷二七五。格尔古德传》:「格尔古德寻疏言:『自鬻投旗之人,或作奸犯科,冀逃法网;或游手好閒,规避差徭。』」也作「作奸犯科」。
《國語辭典》:作奸犯科(作姦犯科)  拼音:zuò jiān fàn kē
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也作「作奸犯科」。
《漢語大詞典》:作奸犯罪(作姦犯罪)
作奸犯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譬如一家之中,强奴悍僕,作姦犯罪。”
分類:作奸犯科
《国语辞典》:奸棍  拼音:jiān gùn
狡诈邪恶的人。《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冯君瑞本是一个奸棍,又得了苗女为妻。」
分类:狡诈邪恶
《国语辞典》:发奸摘隐(发奸摘隐)  拼音:fā jiān zhāi yǐn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再说陆公在任,分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奸宄慑伏,盗贼屏迹。」也作「发奸擿伏」。
《国语辞典》:洞察其奸  拼音:dòng chá qí jiān
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镜花缘》第一二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诸事预为防范,毋许入门,他又何所施其伎俩?」也作「洞烛其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