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奸吏
权奸
奸弊
大奸
奸佞
奸恶
奸谀
奸欺
奸党
奸计
奸猾
奸赃
奸诈
怀奸
奸利
《漢語大詞典》:奸吏(姦吏)
枉法营私的官吏。管子·七法:“姦吏伤官法,姦民伤俗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騶忌子 曰:‘谨受令,请谨脩法律而督姦吏。’” 唐 李白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姦吏束手,豪宗侧目。”旧唐书·崔郾传:“居内忧,释服为吏部员外。姦吏不敢欺,孤寒无援者未尝留滞,銓叙之美,为时所称。”
分類:官吏
《漢語大詞典》:权奸(權姦)
亦作“ 权姦 ”。 指弄权作恶的奸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且吾自诛权姦耳,而函首以遗之。” 明 李贽 《关王告文》:“盖公以正大之气压狐媚之孤,虽不逆料其诈,而呼风震霆,犹足破权奸之党。”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结衔:“古来权奸,如出一辙。”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册第一章二:“﹝ 唐玄宗 ﹞并且用人唯亲,把政权交给 李林甫 、 杨国忠 一类权奸。”
《漢語大詞典》:奸弊(姦弊)
亦作“奸弊”。亦作“奸敝”。 诡诈舞弊;欺诈蒙骗。旧唐书·牛僧孺传:“ 乾符 中,选曹猥滥,吏为姦弊,每岁选四千餘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却是那丑汉买嘱媒人,要哄骗小人的女儿为婚,却将那姓 钱 的后生,冒名到小人家里。老爷只问媒人,便知奸弊。” 清 唐甄 潜书·权实:“是以百职不脩,庶事不举,奸敝日盛,禁例日繁,细事纠纷,要政委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贫家丁多,无处隐蔽,只好按丁纳租税,再加上胥吏的奸弊,贫弱的民众,除了逃亡作浮户,实在无法应付。”
《國語辭典》:大奸  拼音:dà jiān
形容非常奸诈狡猾。如:「对于那些大奸大恶的人,是不能轻易姑息的。」
分類:大奸大恶
《國語辭典》:奸佞  拼音:jiān nìng
1.奸邪谄媚。金。刘祁《归潜志》卷一一:「二人奸佞无远略,士庶皆恶之。」也作「奸佞」。
2.奸邪谄媚的人。《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为宣和失政,奸佞专权;延至靖康,金虏凌城。」《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都是你这班奸佞,欺死蔑生,擅权废置。」也作「奸佞」。
《國語辭典》:奸佞(姦佞)  拼音:jiān nìng
1.奸邪谄媚。《管子。霸言》:「以奸佞之罪,刑天下之心。」也作「奸佞」。
2.奸邪谄媚的人。汉。王符《潜夫论。思贤》:「尊贤任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而闇君恶之,以为不若奸佞、阘茸、谗谀之言者,此其将亡之徵也。」也作「奸佞」。
《漢語大詞典》:奸恶(姦惡)
亦作“奸恶”。
(1).邪恶。《书·尧典》“烝烝乂不格姦” 孔 传:“使进进以善自治,不至於姦恶。”《后汉书·梁统传》:“ 宪 ( 竇宪 )兄弟姦恶,既伏辜诛,海内旷然,各获其宜。”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若 舜 只要正他的姦恶,就见得 象 的不是矣。”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场:“我也什么病都没有,就是 车力特穆尔 的奸恶把我骇坏了。他的奸恶实在是足以使我失掉本性。”
(2).指邪恶的人或事。后汉书·冯绲传:“父 焕 , 安帝 时为 幽州 刺史,疾忌姦恶,数致其罪。” 宋 司马光 《殿中丞知商州薛府君墓志铭》:“其志常在利民,而深疾姦恶。” 明 张居正 《请宥言官疏》:“若谴怒重加,摧折过甚,将使諫官丧气,箝口不言。倘国家有大利害,朝廷有大姦恶,谁敢復为皇上言者乎?”
《漢語大詞典》:奸谀(姦諛)
亦作“奸諛”。
(1).奸诈谄媚。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今多姦諛以取媚,挠法以便佞。”新唐书·宗室宰相传赞:“ 林甫 姦諛,几亡天下。” 明 归有光 《上高阁老书》:“谓之理财而财愈乏,谓之治兵而兵愈耗,谓之驭吏而詼诡、佞捷、姦諛、嵬琐者,争先而为谩欺。”
(2).奸诈谄媚的人。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宋 王廷圭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之二:“当日姦諛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发迹锄强》:“时人莫笑无经济,未死奸諛骨已寒。”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潜德幽必彰,姦諛死无逭。”
分類:奸诈谄媚
《漢語大詞典》:奸欺(姦欺)
亦作“奸欺”。 虚伪欺诈。 唐 陆贽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乃以一人之听览而欲穷宇宙之变态,以一人之防虑而欲胜亿兆之姦欺。” 唐 韩愈 《送穷文》:“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姦欺,不忍害伤。”明史·詹仰庇传:“乞备覈宜留宜革,并出入多寡数,以杜奸欺。” 章炳麟 《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 日本 当封建时,算术至疏,顾无隐漏姦欺之患。”
分類:虚伪欺诈
《國語辭典》:奸党(奸黨)  拼音:jiān dǎng
奸佞为恶的组织。《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也作「奸党」。
《國語辭典》:奸党(姦黨)  拼音:jiān dǎng
奸佞为恶的组织。《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后彊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三国演义》第五八回:「则逆操可擒,奸党可灭,雠辱可报,汉室可兴矣。」也作「奸党」。
《國語辭典》:奸计(奸計)  拼音:jiān jì
奸险的计谋。《前汉书平话。卷上》:「陈豨足智多谋,若便用兵,不知地面,恐落反贼奸计。」《三国演义》第七七回:「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國語辭典》:奸猾  拼音:jiān huá
奸诈虚伪。《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只怕曹操奸猾,如何去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当下黎教士听他这般说得奸猾,心中很觉动气。」也作「奸滑」。
《漢語大詞典》:奸赃(姦贓)
亦作“ 姦臧 ”。
(1).谓不法受贿。史记·张丞相列传《邴吉传》:“ 显 ( 邴显 )为吏至太僕,坐官耗乱,身及子男有姦赃,免为庶人。”后汉书·苏章传:“故人为 清河 太守, 章 行部案其姦臧。”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周永懿 贪暴不法,前使者惮其凶狡,置不敢问,公具得其姦赃,即遣吏就捕,械送於狱。”
(2).指不法受贿的人。
《國語辭典》:奸诈(奸詐)  拼音:jiān zhà
虚伪诡诈。《西游记》第四三回:「他极奸诈,若放了他,恐生恶念。」《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一个外郎叫做丘三,是个极狡猾奸诈的。」也作「奸诈」。
《國語辭典》:奸诈(姦詐)  拼音:jiān zhà
虚伪诡诈。《管子。明法解》:「权衡平正而待物,故奸诈之人不得行其私。」《汉书。卷七一。隽不疑传》:「廷尉验治何人,竟得奸诈。」也作「奸诈」。
《漢語大詞典》:怀奸(懷姦)
亦作“ 怀姦 ”。 心怀奸诈。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 熙先 构逆怀奸,矫言欺众。” 宋 司马光 《建储札子》:“若捨而不言……是臣怀姦以事陛下,罪不容於葅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设誓》:“俾怀奸者有所警惕,而不敢恣意作弊。”
《漢語大詞典》:奸利(姦利)
亦作“奸利”。 指非法谋取的利益。韩非子·奸劫弑臣:“百官之吏,亦知为姦利之不可以得安也。”汉书·王莽传下:“天下吏以不得奉禄,并为姦利,郡尹县宰家累千金。” 唐 陈子昂 《谏雅州讨生羌书》:“往年 益州 长史 李崇真 将图此奸利,传檄称 吐蕃 欲寇 松州 ,遂使国家盛军以待之,转餉以备之。” 宋 王安石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河北 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 信都 欧阳修 以言事切直,为权贵人所怒。因其孤甥女子有狱,诬以姦利事。”明史·后妃传二·孝宗孝康张皇后:“ 鹤龄 延龄 并注籍宫禁,纵家人为奸利,中外诸臣多以为言,帝以后故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