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奋然(奮然)  拼音:fèn rán
振起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惇奋然辞曹操,引军登程。」
《國語辭典》:奋励(奮勵)  拼音:fèn lì
奋发振作。如:「他奋励读书,希望能够金榜题名。」
《漢語大詞典》:奋厉(奮厲)
(1).激励;振奋。后汉书·第五伦传:“有贼,輒奋厉其众,引彊持满以拒之。”《晋书·苟晞传》:“自奉明詔,三军奋厉,卷甲长驱,次于 仓垣 。” 宋 曾巩 《都官员外郎胥君墓志铭》:“君少孤,能自奋厉,力学问,工为文章。”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奋厉朝气,内量资望,外审时势。”
(2).激愤貌。隋书·房陵王勇传:“太子奉詔,乃作色奋厉,骨肉飞腾。”
《韵府拾遗 问韵》:思奋(思奋)
山堂肆考唐李听为楚州刺史淮南兵绵弱郓人素易之听日为整饬士皆思奋
《國語辭典》:奋臂(奮臂)  拼音:fèn bì
振臂而起。汉。贾谊过秦论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
分類:振臂
《漢語大詞典》:奋庸(奮庸)
谓努力建立功业。《书·舜典》:“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孔 传:“奋,起;庸,功;载,事也。访羣臣有能起发其功,广 尧 之事者。” 蔡沉 集传:“言有能奋起事功,以广 帝尧 之事者,使居百揆之位。”晋书·束晳传:“ 稷 契 奋庸以宣道, 巢 由 洗耳以避禪。” 唐 张说 《过晋阳宫应制奉和》诗:“ 太原 俗尚武, 高皇 初奋庸。” 宋 陆游 《贺吏部陈侍郎启》:“将期共政,以责奋庸。” 明 文徵明 《祭黄提学文》:“盖将达其致用之材,必欲致之奋庸之地。”
《國語辭典》:奋起(奮起)  拼音:fèn qǐ
振作、奋发兴起。《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蓟子训传》:「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即复进道。」
《漢語大詞典》:奋翼(奮翼)
(1).谓振起鳃旁的两鳍。《文选·宋玉〈高唐赋〉》:“黿鼉鱣鮪,交积纵横,振鳞奋翼,蜲蜲蜿蜿。” 李善 注:“翼,鱼腮边两鬣也。”
(2).犹奋翅。多以喻人振奋而起。 汉 贾谊 《鵩鸟赋》:“鵩廼叹息,举首奋翼。”《后汉书·冯异传》:“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周书·贺拔胜念贤传论:“及 胜 垂翅 江 左,忧 魏 室之危亡;奋翼 关 西,感 梁 朝之顾遇,有长者之风矣。”
分類:振起振奋
《漢語大詞典》:奋笔(奮筆)
(1).秉笔直书,直言不讳。国语·鲁语上:“臣以死奋笔,奚啻其闻之也!”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而中书省独能奋笔弗顾者,唯有 丘巨源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言官劾父:“臺諫在事,遇大奸居位,即奋笔而弹,不避亲嫌。”
(2).挥笔疾书,一气呵成。 唐 韩愈 《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铭》:“纂辞奋笔,涣若不思。” 巴金 《探索》:“我年纪最大,还能够奋笔写作,是莫大的幸福。”
《國語辭典》:奋击(奮擊)  拼音:fèn jí
1.奋起力击。《战国策。燕策》:「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广川惠王刘越》:「齐恐,上书愿与广川勇士奋击匈奴,上许之。」
2.奋力击敌的勇士,指精兵。《战国策。秦策一》:「奋击百万,沃野千里。」《史记。卷六九。苏秦列传》:「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
《漢語大詞典》:奋扬(奮揚)
(1).有力地显扬。《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汉书·匈奴传下》:“时鲜有所获,徒奋扬威武,明 汉 兵若雷风耳。”
(2).奋发激扬。魏书·李崇传:“ 崇 辞於 显武殿 ,戎服武饰,志气奋扬。”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夫弹劾积威之后,虽庸人亦可以奋扬;风采消委之餘,虽豪杰有不能振起。” 明 陆采 《怀香记·定策征吴》:“鼓舞戎行,非奋扬无以报德。”清史稿·杨吉砮传:“愿敌尽垂首,我军奋扬,人不遗鞕,马无颠躓,惟天其助我!”
(3).形容高耸挺拔。 汉 王粲 《柳赋》:“枝扶疏而覃布,茎森梢以奋扬。”
《漢語大詞典》:奋厉(奮厲)
(1).激励;振奋。后汉书·第五伦传:“有贼,輒奋厉其众,引彊持满以拒之。”《晋书·苟晞传》:“自奉明詔,三军奋厉,卷甲长驱,次于 仓垣 。” 宋 曾巩 《都官员外郎胥君墓志铭》:“君少孤,能自奋厉,力学问,工为文章。”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奋厉朝气,内量资望,外审时势。”
(2).激愤貌。隋书·房陵王勇传:“太子奉詔,乃作色奋厉,骨肉飞腾。”
《漢語大詞典》:奋髯(奮髯)
抖动胡须。激愤或激昂貌。汉书·朱博传:“ 齐郡 舒缓养名, 博 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 博 奋髯抵几曰:‘观 齐 儿欲以此为俗邪!’” 唐 王维 《为画人谢赐表》:“裂眥奋髯,髮衝鶡冠。” 宋 苏轼 《京师哭任遵圣》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姦将。”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及其驰骋上下,奋髯哆颐,沙聚数千里,龟灼数百世。”
《國語辭典》:奋勇(奮勇)  拼音:fèn yǒng
提起勇气。隋。炀帝〈答史祥手诏〉:「公竭诚奋勇,一举剋定,诗不云乎。」
《漢語大詞典》:争奋(争奮)
竞相奋发。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军士勇跃争奋。” 明 李东阳 《征西将军周公墓志铭》:“公大呼,厉将士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退则无遗类矣!’众争奋,无不一当百。”
分類:奋发
《漢語大詞典》:奋迹(奮跡)
见“ 奋跡 ”。
亦作“奋蹟”。 谓奋起投身从事某活动。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五道》之四:“ 光武 承 王莽 之乱,奋迹 南阳 。”明史·谭广传:“ 广 长身多力,奋跡行伍至大将,大小百餘战,未尝挫衄。” 清 方苞 《汉高帝论》:“后世开创之君,大抵奋迹干戈扰攘之中,任威权、骋谋诈以得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