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震发(震發)
奋发,奋起。国语·周语上:“阳癉愤盈,土气震发。” 韦昭 注:“震,动也。发,起也。”新唐书·艺文志序:“而怪奇伟丽,往往震发於其閒。” 宋 梅尧臣 《冬雷》诗:“震发固有时,曷常事凭怒。”
分類:奋发奋起
《漢語大詞典》:齐奋(齊奮)
共同奋起。宋史·文天祥传:“约日齐奋,有进无退。”
分類:共同奋起
《漢語大詞典》:挥袖(揮袖)
(1).挥动衣袖。奋起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 晋 左思 《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泞。”
(2).犹挥手。表示告别。 唐 郑谷 《阙下春日》诗:“ 秦 楚 年年有离别,扬鞭挥袖 灞陵桥 。”
《漢語大詞典》:拊床
拍床,捶床。表示奋起或悲痛。晋书·蔡裔传:“尝有二偷入室, 裔 拊牀一呼,二盗俱陨。”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传箭闻严鼓,投籤见拊牀。”
分類:奋起悲痛
《國語辭典》:拊翼  拼音:fǔ yì
拍击翅膀。比喻即将奋起。《汉书。卷一○○。叙传下》:「携手遁秦,拊翼俱起。」《文选。班固。典引》:「拊翼而未举,则威灵纷纭。」
《漢語大詞典》:跃身(躍身)
将身体回缩,而后奋起一振。《水浒传》第十七回:“﹝ 杨志 ﹞却待望 黄泥冈 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 武光 《血是不会白流的》:“于是我一跃身就从墙上跳了下来。”
《漢語大詞典》:鼓义(鼓義)
谓为正义的事情而奋起。 唐 吕温 《皇帝亲庶政颂》:“如天之燾,如地之容,鼓义为雷霆,奋仁为风雨。” 明 归有光 《宋史论赞·赵子崧》:“ 汴京 失守, 宋 已易姓, 康王 名号未正, 子崧 虽鼓义而起,可也。檄文不逊,何罪哉!”
分類:奋起
《漢語大詞典》:孤举(孤舉)
独自奋起;超群独出。 宋 秦观 《雪斋记》:“盖公( 苏軾 )之才豪於天下,斥其弃餘以为词章字画者,皆絶一时。读而翫之,使人超然有孤举远擢之意。”
《漢語大詞典》:奋讨(奮討)
奋起讨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
分類:奋起讨伐
《漢語大詞典》:愤兴(憤興)
奋兴,奋起。 清 王夫之 《绎思》:“夷考六王熄,二 周 烬,五服頽,而三户愤兴。”
分類:奋起
《漢語大詞典》:兴辅(興輔)
奋起辅助。《后汉书·隗嚣传》:“凡我同盟三十一将,十有六姓,允承天道,兴辅 刘 宗。”
分類:奋起辅助
《漢語大詞典》:攘襟
揭起衣襟。奋起貌。 晋 刘伶 《酒德颂》:“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分類:衣襟奋起
《漢語大詞典》:俛起
身处卑屈的地位而奋起。《文选·贾谊〈过秦论〉》:“躡足行伍之间,俛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 。”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时皆卑屈在阡陌之中。”
《漢語大詞典》:腾厉(騰厲)
升腾奋起。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 延年 处议,明所见也。壮气腾厉,勇之决也。”
分類:升腾奋起
《漢語大詞典》:攘衽
揭起衣襟。奋起貌。
分類:衣襟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