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奇特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奇特)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神通奇特。佛世尊妙应群机而现大神变不思议,使一切众生及诸邪魔外道咸归正化也。二慧心奇特。佛之智慧,心光湛寂,照了一切诸法,而成一切种智也。三摄受奇特。佛能知众生诸根之利钝,随机摄受,开导教化,使彼咸闻法要,进修妙行,出离生死也。见过去现在因果经四。
(名数)(参见:奇特)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神通奇特。佛世尊妙应群机而现大神变不思议,使一切众生及诸邪魔外道咸归正化也。二慧心奇特。佛之智慧,心光湛寂,照了一切诸法,而成一切种智也。三摄受奇特。佛能知众生诸根之利钝,随机摄受,开导教化,使彼咸闻法要,进修妙行,出离生死也。见过去现在因果经四。
奇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s/carya,阿阇理贰。又作遏部多Adbhuta,译曰奇特。独一不偶也。西域记一曰:「何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佛所行赞四曰:「知得未曾法,而起奇特想。」贤愚经八曰:「如来出世,实复奇特。」
【俗语佛源】
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證尔證。」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术语)梵语A^s/carya,阿阇理贰。又作遏部多Adbhuta,译曰奇特。独一不偶也。西域记一曰:「何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佛所行赞四曰:「知得未曾法,而起奇特想。」贤愚经八曰:「如来出世,实复奇特。」
【俗语佛源】
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證尔證。」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希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希有奇特也。宝积经三十五曰:「世尊成就一切世间甚希有法。」义林章一本曰:「虽是希奇,然是有上,是未了义。」文句记十上曰:「安能信斯希奇。」
(术语)希有奇特也。宝积经三十五曰:「世尊成就一切世间甚希有法。」义林章一本曰:「虽是希奇,然是有上,是未了义。」文句记十上曰:「安能信斯希奇。」
奇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小乘经所显释尊以外之唯一现在佛,过东方七恒河沙之佛土所出现者。增一阿含经二十九曰:「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
(佛名)小乘经所显释尊以外之唯一现在佛,过东方七恒河沙之佛土所出现者。增一阿含经二十九曰:「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
奇妙
【佛学大辞典】
(杂语)无类之珍也。法华经嘱累品曰:「容颜甚奇妙。」阿弥陀经曰:「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杂语)无类之珍也。法华经嘱累品曰:「容颜甚奇妙。」阿弥陀经曰:「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奇臭饿鬼
【佛学大辞典】
(异类)梵语曰迦吒富单那。译曰奇臭饿鬼。见玄应音义十一。(参见:迦吒富单那)
(异类)梵语曰迦吒富单那。译曰奇臭饿鬼。见玄应音义十一。(参见:迦吒富单那)
奇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s/carya,阿阇理贰。又作遏部多Adbhuta,译曰奇特。独一不偶也。西域记一曰:「何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佛所行赞四曰:「知得未曾法,而起奇特想。」贤愚经八曰:「如来出世,实复奇特。」
【俗语佛源】
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證尔證。」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术语)梵语A^s/carya,阿阇理贰。又作遏部多Adbhuta,译曰奇特。独一不偶也。西域记一曰:「何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佛所行赞四曰:「知得未曾法,而起奇特想。」贤愚经八曰:「如来出世,实复奇特。」
【俗语佛源】
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證尔證。」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奇特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字奇特佛顶经之略名。
(经名)一字奇特佛顶经之略名。
奇异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非常也。十地论一曰:「若来此处,则非奇异。」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曰:「鹿苑鹫峰,瞻奇仰异。」
(杂语)非常也。十地论一曰:「若来此处,则非奇异。」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曰:「鹿苑鹫峰,瞻奇仰异。」
阿亹贼奇
【佛学大辞典】
(人名)A^kims/uki,儿名。译曰无恼。见贤愚因缘经八。
(人名)A^kims/uki,儿名。译曰无恼。见贤愚因缘经八。
神通奇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奇特之一。(参见:奇特)
【三藏法数】
谓佛世尊妙应群机,现大神变,不可思议,使一切众生及诸邪魔外道咸归正化,是为神通奇特。
(术语)三种奇特之一。(参见:奇特)
【三藏法数】
谓佛世尊妙应群机,现大神变,不可思议,使一切众生及诸邪魔外道咸归正化,是为神通奇特。
奇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s/carya,阿阇理贰。又作遏部多Adbhuta,译曰奇特。独一不偶也。西域记一曰:「何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佛所行赞四曰:「知得未曾法,而起奇特想。」贤愚经八曰:「如来出世,实复奇特。」
【俗语佛源】
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證尔證。」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术语)梵语A^s/carya,阿阇理贰。又作遏部多Adbhuta,译曰奇特。独一不偶也。西域记一曰:「何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佛所行赞四曰:「知得未曾法,而起奇特想。」贤愚经八曰:「如来出世,实复奇特。」
【俗语佛源】
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證尔證。」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富那奇
【佛学大辞典】
(异类)饿鬼名。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尊者目连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呻吟大唤,驰走四方,求索尿屎以为饮食。目连诣佛所问之,佛曰:此贤劫中舍卫城有长者,压甘蔗汁而致大富,时有辟支佛患渴病,诣长者家乞甘蔗汁,长者心生欢喜,告其妇富那奇曰:我有急缘欲出,汝在后取甘蔗汁施辟支佛。夫出,妇取辟支佛钵于屏处小便钵中,以甘蔗汁覆其上,与辟支佛,佛受已,知非是,投弃于地,空钵而还。彼妇命终,堕饿鬼中常为饥渴逼却,即今富那奇饿鬼是也。见百缘经五。【又】(人名)Pu%rn!eccha,比丘名。放钵国长者昙摩羡Dharmasena,此译法军,有二子,兄名羡那,此译军。弟名富那奇,此译满愿。后出家證阿罗汉,化兄羡那,令造旃檀堂请佛。各持香炉,登高楼,遥望祇洹,烧香归命,念佛及圣僧。香烟乘空至佛顶上,为一烟盖。佛知之,即语神足比丘同往。见贤愚经六。
(异类)饿鬼名。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尊者目连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呻吟大唤,驰走四方,求索尿屎以为饮食。目连诣佛所问之,佛曰:此贤劫中舍卫城有长者,压甘蔗汁而致大富,时有辟支佛患渴病,诣长者家乞甘蔗汁,长者心生欢喜,告其妇富那奇曰:我有急缘欲出,汝在后取甘蔗汁施辟支佛。夫出,妇取辟支佛钵于屏处小便钵中,以甘蔗汁覆其上,与辟支佛,佛受已,知非是,投弃于地,空钵而还。彼妇命终,堕饿鬼中常为饥渴逼却,即今富那奇饿鬼是也。见百缘经五。【又】(人名)Pu%rn!eccha,比丘名。放钵国长者昙摩羡Dharmasena,此译法军,有二子,兄名羡那,此译军。弟名富那奇,此译满愿。后出家證阿罗汉,化兄羡那,令造旃檀堂请佛。各持香炉,登高楼,遥望祇洹,烧香归命,念佛及圣僧。香烟乘空至佛顶上,为一烟盖。佛知之,即语神足比丘同往。见贤愚经六。
慧心奇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奇特)附录。
【三藏法数】
谓佛之智慧心光湛寂,照了一切诸法,成就一切种智,是为慧心奇特。
(术语)(参见:奇特)附录。
【三藏法数】
谓佛之智慧心光湛寂,照了一切诸法,成就一切种智,是为慧心奇特。
奇特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s/carya,阿阇理贰。又作遏部多Adbhuta,译曰奇特。独一不偶也。西域记一曰:「何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佛所行赞四曰:「知得未曾法,而起奇特想。」贤愚经八曰:「如来出世,实复奇特。」
【俗语佛源】
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證尔證。」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术语)梵语A^s/carya,阿阇理贰。又作遏部多Adbhuta,译曰奇特。独一不偶也。西域记一曰:「何奢理贰伽蓝,唐言奇特。」佛所行赞四曰:「知得未曾法,而起奇特想。」贤愚经八曰:「如来出世,实复奇特。」
【俗语佛源】
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语录》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證尔證。」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摄受奇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奇特之一。是奇特条附录。
【三藏法数】
谓佛善知众生诸根利钝,随机摄受,开导教化,令彼咸闻法要,进修妙行,出离生死,是为摄受奇特。
(术语)三种奇特之一。是奇特条附录。
【三藏法数】
谓佛善知众生诸根利钝,随机摄受,开导教化,令彼咸闻法要,进修妙行,出离生死,是为摄受奇特。
三种奇特事
【三藏法数】
(出过去现在因果经)
〔一、神通奇特〕,谓佛世尊妙应群机,现大神变,不可思议,使一切众生及诸邪魔外道咸归正化,是为神通奇特。
〔二、慧心奇特〕,谓佛之智慧心光湛寂,照了一切诸法,成就一切种智,是为慧心奇特。
〔三、摄受奇特〕,谓佛善知众生诸根利钝,随机摄受,开导教化,令彼咸闻法要,进修妙行,出离生死,是为摄受奇特。
(出过去现在因果经)
〔一、神通奇特〕,谓佛世尊妙应群机,现大神变,不可思议,使一切众生及诸邪魔外道咸归正化,是为神通奇特。
〔二、慧心奇特〕,谓佛之智慧心光湛寂,照了一切诸法,成就一切种智,是为慧心奇特。
〔三、摄受奇特〕,谓佛善知众生诸根利钝,随机摄受,开导教化,令彼咸闻法要,进修妙行,出离生死,是为摄受奇特。
五奇特梦
【三藏法数】
(出过去现在因果经)
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證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于彼岸,将證涅槃也。
〔三、梦海中一切众生入我身内〕,普光云:梦大海中一切众生入身内者,以示当于尘劳海中,为诸众生作归依处,济度有情,超于彼岸也。
〔四、梦手执日〕,普光云:梦执日者,以表智慧光明普照法界,开导昏迷,归正觉路也。
〔五、梦手执月〕,普光云:梦执月者,以表方便之智,入于生死尘劳界内,用清凉法,化导众生,令离热恼也。
(出过去现在因果经)
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證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于彼岸,将證涅槃也。
〔三、梦海中一切众生入我身内〕,普光云:梦大海中一切众生入身内者,以示当于尘劳海中,为诸众生作归依处,济度有情,超于彼岸也。
〔四、梦手执日〕,普光云:梦执日者,以表智慧光明普照法界,开导昏迷,归正觉路也。
〔五、梦手执月〕,普光云:梦执月者,以表方便之智,入于生死尘劳界内,用清凉法,化导众生,令离热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