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身首
(1).躯干和头颅。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身首被梟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晋 潘岳 《西征赋》:“分身首於锋刃,洞胸腋以流矢。”
(2).指身体。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元来昨夜那妇人身首,已斫做三段,鲜血横流,热腥扑鼻。”
(3).借指生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郭淮 ﹞乃命左右追夫人还,於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4).指魁梧高大的身材。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京城诸军:“选武艺超絶及有身首者,分署为殿前诸班。”
《漢語大詞典》:无头(無頭)
(1).没有头颅。 清 袁枚 新齐谐·捧头司马:“小门砉然顿开,只见有补掛朝珠而无头者,就窗下坐,作玩月状。”
(2).指斩首的,杀身的。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不是我 竇娥 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3).没有线索可查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老龙舡户:“ 朱公 徽荫 巡抚 粤 东时,往来商旅,多告无头冤状。”参见“ 无头公案 ”。
(4).没了头脑。形容走投无路。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一回呵滚沙场兔鹿儿无头赶,都难动弹,就地里踠跧。”
《國語辭典》:无头公案(無頭公案)  拼音:wú tóu gōng àn
没头绪、无蛛丝马迹可寻的案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后来上司详文,秋后处决了,人人称快,都传说林公精明,能通天上,辨出无头公案。」
分類:线索案件
《國語辭典》:丧元(喪元)  拼音:sàng yuán
元,头也。丧元指被杀身亡。《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六》:「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便捐生何足骇?常言道勇士丧元无害。」
《漢語大詞典》:贼头(賊頭)
(1).贼人的头领。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被 冉万 射中贼头 徐德 , 冉捷 赶上,斫获首级。”《水浒传》第三三回:“兀那个黑矮汉子,便是前日 青风山 抢掳我的贼头。”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店家道:‘他原是贼头 赵大 一路做线的,老爷的弓弦必是他昨晚弄坏了。’”
(2).贼人的首级;贼人的头颅。 清 戴名世 《崇祯甲申保定城守纪略》:“ 毓峒 大出银牌悬堞上,购贼头。” 清 袁枚 《香山同知彭君小传》:“贼尽落水,千百贼头出没海面如浮瓜然,反向官船号呼乞命。”
《國語辭典》:头骨(頭骨)  拼音:tóu gǔ
构成头颅的骨骼。可分为颅骨和颜面骨。
《漢語大詞典》:顶骨(頂骨)
(1).头顶部的骨头。略呈扁方形,左右各一块。 晋 法显 佛国记:“ 慧景 、 慧达 、 道整 先向 那竭国 ,供养佛影佛齿及顶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其伽蓝东南有一伽蓝,亦名 旧王 ,有如来顶骨一片,面广寸餘,其色黄白,髮孔分明。”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解三娘》:“顶骨最在下,千万为我必取。我不得顶骨不可生。”
(2).泛指头颅骨。 明 高启 《穆陵行》诗序:“ 元 至元 初,西僧 杨发輦真住 请发 宋 诸陵,许之;既取其殉宝,復以 理宗 顶骨为饮器。”
《漢語大詞典》:地首
古人谓大地的头颅。指地的最高处。多指 昆仑山 。初学记卷五引河图:“ 崑崙 之山为地首。” 南朝 宋 颜延之 《七绎》:“若夫丹山之奥,金门之祕,地首 岷 铜 ,川上 汶 泗 ,裁石成音,调金为器,故列真玩其微鸣,辞人赋其清懿。”
《漢語大詞典》:贼元(賊元)
贼人的头颅。 明 宋濂 《东丘郡侯花公墓碑》:“请为厉鬼扼贼元,贼当殛死洗厥寃。”
分類:贼人头颅
《國語辭典》:枕骨  拼音:zhěn gǔ
颅腔与脊髓管的通道,在头颅后面正下方,为颅底的一部分。
《漢語大詞典》:凿颠(鑿顛)
开凿头颅。古代酷刑。汉书·刑法志:“ 秦 用 商鞅 ……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鑊亨之刑。”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太仓女:“自是之后,凿颠者髡,抽胁者笞,刖足者钳。”
《漢語大詞典》:斩剐(斬剮)
斩刑与剐刑。斩,砍去头颅。剐,割肉离骨,最后致死。皆古代的酷刑。《檮杌闲评》第二八回:“迟日旨下,俱斩剐於西市示众。”
《漢語大詞典》:赌头(賭頭)
(1).用头颅作赌注。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哥,你与我赌头罢,您兄弟摆一席酒。”亦指冒生命危险。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楔子:“我 费无忌 后生时交锋出马,甚是去的。如今年纪老了,一向贪自在惯受用的人,怎么还到的阵面上去,做赌头的买卖?”
(2).为首聚赌者;抽头聚赌者。 刘益善 徐世立 《万元户大世界》第十五章:“你个小杂种是 三眼桥 的赌头,一回输赢几千。” 章丽娅 李小兵 《赌海沉浮》第一章:“一大批赌头赌棍受到惩办改造,并在全社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赌博教育运动。”
《國語辭典》:碎首糜躯(碎首糜軀)  拼音:suì shǒu mí qū
粉碎头颅,身躯糜烂。形容壮烈的牺牲生命。汉。蔡邕荐太尉董卓可相国并自乞閒冗章〉:「三月之中,充历三台,光荣昭显,非臣愚蔽不才所当盗窃,非臣碎首糜躯所能补报。」
《国语辞典》:捐躯殒首(捐躯殒首)  拼音:juān qū yǔn shǒu
舍弃身躯,丢掉头颅。指牺牲生命。《孤本元明杂剧。娶小乔。第三折》:「我道来不轻微,设若便捐躯殒首当出力。」
《国语辞典》:掷级承矛(掷级承矛)  拼音:zhí jí chéng máo
抛掷头颅戳在长矛上。语本《新唐书。卷一九一。忠义传上。罗士信传》:「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比喻勇敢善战,并藉以威吓敌人,使其不敢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