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眩疾
头目晕眩之病。后汉书·张閎传:“ 閎 称眩疾不肯乘。”后汉书·姜肱传:“ 肱 卧於幽闇,以被韜面,言感眩疾,不欲出风。”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六·隐逸:“与其感眩疾,孰若长如风。”
分類:头目晕眩
《國語辭典》:押牙  拼音:yā yá
职官名。唐宋时管理仪仗侍卫的小武官。也称为「押衙」。
《國語辭典》:大爷(大爺)  拼音:dà yé
1.兄弟中排行居首者,通称为「大爷」。
2.称有钱有势的人。《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众人又道:『大爷不要败兴,且开怀吃酒,有甚事等我众弟兄与你去解纷。』」
3.旧时奴婢对主人的敬称。《红楼梦》第六回:「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哥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
4.旧时人民对县长的尊称。《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到了堂中,看见家主已醉,到吃一惊道:『大爷已是到了,相公如何先饮得这个模样?』」
《國語辭典》:要目  拼音:yào mù
1.统计纲目。《北史。卷八二。儒林列传下。刘炫》:「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
2.重要的书目。如:「红楼梦研究要目」。
3.重要的项目。如:「文化建设要目」。
《漢語大詞典》:内师(内師)
太子宫中宦官的头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寺人 惠墙伊戾 为太子内师而无宠。” 孔颖达 疏:“内师者,身为寺人之官,公使之监知太子内事,为在内人之长也。” 杨伯峻 注:“内师,盖太子宫内宦官之长,故为寺人。”
《漢語大詞典》:悍目
(1).睁大突出的眼睛。亦指大而突出的眼睛。悍,通“ 睅 ”。 三国 魏 曹植 《斗鸡》诗:“羣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挥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 晋 潘岳 《射雉赋》:“奋劲骹以角槎,瞵悍目以旁睞。” 宋 苏轼 《题雍秀才画草虫八物·虾蟆》诗:“悍目知谁瞋,皤腹空自胀。”
(2).强悍的头目。《捻军史料丛刊·李鸿章同治七年六月十八日奏折》:“ 程二老坎 、 邱麻子 死党悍目多毙于水,元气大伤。”
《國語辭典》:苏木(蘇木)  拼音:sū mù
植物名。豆科苏木属,灌木或小乔木。全株有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十至十二对,小叶十至二十对。顶生圆锥花序,花黄色,花瓣五片。荚果厚革质,长椭圆形,先端截形,具偏向一侧之尖尾。心材赤色而有光泽,其浸液可为红色染料。原产东印度至爪哇、泰国、缅甸、马来群岛及广东、海南岛等地。也称为「苏坊」。
《國語辭典》:奄尹  拼音:yān yǐn
职官名。总管宫廷宦官事务的首长。周代时为内宰,主管宫廷内政。《淮南子。时则》:「命奄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也作「阉尹」。
《漢語大詞典》:夥计(夥計)
1.谓合伙谋生。 元 无名氏。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你是个货郎儿,我也是个捻靶儿的。我和你合个伙计,一搭里做买卖去。”《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还有独自无力,四五个合做伙计,一人出名做官,其餘坐地分账。”
2.店铺或财东的佣工。 清 袁枚 新齐谐·学竹山老祖教头钻马桶:“有 江西 大贾伙计夜失去三千金。”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五:“原来我去后不久, 刘老太爷 就派一些伙计们到我家来挑课租。”
3.指头目的下属。 老舍 《上任》:“真干也行呀,可有一样,我们是伙计,你是头目,毒儿可全归到你身上去。”
4.共事者或熟人之间的互称。犹兄弟、朋友。 明 阮大铖 《燕子笺·试窘》:“我们是接场中相公的,伙计,今年规矩森严,莫挤近栅栏边去。” 张天翼 《路》:“ 昌大爷 先瞧了几个队长一眼,就:‘伙计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萧队长 开口:‘如今是咱穷伙计们的天下了。’”
《漢語大詞典》:部目
部下的头目。明史·周敦吉传:“部目 阎宗传 怒,以求主母为名,大掠 永寧 、 赤水 、 普市 、 摩尼 ,数百里成丘墟。”
分類:部下头目
《漢語大詞典》:兵目
士兵的头目,普通军官。 郭孝成 《直隶革命记》:“决定后,拟举通永镇 王怀庆 为北方民军大都督,遂於十一月十二日,由 滦 军全体军长兵目具名,电告 北京 袁世凯 顺直諮议局及 上海 议和代表。”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第三节:“入选之兵,以次分扎各庙宇寺观,由排长兵目分班日夜操练,纪律严肃,为从来所未有。”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 陈作新 颇交驩, 作新 亦 瀏阳 人,兵目学堂学生也。”
《漢語大詞典》:偷长(偷長)
窃贼的头目。汉书·张敞传:“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壹切受署。’ 敞 皆以为吏。”
分類:窃贼头目
《漢語大詞典》:胥魁
差役的头目。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 刘知常 , 襄阳 人,其兄为 襄阳县 之胥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昔有属官私其胥魁,百计袒护。”
分類:差役头目
《漢語大詞典》:番头(番頭)
唐 代轮班值日的头目。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勋官九百人,无职任者,番上於兵部,视远近为十二番,以彊干者为番头。”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五火为团,皆有首长。又择材勇者为番头,颇习弩射。”
《漢語大詞典》:兵头(兵頭)
带兵的头目。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筹·论胜败形势》:“若杀了 义律 、 马礼逊 等兵头,彼必兴兵復仇,是兵结不解也。” 茅盾 《子夜》二:“和兵头儿打交道,原来就带三分危险。”
分類:带兵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