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偾辙(僨轍)
覆辙。喻失败。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坐是之故,往往有一切新法尽美尽善,人人皆知,而议论数十年不能举行者,苟漫然举之,则僨辙立见,卒为沮抑新法者所詬詈。”
分類:失败
《漢語大詞典》:偾败(僨敗)
(1).覆没。新唐书·裴休传:“ 大和 后,岁漕 江 淮 米四十万斛,至 渭河仓 者纔十三,舟檝僨败,吏乘为姦,冒没百端, 刘晏 之法尽废。”
(2).受挫失败;覆败。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四:“ 唐 之时, 韩愈 、 柳宗元 最得时名,亦不大显,或遂致僨败。” 清 冯志沂 《送朱伯韩序》:“非其立朝大节有以深服乎官吏之心,而素行信於乡里者,莫敢出任事,强任焉,亦无不僨败者。”
《漢語大詞典》:败御(敗御)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王子於期 为 赵简主 取道争千里之表,其始发也,彘伏沟中, 王子於期 齐轡策而进之,彘突出於沟中,马惊驾败”。后用为因意外事故而驾车失败之典。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戒出豕之败御,惕飞鸟之跱衡。”
《漢語大詞典》:败悔(敗悔)
失败后悔。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於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至於奇衺恣睢,有为之者,亦輒败悔。”
分類:失败后悔
《國語辭典》:败挫(敗挫)  拼音:bài cuò
失败挫折。如:「这一次的败挫,反而更激发了他奋斗的勇气。」
分類:失败受挫
《漢語大詞典》:倾衄(傾衄)
受挫,失败。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庙算忽小丑,王师数倾衄。”
分類:受挫失败
《漢語大詞典》:溃陷(潰陷)
(1).塌陷。六韬·战车:“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
(2).攻陷;失败陷落。宋书·向靖传:“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明史·刘国能传赞:“溃陷相属,无救乱亡。” 清 薛福成 《书游击过君殉难事》:“驻军 寧国 之北四十里曰 竹塘 以御贼,连战皆捷,既而诸营稍稍溃陷。”
《漢語大詞典》:失负(失負)
谓较量失败。史记·货殖列传:“博戏驰逐,鬭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
分類:较量失败
《國語辭典》:天理教  拼音:tiān lǐ jiào
1.清代白莲教的别支。原名为「八卦教」,以八卦的区分为组织形式。清初山东单县刘佐臣创立,流行于河南、河北一带。嘉庆时,坎卦教主林清,震卦教主李文成率领教徒起事,起事前改名为「天理教」。
2.日本神道教的一支。相传十九世纪时,奈良县的农村妇女中山美伎被神附身,提倡拜神时唱歌狂舞。信徒众多,以仁慈爱人、诚心则灵、包治百病为教义。
《國語辭典》:佯败(佯敗)  拼音:yáng bài
假装战败或失败。《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馀合,思安拽枪佯败,退走。」
分類:假装失败
《漢語大詞典》:陨惧(隕懼)
谓因恐惧而失败。国语·晋语九:“ 卫庄公 祷曰:‘曾孙 蒯聵 以谆 赵鞅 之故,敢昭告于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昭考 灵公 ,夷请无筋无骨,无面伤,无败用,无陨惧,死不敢请。’” 韦昭 注:“陨,陨越也。”
分類:恐惧失败
《漢語大詞典》:覂轨(覂軌)
车子倾覆出轨。喻失败。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诗之九:“稽古有遥源,遵王无覂轨。”
《漢語大詞典》:复辙(復轍)
覆辙。比喻失败。復,通“ 覆 ”。 周实 《拟决绝词》:“请决絶,如雷之奋如电掣,如机之断如帛裂,千古万古惩此復辙。”
分類:失败
《漢語大詞典》:告吹
宣告破灭或失败。 沙汀 《炮手》:“他沿途心情都很不错,然而一到县城,他的兴致便告吹了。”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第一次围剿也就从此告吹了。”
《國語辭典》:打击(打擊)  拼音:dǎ jí
1.敲打。如:「打击乐器」。
2.挫折。如:「这次的打击,对他的影响很大。」
3.棒球赛上指打击手以棒击球。如:「接下来,轮到强棒王贞治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