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倾辀(傾輈)
翻倒的车。比喻失败的前事。后汉书·皇后纪序:“身犯雾露於 云臺 之上,家婴縲絏於圄犴之下,湮灭连踵,倾輈继路,而赴蹈不息。” 李贤 注引 贾谊 曰:“前车覆,后车诫。”
《漢語大詞典》:两败(兩敗)
两者一起失败。六韬·论将:“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后汉书·王霸传:“ 武 恃 霸 之援,战不甚力,为 茂建 所败。 武 军奔过 霸 营,大呼求救。 霸 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新五代史·宦者传论:“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礼官误字:“ 邦奇 既降冏丞, 易 亦降卫幕。盖 易 为提学,恨序中不列己名,故借端攻考官,已而两败。”
分類:失败
《漢語大詞典》:陷败(陷敗)
遭到失败。六韬·战骑:“明将之所以远避,闇将之所以陷败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於 汉 。”
分類:失败
《漢語大詞典》:止道
指军事上的失败之道。与“起道”相对。语出六韬·明传:“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兵失》:“兵见善而怠,时至而疑,去非而弗能居,止道也……行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
《漢語大詞典》:溃亡(潰亡)
失败逃散。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一章:“ 罗马 尝大破之,陷其都,几灭之,而全军溃亡。凡数百年,和战无已。”
《漢語大詞典》:败辱(敗辱)
(1).失败与耻辱。 唐 韩愈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夫行发於身加於人,言发乎邇见乎远,苟不慎也,败辱随之。”
(2).谓败坏他人名声,使遭受污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里人 魏名 夙狡獪,与 仲 家积不相能,事事思中伤之。因 邵 寡,伪造浮言以相败辱。”
《漢語大詞典》:败道(敗道)
(1).失败之道。后汉书·王霸传:“ 茂 ( 苏茂 )兵精鋭,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
(2).放弃修道。 唐 李商隐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禪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漢語大詞典》:危败(危敗)
危险败亡;危险失败。《楚辞·天问》:“ 舜 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跨略旧规,驰騖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 明 方孝孺 《后乐斋记》:“苟能忧民之忧而图利安之,虽不期乎身之乐,而乐自至矣,寧有危败之祸哉?”
《國語辭典》:薄落  拼音:bó luò
1.落魄、潦倒。元。范康《竹叶舟。楔子》:「仁兄今日虽然薄落,一朝运至时来,为师为相,做出那伊尹、傅说的事业。」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赍发呵与那个受困的官员,你赍发呵与那个薄落的书生,兀的不扬名显姓,光日月,动朝廷。」
2.落第。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你今日薄落了缩项潜身,俺状元郎誇谈宗祖。」也作「剥落」、「驳落」。
《漢語大詞典》:隳堕(隳墮)
(1).失败,不成功。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如使四路之帅,上失其势,下挠其志,沮丧不乐,意衰神瘁,则事有隳堕,岂復能振谋发策,为国家长城之倚哉!”
(2).败落。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凡吾同胞,其有哀文学之流亡,斯文之隳堕者乎?”
《漢語大詞典》:败形(敗形)
失败的迹象。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嘏 常论才性同异, 钟会 集而论之”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然则 夏侯 之危兆难覩,而 钟 氏之败形易照也。”
分類:失败迹象
《國語辭典》:翻船  拼音:fān chuán
船舟翻覆。比喻失败、失利。如:「凡事都别太大意,小心翻船。」《三侠五义》第八八回:「俗语说的好:『惯骑马的惯跌跤,河里淹死是会水的。』焉知他不是艺高人胆大,阳沟里会翻船,也是有的。」
《漢語大詞典》:倾车(傾車)
翻倒的车。比喻失败了的前事。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鉴乱亡之未远,而躡倾车之前轨。”
《漢語大詞典》:闪落(閃落)
(1).撇下;甩掉。 端木蕻良 《早春》:“我这样血奔心似的侍候着你,你背后还打量着闪落我。”
(2).闪失败落。《人民文学》1982年第3期:“这样有本事的人,怎么会是这副模样?怎么能闪落到这种地步?他感到面前的这个人的外形与内在统一不起来。”
《国语辞典》:新败(新败)  拼音:xīn bài
刚遭到失败。《三国演义》第七回:「目今新败,兵无战心,只可深沟高垒,以避其锋。」
分类: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