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沈虚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德人,字太虚。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中为学士,作歌曲以荐于太庙、圜丘、明堂。二十四年,使金贺正旦。次年,在权直学士院任上草秦桧父子致仕制。二十八年,以桧党罢宫观、责筠州居住。有《资治通鉴事类》、《左传国语要略》、《桐川集》等。
全宋文·卷三四○○
沈虚中,字太虚,广德(今安徽广德)人。宣和中进士。绍兴间官国子监丞、吏部郎中兼权太常少卿、权尚书兵部侍郎。绍兴二十六年,以臣僚言虚中为省试参详官,令人密报秦熺,已取秦埙为省元,故罢官。著有《资治通鉴事类》、《左传国语要略考异》、《国史要纲》、《桐川集》等书。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选举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一六五、一七一,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七,光绪《安徽通志》卷二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32 【介绍】: 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元诗选
中字太虚,一字养正,临川人。少颖拔,师进士张叔方、朱光甫、罗士鼎,遂以诗名。至大初,携所著书来京师。公卿列荐之,命未下而归。至顺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为龙兴路学宗濂、东湖二书院山长。明年二月以疾卒,年六十八。揭侍讲徯斯志其墓。所著有《知非堂稿》十七卷、《知非外稿》十六卷及《易类象》二卷、《书传补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二卷、《通书问》一卷、《韵补疑》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校六书故》三十一卷、《支颐录》二卷、《蓟丘述游录》一卷,门人潘懋类聚刻之。太虚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其学弘深该博,程钜夫、元复初、姚端甫、王肯堂、揭曼硕皆推服之。吴伯清与太虚为姻兄弟,亦以文豪相许,尝序其集曰:「表弟何太虚少负逸才,弱冠已能诗,而亦用意于文。余于病中授集读之。虽病馀倦书,然喜之不极,为书其后而还其稿。」其为伯清所倾倒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道士。工画山水。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明睿(1585年—1671年),字太虚,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官员。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二年(1622年)成进士,六月考选庶吉士,四年正月授翰林院检讨,七年五月与给事中李鲁生典试湖广。崇祯元年升侍讲,二年升左中允,纂修实录,充经筵日讲官,四年顺天同考,八年被弹劾闲住归乡,罢闲六七年。十六年由李邦华、吕大器推荐,起任左中允,十七年升右庶子,掌右春坊印。当时李自成已兵临北京,形势危急,明廷再起南迁之议。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劝崇祯放弃北京,尽快南迁,皇帝告诉他:“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李明睿说:“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并请崇祯勿犹豫,尽快决断。崇祯帝一直有意迁都,三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朕将何往?又劝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陈演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其事遂不了了之。明亡后,顺治初年,召为礼部左侍郎,未几以事被革职去官。晚年多蓄养家妓。康熙十年(1671年),去世。年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