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声道,字声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累迁秘书丞兼资善堂说书(宋《中兴东宫官僚题名》)。嘉定三年(一二一○)由江南东路提举奉祠(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三五)。后知岳州(同上书职官七五之三二)。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五九五
张声道,字声之,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淳熙十一年进士。开禧初以太常博士兼说书,历秘书郎、秘书丞,权金部郎官,二年四月罢。嘉定间为江东提举,知漳州、岳州,皆以论者劾其贪残戾谬而罢。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三六、七四之三五、七五之一五、七五之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2—1234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子静,号西麓。周鼎臣子。初为太学生,赵汝愚罢相,与同舍生救之,致祸,转徙十七年,授徒自给。后放还,登宁宗嘉定四年进士第。官至刑部侍郎。卒谥忠文。
全宋诗
周端朝(一一七二~一二三四),字子静,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鼎臣子。宁宗庆元初赵汝愚罢相,端朝与太学同舍生上疏救之,遂受祸。转徙十七年,后放还。登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调桂阳军教授。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除著作郎,累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国史院编修官。端平元年权刑部侍郎,卒,年六十三。事见《鹤林集》卷三四《周侍郎墓志铭》、清光绪《永嘉县志》卷一四。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六九七七
周端朝(一一七二——一二三四),字子静,一作子靖,号西麓,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其学本出于仲父去非,得张栻之传。庆元元年赵汝愚罢相,端朝为太学生,与同舍生杨宏中等上书救之,时号「六君子」。端朝亦被编管,转徙十七年,授徒自给。韩侂胄诛,有诏褒录。嘉定四年第进士,为国录。官至刑部侍郎。端平元年卒,年六十三,谥忠文。见《鹤林集》卷三四《周侍郎墓志铭》,《宋史》卷四五五本传,《宋元学案》卷七一。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七六二
滕强恕,字仁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登绍熙四年进士第二。嘉定间历秘书郎、著作郎、军器少监、宗正少卿。出知袁州,造平政桥,置州储仓。秩满,除江西转运判官。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一三
杜孝严,字忠可,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庆元五年进士。历知陵州,嘉定中为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兼侍读、兼同修国史。有《文州续纪》四卷,今亡。见《鹤山大全集》卷六二,《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宋会要辑稿》礼四三之四、职官六之七三,《宋史》卷二○四、四三○,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一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7—1247 【介绍】: 宋邛州蒲江人,字瞻叔,号著斋。高稼弟。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知夹江县,创同人书院。改知绵州,以防遏招收溃兵功,进直宝章阁。累官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退居吴中,日以著述自娱。卒谥忠襄。曾修孝宗、宁宗《日历》。有《著斋文集》、《北门类稿》等。
全宋诗
高定子(?~一二四七),字瞻叔,号著斋,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郪县主簿。历知丹棱县,知长宁军、绵州。召为刑部郎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太常少卿,累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吏部尚书、修国史、实录院修撰。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签书枢密院事。三年,除参知政事。因忤时相致仕。七年卒。有《存著斋文集》,已佚。事见《续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一四,《宋史》卷四○七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三○四
高定子(?——一二四七),字瞻叔,号著斋,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高稼弟。嘉泰二年举进士,授郪县主簿,调中江县丞,历知丹棱、夹江二县,辟主管四川总领所文字,迁知长宁军、绵州。入为刑部郎中,进司农卿,兼枢密都承旨。历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权礼部尚书兼侍读,擢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吏部尚书。淳祐二年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后辞官居吴中,日以著述自娱。淳祐七年八月卒,谥忠襄。著有《著斋文集》、《北门类稿》、《薇垣类稿》、《经说》、《绍熙讲义》、《奏议》、《历官表奏》等。见《宋史》卷四○九本传、卷四三《理宗纪》,《宋元学案》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8—1237 【介绍】: 宋邛州蒲江人,字华父,号鹤山。宁宗庆元五年进士。累知嘉定府。史弥远入相,了翁力辞召命,居白鹤山授徒讲学。历知汉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入为兵部郎中,至权工部侍郎。遭诬劾降三官,靖州居住。后复职,擢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筑城修武备,兴学校。曾上章论十弊,召还,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后除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卒谥文靖。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师友雅言》等。
全宋诗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为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谥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为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为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魏了翁(1178-1237) 字华甫。蒲江(今属四川)人。曾筑室白鹤山下。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鹤山词》。
全宋文·卷七○五三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国子正,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改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外,乃知嘉定府。历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刑。八年,兼提举,迁转运判官。十年,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后知潼川府。十五年召对,进兵部郎中,俄改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迁太常少卿、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即位,迁起居郎。会论济王事忤时相,为言者所劾,诏降三官,靖州居住。绍定中复职奉祠,进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还朝,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六月之间,论奏二十馀上,皆当时急务。忌者合谋挤之,乃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未几兼江淮督府,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是年以疾卒于官,年六十。诏赠太师,谥文靖,累赠秦国公。了翁穷经博古,学术自成一家。著述甚丰,今存者有《周易要义》、《尚书要义》、《毛诗要义》、《古今考》、《经外杂抄》、《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事迹见《宋史》卷四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8—1235 【介绍】: 宋建宁府浦城人,字景元,一字希元,后改作景希,号西山。一说原姓慎,避孝宗赵慎讳改。宁宗庆元五年进士,开禧元年中博学宏词科。理宗时擢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史弥远惮之,被劾落职。起知泉州、福州。端平元年,入朝为户部尚书,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次年拜参知政事,旋卒,谥文忠。立朝有直声,于时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数十万字。学宗朱熹。修《大学衍义》,称可作《大学章句》之佐。庆元党禁后,程朱理学得以复盛,与力为多。有《真文忠公集》。
全宋文·卷七一三五
真德秀(一一七八——一二三五),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号西山,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南剑州判官。继中博学宏词科,嘉定元年迁太学博士。历迁校书郎、秘书郎、军器少监,又迁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以权臣擅政,力请外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历知泉州、隆兴府、潭州。理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寻迁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在任屡进鲠言,为权臣史弥远所忌,罢职归。后复用,历知泉、福州。端平元年召为户部尚书,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拜参知政事。二年卒,年五十八,谥文忠。德秀学宗朱熹,庆元党禁后,程朱理学复盛,其力为多。著述繁富,今存《四书集编》、《大学衍义》、《读书记》、《文章正宗》(辑)、《西山文集》等。见《宋史》卷四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龚基先,字平叔,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徙镇江(今江苏镇江)。入太学,登进士,调宿松尉、庐江令、淮东安抚司干官。出入行阵,以功迁知淮安县。累迁监察御史、大理少卿。历知和、滁、岳、鄂、庐、福等州,常德、宁国二府,曾两知池州。迁枢密副都承旨,终太常卿。平生爱惜士类,率诸乡达创淮海书院,以处淮士之流离者。见《至顺镇江志》卷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叙州宣化人,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洲。宁宗嘉定四年进士。历知崇宁县、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迁秘书少监,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官至权刑部尚书。立朝刚正,奏论时政得失,先后忤宰相史嵩之、郑清之,屡被排挤。为文有才气,著述多散佚,今存《沧洲尘缶编》。
全宋诗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历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著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为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馀。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三六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颍,号沧洲,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定四年进士。历任华阳县尉,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历尚左郎官兼直舍人院,迁著作郎。淳祐元年迁秘书少监,拜太常少卿,为言者论罢,知袁州。召为宗正少卿,迁起居舍人。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忤郑清之,退居湖州。起知婺州,权刑部尚书,授宝章阁学士、知隆兴府。卒,赠宣奉大夫。有《尘缶文集》。《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瑞安人,字器远。少学于陈傅良。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国子学录,忤韩侂胄罢。通判涪州,后守遂宁,营卒莫简称乱,过境戢其徒无肆暴,曰“此江南好官员也”。入朝为工部郎,出知袁州。以太常少卿召,权礼部尚书,遇事献替,多所裨益。终徽猷阁待制。卒谥文肃。有《周官讲义》及《永嘉谱》。
全宋诗
曹叔远,字器远,瑞安(今属浙江)人。少学于陈傅良。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久之,荐为国子录,忤韩侂胄,出通判涪州,迁知遂宁。入为工部侍郎,复出知袁州。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召为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权礼部侍郎。事见清乾隆《瑞安县志》卷八,《宋史》卷四一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七○四
曹叔远,字器远,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少学于陈傅良。登绍熙元年进士第。李壁荐为国子学录,迕韩侂胄,罢。通判涪州,后守遂宁。入朝为工部侍郎,出知袁州。以太常少卿召权礼部侍郎。终徽猷阁待制,谥文肃。著有《周官讲义》、《永嘉谱》。见《宋史》卷四一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3—1234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正甫。陈宗召子。宁宗庆元五年进士。嘉定元年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学博士。在朝屡有论列,以忤史弥远罢,主管崇禧观。理宗时为中书舍人,寻兼直学士院。内侍滥受恩赏,辄封还诏书。累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定六年,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旋致仕。卒谥文定。
全宋诗
陈贵谊(一一八三~一二三四),字正甫,福清(今属福建)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瑞州观察推官。历知江阴军、徽州。官至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端平元年卒,年五十二。《宋史》卷四一九有传。
全宋文·卷七四○九
陈贵谊(一一八三——一二三四),字正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庆元五年进士,历幕职,中博学宏词科,授江南东路安抚司机宜文字。迁太学博士,将作监丞。出知江阴军,提举江西常平,入为礼部郎官。为言者论罢,主管崇禧观。起知徽州,召授司封郎官兼翰林权直。理宗即位,以为宗正少卿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刑部、礼部尚书,擢签书枢密院事。绍定六年,进参知政事。端平元年卒,年五十二,谥文定。见魏了翁《参知政事陈公神道碑》(《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宋史》卷四一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3—1240 【介绍】: 宋潼川人,字季永,一字季允。吴泳弟。与兄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研读不倦,后师事黄干。宁宗嘉定七年进士。调眉州教授,揭《白鹿洞学规》以教。累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出为大理少卿,以故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改嘉兴府,历赣、婺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储鉴》、《蜀鉴》等。
全宋诗
吴昌裔(一一八三~一二四○),字季永,号青莲山人(《咸淳临安志》卷二四),中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从黄干学,调闽中尉。历眉州教授,知华阳县,通判眉州,权知汉州。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入为军器监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后知婺州。理宗嘉熙四年卒,谥忠肃。事见《鹤林集》卷三五《待制侍郎弟圹志》,《宋史》卷四○八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七四一四
吴昌裔(一一八三——一二四○),字季永,潼川府中江(今四川中江)人,泳弟。师事黄干,究心程朱之学。举嘉定七年进士,历仕州县,皆有政声。端平初,入为军器监簿,改太常少卿,复兼吴、益王府教授,拜监察御史,刚正敢言,颇著直声。遭谗,出知赣州,迁浙东提刑,改知婺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嘉熙四年卒,年五十八,后谥忠肃。著有《蜀鉴》、《四书讲义》、《诸老记闻》、《容台议礼》、文集、奏议等,惜皆不传。见《宋史》卷四○八本传,吴泳《鹤林集》卷三五《待制侍郎弟圹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9—1256 【介绍】: 宋宗室,字用父,号虚斋。寓居长乐。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理宗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诏与刘克庄同纂修国史。有《易通》、《虚斋乐府》。
全宋诗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
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又号芝山老人、云泉野客,彦括子,居长乐(今福建长乐)。嘉定十年登进士第,历知邵武军、漳州。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二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著有《易通》、《虚斋乐府》(均存)。见刘克庄《虚斋赵公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全宋诗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按:集中有自注咸淳戊辰,可知卒年至少在此之后)
全宋文·卷七七二六
林希逸(一一九三——?),字肃翁,号竹溪,又号鬳斋,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端平二年登进士第。初为平海军节度推官,淳祐中迁秘书省正字、少监,出知兴化军,又知饶州。景定中官司农少卿,咸淳中终中书舍人。从同县陈藻学,以道学名世;又工诗,善书画,与刘克庄相友。著《易讲》、《春秋传》、《考工记解》(存)、《老》《庄》《列》三子《口义》(存)。诗文集有《鬳斋前集》六十卷,已佚,今存《续集》三十卷。见所撰《回新潮州林通判生日启》、《后村集序》等篇及《八闽通志》卷六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子澄,字清叔,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为澧阳县尉(《沣州群贤堂记》序),知枣阳。除军器监簿,兼淮西安抚司参议官(《平斋文集》卷一七《除军器监簿兼淮西安抚司参议官制》)。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坐唐州兵败谪居封州(《浩然斋雅谈》卷中)。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始北归(《游层岩》序)。后隐居庐山。有《玉渊吟藁》,已佚。《江湖后集》辑有其诗一卷。清顺治《吉安府志》卷二八有传。 刘子澄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