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太史伯 朝代:西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时人。周太史。曾为郑桓公分析当时形势,选择封地。
史伯 朝代:西周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太史伯。西周末人。幽王时太史。郑桓公任周司徒,见王室多故,问史伯何处可逃死。史伯教以济、洛、河、颍之间。郑桓公从之。又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解释百物之起源。

人物简介

简介
太史儋,战国初期人,道家学派的代表。曾出任周朝太史,故称“太史儋”或“周太史儋”。司马迁在其《史记》中曾怀疑太史儋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太史嬓。战国时齐国莒县人。齐湣王被淖齿所杀,湣王子法章变姓名为太史敫家佣。敫女奇法章状貌,窃衣食之,并私与通。后淖齿被杀,法章被立为齐襄王,迎敫女为王后。太史敫以其女不媒而自嫁,终身不与见。王后亦不以不睹而失人子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10 【介绍】: 西汉夏阳人。秦蜀守司马错八世孙。曾从唐都学天文,向杨何学《》,习道论于黄生。武帝建元、元封间为太史令。元封元年,举行封禅大典,谈留滞周南,未能参与,发愤而卒。生前拟撰写史书,未成,因嘱其子司马迁继承其业,终于完成《太史公书》(即《史记》)。有《论六家要指》,评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推崇汉初黄老之学。
全汉文·卷二十六
谈,河内人。建元中为太史令。元封初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45或前135—? 【介绍】: 西汉左冯翊夏阳人,字子长。司马谈子。早年游历遍及南北。初任郎中。曾奉使巴、蜀、邛、笮、昆明等地,并随武帝巡游诸名山大川,重要都邑。元封三年,继父任为太史令,得博览皇室秘书。太初元年,参与历法改革,与唐都、落下闳等制订《太初历》。又继父遗志,开始撰史。天汉二年,李陵降匈奴,迁为之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辑理金匮石室之文献,写成《太史公书》(即《史记》),是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对后世史学、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全汉文·卷二十六
迁字子长,谈子。元封中为太史令。天汉中坐罪宫刑,后为中书令。有《史记》一百三十卷,《集》一卷。
太史慈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206 【介绍】: 三国吴东莱黄人,字子义。善射,弦不虚发。汉末避祸辽东。北海相孔融奇之。后融为黄巾所围,慈突围,说刘备以援兵解围。又从刘繇,称丹阳太守,为山越所附。后归孙策,拜折冲中郎将。刘磐为寇,慈为建昌都尉,拒之。孙权委以南方之事。
太史叔明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547 【介绍】: 南朝梁吴兴乌程人。少善《庄》、《老》,兼治《孝经》、《礼记》,尤精三玄。每讲说,听者常五百余人。历官国子助教。邵陵王萧纶好其学,出为江州,迁郢州,皆请叔明随府讲授,江外人士传其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中山卢奴人。李先裔孙。博涉稽古,脱略不羁,时人称为播郎,因以为字。善辩,属文不拘常格。有志隐逸,寻师访道不远千里。初为道士,中年应诏举任高唐尉。炀帝大业中携妻子隐于嵩山,号黄冠子。有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岐州雍人。李淳风父。历官高唐尉。以官卑不得志,遂弃官为道士,自号黄冠子。有文学,通天文历算,与王绩、吕才等为友。有文集十卷,佚。今存《天文大象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岐州雍(今陕西凤翔)人。隋时官高唐尉,以官卑不得志,遂弃官为道士,自号黄冠子。有文学,通天文历算。与王绩、吕才等为友。《旧唐书·李淳风传》附其事迹。有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出于《玉台后集》。
全隋文·卷三十六
播,中山人,一云太原人。徙岐州雍县,为高唐尉。弃官为嵩阳观道士,号黄冠子,即唐太史令淳风之父。有《集》三卷。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太史章,德清(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四八)。元符二年(一○九九)知天台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七○九
太史章,德清(今浙江德清)人。元丰八年进士。元符二年官天台知县。见《嘉定赤城志》卷一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0—1381 【介绍】: 元明浙江浦江人,字景濂,号潜溪。幼敏明强记,从吴莱等名师学。元顺帝至正中,隐居龙门山,号玄真子。朱元璋取婺州,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授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书。主修《元史》,又预修日历等。迁国子司业、礼部主事,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洪武十三年,其长孙宋慎坐胡惟庸党死,帝欲置其死,赖皇后太子力救,乃全家谪茂州卒于夔州。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正德中,追谥文宪。有《宋学士文集》。
词学图录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濂制,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有《宋学士文集》。
人物简介
宋濂(一三一零—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早年师从柳贯、黄潜,元时授翰林院编修,隐居不赴。明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任《元史》总裁,以老致仕。谥“文宪”。有《宋学士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景濂,金华人。洪武时官学士。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用荐除翰林编修,以亲老辞,入仙华山为道士。明初徵授皇太子经,为元史总裁官,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兼太子赞善大夫。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翰苑、芝园、萝山诸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四
濂字景濂,浦江人。元末,以翰林院编修徵,不就。太祖取婺州,召见濂,还金陵,徵为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改起居注。洪武初,充《元史》总裁官,除翰林学士。降编修,迁国子司业,谪安远知县。召为礼部主事,迁赞善大夫,擢侍讲学士,进学士承旨,致仕归。以孙慎得罪,安置茂州,道卒。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銮坡》、《芝园》、《萝山》、《朝天》诸集七十五卷。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学问之博,祎不如卿。」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 徐泰《诗谈》:宋景濂、王子充诗亦纯雅,以文名。 沈士谦《明良录略》:濂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诗薮》:宋承旨不喜作六朝语,而《思春曲十韵》如「南浦沈书传素鲤,东风将恨与新莺」,「物华半老胭脂苑,春雾轻笼翡翠城」,「因弹《别鹤》心如剪,为妒文鸳绣懒成」,「阳台树密朝霞迥,巫峡潮回暮渚平」等句,特精工流丽。 田按,景濂自幼嗜学,家贫无书,每假藏书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不敢逾期约。又尝入青萝山,不下书屋者屡年。得郑氏所畜书数万卷,无不尽阅,阅无不尽记。师事吴渊颖、黄文献、柳待制,皆元代耆宿。学既刻苦,授受复有渊源,故所著文章,雄峙一代。遭时遇主,司制作之柄,为开国文臣之首。蛮夷朝贡,数问宋先生安否,日本得《潜溪集》,雕板国中。当其恩遇优浓,醉学士之诗歌,甘露百岁衣之赏赐,论者传为盛事。暨乎安置茂州,侘傺于荒江野寺,投缳以殁。方希古祭文云:「公之厌斯世而不居,甘远迹于峨岷,盖将吊重华于九疑,唁屈子于江滨。吁!可悲也!」集中小诗,犹是元习;长篇大作,往往规模退之,时亦失之冗遝。盖兼才为难,自唐以来如韩退之、苏长公世不多见,正不必美备难具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6—1374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季迪,号槎轩。张士诚据吴时,隐居吴淞江青丘,自号青丘子。博览群书,工诗,尤精于史,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其诗之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为元明间一大家。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并受命教授诸王。后擢户部右侍郎,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辞归故里。时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词学图录
高启(1336-1374) 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苏州长洲人。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擢户部侍郎。早年与张羽、徐贲等有"北郭十友"之称,后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有《高青丘集》、《扣舷词》。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季迪,姑苏人。洪武时,官侍郎。有缶呜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迪,长洲人。自号青丘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擢户部侍郎放还坐罪伏法有缶鸣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七
启字季迪,长洲人。洪武二年,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寻擢户部侍郎,辞,放还,以魏观事坐法死。有《凤台》、《吹台》、《江馆》、《青丘》、《胜壬》、《南楼》、《槎轩》、《娄江》、《姑苏杂咏》等集,自选为《缶鸣集》。景泰中,吴人徐庸汇为《大全集》。国朝桐乡金檀复搜逸辑注为《青丘集》十八卷。 (《四库总目》: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以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镕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焉。 都穆《南濠诗话》:韩文公诗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东坡谓公身生磨蠍宫,而己命亦居是宫。盖磨蠍即星纪之次而斗宿所躔也。星家言身命舍是者,多以文显。以二公观之,名虽重于当世,而遭逢排谤几不自容,盖诚有相类者。吾乡高季迪为一代诗宗,命亦舍磨蠍,又与坡翁同生丙子。洪武初以作文竟坐腰斩,受祸之惨,又二公之所无者。吁,亦异矣! 张习《四杰集序》:国初,以高、杨、张、徐比唐之四杰,故老言不惟文之似,而其攸终亦不相远。眉庵、盈川,令终如一;太史之毙,同乎宾王;北郭虽不溺海,仅全要领,而非首丘;司丞投龙江,又与照邻无异。噫,亦异矣! 叶盛《水东日记》:杨文定公尝云: 「范文正、高季迪皆出姑苏,两人气象不同,盖于其所赋《卓笔峰》见之。范云:『笠泽研池小,穹窿架石峨。仰凭天作纸,写出太平歌。』高云:『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千载只书空,山灵恨何事?』」 田按:季迪诸体并工,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青田作《二鬼》诗,自负与潜溪并峙天壤,岂知江上有青丘子哉!季迪《青丘子歌》云:「青丘了,臒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霭霭睛云披,轧轧冻草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太羹。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其自负亦复不浅。入史馆后骤擢户部侍郎,以不能理天下财赋力辞。盖亦有托而逃。观其京《师寓廨》诗云「拙宦危机远」,其志可见矣!迨夫魏守狱兴,牵连以死。旧游素交,同声哀悼。杨孟载诗云:「《鹦鹉》才高竟殒身,思君别我愈伤神。每怜四海无知己,顿觉中年少故人。祀托友生香稻糈,魂归丘陇杜鹃春。文章穹壤成何用?哽咽东风泪满巾。」徐幼文诗云:「昔别会有期,兹别渺无迹。茫茫堪舆间,飘然竟何适?旦暮凄以深,形影吊单只。惟馀瑶华言,和谐重金石。一读一怆情,老泪屡挥滴。」张来仪诗云:「平生五千卷,宁救此日艰。」又云:「中郎幼女今痴小,遗槁千篇付与谁?」浦长源诗云:「鼓罢瑶琴遂解形,萧萧日影下寒城。薄田供祭遗妻子,新冢题名望友生。地下未应消侠气,人间谁肯没诗名。旧庐重过悲闻笛,欲赋《招魂》竟不成。」玉碎昆仑,兰焚楚泽,千古才人,同声下泪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4—1592 【介绍】: 明山东峄县人,字德修,号石葵。隆庆二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疏言时政,多切其弊。迁左给事中,以故归。万历初,起户科给事中,遇事敢谏争。官至兵部右侍郎。或云《金瓶梅》系其所作。有《滑耀编》、《东掖漫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修,峄县人。隆庆戊辰进士,选庶吉士改授吏科给事中历右佥都御史抚保定入为大理卿转兵部右侍郎有东掖漫槁
维基
贾三近(1534年—1592年),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太史氏、兰陵散客、宁鸠子、贞忠居士等,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进士出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工诗词碑记,明朝文学家。嘉靖十三年(1534年),贾三近出生在山东峄县的一个官宦家庭。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中山东乡试第十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几年后升职为吏科右给事中。由于朝廷中高拱、张居正、冯保的权力斗争,贾三近以照顾父亲的名义请假归乡,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后,被启用,授职户科都给事中。此后陆续担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少卿、南京光禄寺卿,又因照顾父母的名义请假归乡,在家赋闲期间,主持修订了《峄县志》。张居正死后,经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申时行担任首辅之后,再度启用贾三近,授光禄寺卿,不久之后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负责去河北赈灾,因赈灾得力升职为大理寺卿,未等上任,家里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贾三近第三次请假归乡。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副总兵哱拜起兵举事,万历帝启用贾三近,授职兵部右侍郎,但是贾三近以父母年迈身体有病请辞。万历二十年(1592年),贾三近因背疽病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1588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子荩,号阳和。隆庆五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好读书,躬行实践。未第时即从王畿游,传良知之学。有《绍兴府志》、《云门志略》、《翰林诸书选粹》、《不二斋文选》。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元忭(1538~1588) 明代学者。字子荩,号阳和,又号不二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隆庆五年(1571)状元,授修撰,仕至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曾任岳麓书院山长。从师王畿,传良知学。卒后追谥文恭。著述有《会稽县志》《绍兴府志》《不二斋稿》等。游武昌时曾数次登临黄鹤楼,万历十年冬奉使入湖广,作七古《雪霁登黄鹤楼》,表达了“但愿四海皆丰年,楼台歌舞人人欢”的美好愿望。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荩,绍兴山隆人。隆庆辛未赐进士第一,历官左谕德兼侍读,有《不二斋集》。
维基
张元忭(1538年—1588年),字子荩,号阳和,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民籍,明朝状元、政治人物。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官至翰林侍读、左谕德,有明一代修史属翰苑诸臣,故称张太史。万历己卯,教席内书堂,取《中鉴录》谆谆诲之。卒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天启初年,追谥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