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灾伤(災傷)
由天灾人祸招致的损害。晏子春秋·谏上八:“姦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諂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 熙寧 之灾伤,本缘天旱米贵。”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 明 于谦 《荒村》诗:“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國語辭典》:灾害(災害)  拼音:zāi hài
祸害。《国语。周语中》:「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国无灾害之变,民无饥寒之色。」
《國語辭典》:抛荒(拋荒)  拼音:pāo huāng
荒废。宋。无名氏〈一剪梅。宰相巍巍〉词:「山东、湖北又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國語辭典》:易子析骸  拼音:yì zǐ xī hái
相互交换孩子吃,劈开尸骨当柴烧。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后用以形容天灾人祸时,绝粮断炊的惨况。唐。赵元《奉天录》卷三:「围经五月,粮储罄竭,贼围不解,丕先出私家牛马,用充军食,莫不感激焉,乾牛苇弓,并充军食,易子析骸,亦已甚矣。」也作「析骸易子」。
《國語辭典》:易子而食  拼音:yì zǐ ér shí
交换小孩煮食充饥。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形容天灾人祸时,极饥饿的惨况。《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如何?』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國語辭典》:易子而食  拼音:yì zǐ ér shí
交换小孩煮食充饥。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形容天灾人祸时,极饥饿的惨况。《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如何?』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国语辞典》:易子而飧  拼音:yì zǐ ér sūn
交换小孩煮食充饥。形容天灾人祸时,极饥饿的惨况。《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加以岁岁灾蝗,年年饥馑,黄金一斤,易粟一斗,或削树皮而食者,或易子而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