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浑浑沌沌(渾渾沌沌)
(1).旧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吕氏春秋·大乐:“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则成章,浑浑沌沌。”
(2).混杂、不分明貌。孙子·势:“纷纷紜紜,鬪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这绝对的东西,就是所谓‘道’,所谓‘一’。一切都笼罩在里面,分什么彼此,分什么是非?浑浑沌沌,各任自然。” 宋家玲 等《神秒的古道》:“那风,挟持着砾石、沙土,把地面搅得浑浑沌沌,似 黄河 决口,翻着巨浪。”
(3).糊涂无知貌。庄子·在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 郭象 注:“浑沌无知而任其自復,乃能终身不离其本。” 田汉 《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第三场:“在 湖南 念书的时候,我还是浑浑沌沌的,不太晓得事情。”
(4).形容迷糊,不清醒。 欧阳山 《苦斗》五八:“她才浑浑沌沌地睡过去了。”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还有人什么也没带去,什么也没留下,走着浑浑沌沌的路,度过了空虚的一生。”
《漢語大詞典》:规天矩地(規天矩地)
(1).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 薛综 注:“谓宫室之饰,圆者象天,方者则地也。”
(2).泛指效法天地。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规天矩地,匡貌言,防狂僭,通蒙蔽……教人主法天,公卿、师保、大臣之世言也。”
《漢語大詞典》:海阔天高(海闊天高)
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唐 刘氏瑶 《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鸞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结果了鶚荐鹏摶力,表明了海阔天高量。”
《漢語大詞典》:轰天烈地(轟天烈地)
轰动天地。形容声响猛烈或声名巨大。 清 讴歌变俗人 《经国美谈·奉使宴宾》:“好似千斤礮药,等着导火綫,就要发作,是轰天烈地了。”亦作“ 轰天裂地 ”。 梁启超 《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此十一年间,表面上之 克林威尔 ,其声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轰天裂地之 克林威尔 又何以称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轰天裂地的手榴弹,咝…嘶…咝…嗡…哄…砰…硼。”
《漢語大詞典》:撼天动地
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例如:喊杀声撼天动地。
《漢語大詞典》:参天两地(參天兩地)
(1).为《易》卦立数之义。《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孔颖达 疏:“倚,立也。既用蓍求卦,其楪蓍所得,取奇数於天,取耦数於地。” 清 俞樾 诸子平议·淮南子内篇一“二阳一阴成气三”:“阳之数以三而奇,阴之数以二而偶,所谓参天两地也。”
(2).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司马贞 索隐:“天子比德於地,是贰地也。与己并天为三,是参天也。”
《漢語大詞典》:奥气(奥氣)
指藏于天地之间的灵气。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十四:“力破沧溟万象开,乾坤奥气 少陵 才。”
温暖之气。奥,“ 燠 ”的古字。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君舒缓甚,奥气不臧,则华实復生。”
《漢語大詞典》:德配天地
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清 邹容 《革命军》:“ 香港 人立 维多利亚 纪念碑曰‘德配天地’。”
《國語辭典》:戴天履地  拼音:dài tiān lǚ dì
头顶著天,脚踏著地。比喻生存于人世间。《后汉书。卷四八。翟酺传》:「臣荷殊绝之恩,蒙值不讳之政,岂敢雷同受宠,而以戴天履地。」《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尔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國語辭典》:颠乾倒坤(顛乾倒坤)  拼音:diān qián dǎo kūn
比喻本领十分高强。《孽海花》第一二回:「我平生有个癖见,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都是有龙跳虎踞的精神,颠乾倒坤的手段。」也作「颠倒乾坤」。
《漢語大詞典》:颠干倒坤
使天地颠倒。比喻本领十分高强。
《國語辭典》:撑天柱地(撐天柱地)  拼音:chēng tiān zhù dì
头顶青天,脚踏土地。形容支持、支撑。《朱子全书。卷九。大学三。论或问》:「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柱地。」亦用以形容极大、很大。《封神演义》第一三回:「尝闻龙会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
《國語辭典》:欺天罔地  拼音:qī tiān wǎng dì
欺骗天地神明。比喻昧著良心做事。五代十国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二。判木夹》:「光以五千之众,破于昆阳,苻以六十万精兵扣于东晋,谢玄以八千之卒,败于寿春,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三国演义》第五回:「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也作「欺天诳地」。
《漢語大詞典》: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削减分割。 宋 苏洵 《权书下·六国》:“有如此之势,而为 秦 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於亡。”
《國語辭典》:日削月朘  拼音:rì xuè yuè juān
每日每月的减损、损耗越来越大。语出《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也作「日朘月削」、「岁朘月耗」。